小说家的报复方式,总是独特的。
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须一瓜打上的士,去朋友家吃饭。将到目的地时,司机不走了,前面有深及脚踝的积水,他担心车子熄火。而瓜老师认为,前面的车子能走,为什么你不能走?司机极端固执,脾气也坏。没有伞的须一瓜,只好淋着大雨下车了。
后来的事,好朋友都知道。这个的士司机,被瓜老师在小说里杀死了。小说叫《雨把烟打湿了》,是须一瓜的名篇。内容是,一个凤凰男受尽妻子的蔑视,雨夜里,在与的士司机的争执中,他把所有的窝囊气凝聚于刀尖。刀捅进对方身体时,凤凰男发现,司机酷似自己,也是微卷头发,也是狮头鼻子。凤凰男被判了死刑。如此说来,瓜老师等于杀了的士司机两次。
120余年前,契诃夫也用小说做了一次报复,方式比须一瓜露骨得多。那篇小说,叫《跳来跳去的女人》。
不,我接下来要说的,才不是什么作家报复人的故事。我叙事的路子笨,从来就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
我想讲的是契诃夫的恋爱故事,他如何9年搞不定一个女人,或者说,一个女人9年如何搞不定他。120多年后,读契诃夫与米齐诺娃的书信集,你会发现,恋爱中无论是谁,总是不作就不爱,伟大如契诃夫,也是如此。
米齐诺娃是个小学教师,兼着杜马的抄写员,她是契诃夫妹妹的朋友。契诃夫与她通信,从1891年1月9日到1900年1月29日,9年整。
爱的情丝,是由米齐诺娃挑起的,她找了个借口写了第一封信,信里撒娇,卖萌,诉苦:“你是怎么回到家的?大概已经吃了五顿午饭和晚饭,反正过得很舒心。你把自己的霉气或秽气都留在了莫斯科……”然后絮叨自己健康状态,心情如何灰暗,这封信如何不得体,如此这般。最后说,好了,我已经让您讨厌了,我不会期待你的回信。
这姑娘22岁,美得惊人。契诃夫曾在后来的信中感叹:“啊,丽卡,丽卡,地狱般的美女!” 所以,他怎么可能不回信!
契诃夫回信说,他已经吃了14顿午饭和晚饭;并幽默地称许,她的信一看就是上流社会的人写的。小米老师再回信,表示收信让她无比幸福,并祝愿对方再吃28顿饭,这样全年就不用吃了。
恋爱,无非就是一方试探,另一方反试探;一方撒娇,另一方安抚。很多细小之事,在外人看来是鸡毛蒜皮,在当事人则是浪漫的雪花。120年前与1000年之后,应该都是如此。
我亲爱的瓜老师,在新小说《灰鲸》里,也写过类似的情节。一对平凡无趣的男女,相亲时互相都没看中。后来在厨房里,男的帮女的往小瓶子里倒油。结果,男人一托起大油瓶,女人就笑,最后一起笑,反复数次,笑得根本倒不成油。就是这个笑场,点亮了两人的姻缘。
契诃夫没有这么幸运。
作家在写小说时,对世情的观察能力,总是让人吃惊。只是,这并未提高他们与恋人相处时的情商。
像米老师这样的美人胚子,身边哪里会缺少才子?比如,当时俄罗斯著名的风景画家列维坦,就绕着米老师打转。但契诃夫没想明白这一点,他本性纯良,对美人抱着一种天然的警惕。他爱这女人,又想等等看看。
而米齐诺娃,挟着貌若天仙的实力,以为可以一鼓而下。可是,尽管她一再暗示,契诃夫还是顾左右而言他。那一年,他31岁,没有别人女人。
于是,年轻的米老师,转投列维坦的怀抱。待契诃夫下了决心时,在信里抒情地呼叫“金子般的,珍珠般的和天鹅绒般的丽卡”时,已经迟了。
契诃夫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回头就写了一篇《跳来跳去的女人》。
小说里三个角色,一个22岁的女人,嫁给了31岁的医生,之后跟一个有名的风景画家出轨了。医生委曲求全,一再包容,最后有意让自己死于白喉病。女人这才明白,她错过了一个好丈夫,痛悔不已。
傻瓜也能读懂,小说写的是什么。还有那22岁的女人,那风景画家,谁都明白是谁。契诃夫的职业正是医生,年纪正好31岁。他虚构自己死掉,是一种得不到爱之后的悲凉。只让病毒杀死自己,而未伤害别人,是因为他生性谨慎。(对不起,瓜老师您胆子太大了。)
小说发表时,小米老师已与契诃夫重入爱河。她写信说他:“您是一个多么野蛮的人。我能怎么埋怨你——我不知道,我没有感到委屈,我从来不感到委屈的。”但好朋友列维坦的气性更大,为此跟他绝交3年。
契诃夫一生只有过两个女人,小米老师是他的初恋。这9年的曲折沟坎,大概跟他既阅世敏锐,又纠结犹豫的个性相关。
在姑娘浪漫热烈性情的感染下,契诃夫曾经署名为醋酸、矿泉水、陌生青年别嘉、看门狗首领、自己的妹妹、穿心之箭,写过不少火热的情话。只是,踌躇、迟疑、怅惘,乃至挑剔,一直是他的复调,而这正是热烈浪漫的敌人。
契诃夫感叹:“我是一个苍老的年轻人,我的爱情不是太阳,无论对我于我本人,还是我爱着的小鸟,都成不了春天的气候。”
