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统治者的典范、榜样作用非常重要 【原文】拜手稽首,曰:“予小臣敢以王之仇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王末有成命,王亦显。我非敢勤1,惟恭奉币,用供王能祈天永命。” 【译文】召公跪拜叩头后,说:“我这小臣胆敢代表仇国人民和其君子以及友好的臣民,安然接受我王威严命令和明白的规律。我王如果还没有成命,大王应显现出来。我并非胆敢连续不断地追问,惟有恭敬地奉上玉帛,以献给大王去祈求上天赐给永久的福命。” 【说明】本节还是召公对周成王和周公的诰词,他表明了他自己对周成王和周公的拥戴。 综合全篇来看,《召诰》是一篇臣子歌颂君王的文章,但这篇颂词含有很多规劝之语,所以便一直留传下来。召公在肯定周成王的地位后,便开始了他的规劝,这些规劝不是劝周成王如何如何,只是劝周成王要以夏、商两国为借鉴,保持较好的规律。因为人民都看着统治者,统治者的一言一行都会被人民视为典范、榜样,所以,统治者要有好的行为方式,才能影响人民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选择最佳行为方式。如果统治者随自己心意来处理政事,那么人民也就会随自己心意来处理各种事情。作为一个社会,必须要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来维持,如果人人都按自己的心意来处理问题,那么这个社会必然要乱套。所以,统治者的典范、榜样作用非常重要。现代有一句俗话:“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也是这个道理。 —————————————————— 【注释】1.勤:(qín琴)《书·无逸》:“厥父母勤劳稼穑。”《诗·豳风·鸱鸮》:“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诗·周颂·赍》:“文王既勤止。”《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勤而无所。”《老子·六章》:“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国语·晋语》:“好学而不勤问。”《楚辞·天问》:“何勤子屠母,而死兮竟地?”这里用为“连续不断地”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