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孕晚期,数胎动成为了周姑娘每日的必修课。 可就这么一个用小学数学知识就能搞定的「数数」问题,愣是让周姑娘踩出了大坑。你别笑,周姑娘跟周围的大肚婆们一聊,发现这坑还挺常见,不少准妈妈们都掉进去过。 「你最近感觉到胎动了吧?」20 周产检,大夫忽然问了一句。 胎动?什么是胎动?那么早就有胎动了?胎动什么感觉啊? 听到问题的瞬间,我脑海中不仅没有出现答案,反而冒出了更多的问号。 「别紧张,如果有也应该是最近刚刚能感受到,就像小鱼在肚子里游来游去的。」大夫一边忙着写病历,一边安慰我。 胎动,就是胎儿在子宫内的活动。起初,宝宝由于体积太小,动作轻微,所以妈妈们很难感受到。但到了孕 18~20 周之间,宝宝的手脚伸展可以触碰到子宫壁了,这时很多准妈妈就开始感觉到胎动的存在了。 那次产检结束后,我一直试图感受一下胎动。不过这真是一个「艰难」的尝试。 有一次,肚子忽然出现了「咕噜噜」的声音和气体移动感。哇,这是胎动吗?最后我发现,这只是吃完饭后正常的肠蠕动…… 还有一次,饭后在家溜达,一边拿着手机一边踱步,忽然肚子左下角觉得被什么东西碰了一下。呀,宝宝在踢我呢!一低头发现,肚子撞桌角上了。 通常来说,初产妇感觉到胎动的时间会晚于经产妇,而且每个人的个体差异非常大。 我大约到了 24 到 26 周,才终于有了明确的胎动感受。那是某天睡前,我侧卧在床上时,肚子从里面晃动了一下。从那以后,频繁、剧烈的胎动就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健康正常的准妈妈都不要过于担心「为什么自己还没出现胎动」,更不要担忧自己会感觉不到胎动。因为这种来自你身体内部的「打招呼」,其独特的感受足以让你铭记一生。 从孕 28 周开始,大夫要求我数胎动了。
我当时就表示听明白了,并且当天回家,饭后就安安静静地侧卧下来开始数胎动。 不数不知道,一数,问题就来了——怎么才能算「一次」胎动呢? 尤其是我家这个闹腾的宝宝,胎动起来的时候,就好像我抓了只猫,套进塑料袋,按在肚子上。宝宝常常是一动起来就是「组合拳」,延续性还特别好,每次我以为他要停下来了,他却又接着来一阵。 所以,这些断断续续的动,应该算一次还是 N 次?真是个令人纠结的问题。 我曾经把宝宝的每一次动弹都当成一次独立的胎动,结果画正字画到手抽筋,数出一小时 70 多次的「高产」胎动来。 田博士告诉我:
我的体会是:
要注意的是: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多,胎动也越活跃;但是到了妊娠末期,由于宝宝迅速长大,宫内活动空间减少,所以胎动也会相应变少。 大概在孕 30 周,我已经渐渐习惯了胎动的规律和感觉。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一天中,肚子的右下角总会有那么一两次出现轻微的、规律性颤动,大概 2、3 秒一次,抖动幅度比一般胎动要小,持续 5~15 分钟才会消失。 这是宝宝在抽筋吗? 我忙不迭查了田博士的各种教科书,可书上都没有提到这种情况。 「看来真的有点不正常,会不会出问题啊?」我一下紧张起来了。 「哦,别担心别担心,这是宝宝在打嗝!」一个孕妇论坛里,好几个妈妈都淡定地表示自己也曾有过这种经历,咨询「前辈」后才知道,这是宝宝打嗝的表现。 你看,数胎动虽然简单易操作,但有时候也很容易引起人的紧张,因为它和依赖器械的检查相比,随意性、主观性更强,这就对准妈妈的心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然,胎动也绝对不是越多越好。 如果宝宝一直在不停歇地频繁胎动,有可能是早期缺氧后发生挣扎的求救信号。如果忽略了,那么接下去胎动就有可能减少乃至消失,最后结果甚至是胎儿死亡。 对于我这样「坐不住」的人,每天三次,每次一小时,要老老实实坐下或躺下来,安安静静感受肚子的「动」向,实在不是件容易事。不是数了半小时没耐心继续,就是数了 15 分钟就睡着了。 一个知心的朋友知道后就送了我一个礼物——胎心仪。这下好了,我只需要每天三次往肚子上涂点果冻胶,再听听胎心音,就可以完成任务啦!这看起来比数胎动要方便多了,而且靠谱。 可我真是想得太美了。 天坛医院妇产科的高辉大夫知道后,指出了错误所在:
也就是说,等到胎心有问题时再来干预,就晚了。只有关注胎动,才能尽早发现问题,给肚中宝宝争取足够的时间。 所以,别看数胎动很有点「小米加步枪」的意思,作用却能赶上不少「高科技」。 这又一次地提醒了我: 在医学的领域内,很多时候对身体细心、持久的观察与体会,要比盲目依赖科技和器械更重要;而从角色转变的视角来看,从数胎动开始,去用心体会和感受你的下一代,同时又能保障安全,不是也很有意思吗? 还有疑惑?问题还没解决?想要更多干货? 回到主页,在对话框中回复任意你所关心的关键词: 周姑娘、胎动、胎心、胎儿窘迫...... 责任编辑:张菁媛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