米齐诺娃冷雪聪明,会经常想点法子,刺激他一下。比如,开玩笑地威胁契诃夫,要嫁给一个72岁的葡萄酒厂厂长。她说:“这样的理智与谨慎,是您传染给我的。”
契诃夫住在梅里霍沃,米齐诺娃在莫斯科。两个人相距130公里,在信中不断调笑,斗嘴,猜忌。
“你是个讨厌的小甜瓜,如果您爱上了某个酒厂厂长或者是某个男爵大人,那您就直说。”“您的性格像一颗发酸的醋栗。”契诃夫尽量让自己的意见显得幽默。
米老师则回应:“你这么说我,你伤不了我一根汗毛。”“我很懒惰,性格也不好,那你为什么要跟我通信,而且对我有好感?”耐不住时,她还喊道, “我要燃烧生活,您来帮我快快把它燃烧起来。”
而契诃夫依然观望。更要命的是,异地恋本来就很难把握,他却表现得相当懈怠。有一次,给小米老师写信说,我将在某个星期一或星期二去莫斯科。弄得小米很苦恼:“您在某个星期一来是什么意思?这很愚蠢,这不能说明什么,因为3月份、6月份都有星期一。”
写着小说的契诃夫居然不明白,年轻的爱,是经不起等待的。越是火热的东西,就越是经不起燃烧。他给小米写信说,我不能准确知道,我们在那一天见面,但反正我很快就会来的。还说,你为什么这样悲观?我不是像您所说,见面只有三四个月,而是四十四年,因为我是来追寻您。
当他以为时机到了,发出“我们的醋栗成熟了”暗号时,小米老师又一次出走了。这一次走得更远,到巴黎,跟一个已婚的剧作家生了私生子。契诃夫又一次迟到,这是在认识这姑娘的3年多之后。
这个男人也许是写了太多字,因此觉得,爱情在纸上比在现实中更有意思。他26岁时,曾写过一篇名为《爱情》的短篇,男主角总是“不由得把写信这件事拉得无穷无尽的长,我在一行行字当中看见一个亲爱的影子”。
成也是写信,败也是写信。那个时代的魅力,更多地是留在私人的文字里。
米齐诺娃在巴黎受了最大的伤害,她被遗弃了。在信里,她称契诃夫“叔叔”:“我总是在哭,有信我哭,没有信也哭!是那样的忧伤,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从此,小米老师心中就只有契诃夫一人。她有时称呼他叔叔,有时又叫他哥哥,这应该都是米老师的聪明与心机。也许她这才明白,爱,是没有公平而言的。再也不能这样想:我付出了多少,你也要等量还我多少。
而契诃夫虽仍旧保持着暧昧,但多少已隐约明白了结局,他写信说:“很显然,我错失了健康,就像错失了你的爱。”
但小米老师仍抱着希望埋怨:“那个从前的丽卡已经无影无踪,我现在寻思,不得不说,这一切都是您的过错!”“我不知道您是否同情我!因为您是个四平八稳、遇事不惊和深思熟虑的人!”这封译成中文只有400余字的信,用了18个感叹号。很明显,她想把契诃夫再喊回来。
这张照片,是契诃夫送小米老师去车站时拍的。那个时候,这个叔叔已在一封信里称她为“狠心的胖女人”。
此后多年,她一直做着努力。诸如:“您无法想象,我对您怀有多么美好的柔情!这是千真万确的真实,但您不要怕,别想躲避我。”“我变瘦了,变好看了,我现在很像从前的那个丽卡……”
她还动情地表示:“为了能不知不觉出现在梅里霍沃庄园,坐在您的沙发上,和您聊上10 分钟,我愿意牺牲一半的生命。”
可是,一切都太迟了,小米老师已经搞砸了这段旷世之恋。爱情大幕在缓缓地落下,在后几年的通信中,双方结束语经常是:“握着你的手,”或者是“紧握你的手”。他们俩仍保持着生动有趣的来往,但以往的亲昵,已被岁月稀释。这不奇怪,从来没有一种恋爱,可以永远维持下去。
在最后的通信中,契诃夫这样写道:“年岁越大,生命的脉搏在我身上跳动得就越加有力。”他跟一个女演员一见倾心之后,很快就结婚了。他没有再跑爱情马拉松,小米老师给了他最深刻的教育。
100多年后回望,契诃夫好些优秀的作品,都是在与小米老师恋爱那9年写的。也就是说,如果契诃夫早早如愿,把小米老师弄进了卧室厨房,我们肯定看不到《跳来跳去的女人》、《带小狗的女人》、《带阁楼的房子》、《海鸥》这些伟大的作品。从这个角度说,如果有情人终成眷属,就是文学史的灾难。
爱情的这种东西,得到即意味着失去。爱就像指缝间流沙,握不住的。得不到的,反而如金子,珍珠,天鹅绒,永远存在心里。
里尔克曾有一首歌咏玫瑰的小诗:
一朵玫瑰,就是所有玫瑰 而这一朵:她无可替代, 她就是完美,是柔软的词汇 被事物的文本所包围。
没有她,永不知如何说出 我们的希望为何物, 还有那温柔的间歇 在持续的出发旅途。
小米老师就是契诃夫的玫瑰。这首诗送给她,再合适不过。
这本书,前半本是两人的通信,后半本有契诃夫的剧本《海鸥》,女主角即以米齐诺娃为原型。米老师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契诃夫的海鸥”。
ps,题图为俄罗斯名画 《无名女郎》,我觉得,这个形象酷似米齐诺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