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暨陆军第二预备学校纪略

 仓汉码头 2016-03-19

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暨陆军第二预备学校纪略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所著名军事教育机构?保定军校早已蜚声中外。而清末创办于武昌的陆军第三中学堂及由其沿革而来的民国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作为保定军校的生源基地?也可谓声名远播?特别是其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教育?培养出一批较早掌握新式军事科学知识的人才?打破了旧式传统的教育体系?在中国近代军事乃至社会的变革方面起到不可低估的价值。

     学校沿革

     甲午战后?清朝军队的腐朽落后显露无遗?为了加强军事力量?开始不得不大力编练新军。编练新军的第一要务?即要培养一大批拥有近代军事知识的人才。为此?清政府练兵处1905年拟定《陆军学堂办法》?仿照日本军事教育体制?将全国陆军学堂分为陆军小学堂、陆军中学堂、陆军兵官学堂和陆军大学堂四等?并依次开办。1908年初?各省陆小学生毕业在即?清陆军部随之出台了《陆军中学堂章程》?并依据章程?决定在北京、西安、武昌和南京分设第一、二、三、四陆军中学堂?负责各省陆军小学毕业生的继续培养?为陆军中学堂输送生源。

    之所以选择在武昌开设陆军中学?缘于张之洞为武昌奠定的坚实教育基础。张之洞督鄂以后?力主兴办军事学堂。他认为“自强之策?经武为先”?“武备事宜?尤以设立学堂?教育将才为首务”。自1896年起?张之洞先后在武昌创建湖北武备学堂、防营将弁学堂、武普通中学堂等新式军事学堂?广开湖北军事教育近代化之风气。

    1909年?陆军第三中学堂开办于武昌南湖尚武桥边巡司河西岸。学堂设有总办、监督、提调、收支、庶务委员各一人?负责学校日常事务管理。另按学生数额设置课长及教员若干?以及医官、助教官、文案等。首任总办为广东人李钟岳?提调毛继成?监督苑尚品。教员中较知名的有军事地理学教官陈调元、日文教官杨文恺及法文教官崔庆钧等人?其中毛继成、苑尚品等为留日士官生?其他教职人员多系北京陆军师范毕业生。

     1911年辛亥鼎革?各地陆军小学和陆军中学先后停办。民国成立以后?为了使陆小毕业生及原陆中未毕业生得以继续深造?北京政府陆军部决定在原有陆军中学基础上开设陆军预备学校?作为解决原陆小、陆中未毕业生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过渡办法。

     1912年?陆军第二预备学堂于陆军三中原址创办?首任校长为汉阳人应龙翔?其后解朝东接任校长。第二预备学校最初隶属陆军部军学司主管。1915年陆军训练总监设立?学校改隶于训练总监。学校设有校长、教育长、校副官、各科教员长、队长、排长等各级主管人员。1917年?第二预备学校最后一期学员毕业?学校奉令停办。

     办学特色

     晚清以来?中华民族积弱积贫、内忧外患?在求强思变、兴学救国的历史大潮中?各类军事学堂应运而生。由于西方军事技术的冲击和近代军事制度变革的影响?中国新办军校在教学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模式?以讲授西方军事学术、传播近代军事知识为主?突显出鲜明的军事特征。陆军三中及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也体现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强烈的军事色彩?从中甚至可以窥见中国早期军校的办学特色与发展历程。

     1909年夏?各省陆军小学学生毕业?同年秋陆军第三中学正式招生?招收两湖、云贵桂五省陆小毕业生?因西安陆军第二中学未建成?另增招陕甘两省陆小毕业生。学堂学制两年?内设步、骑、炮、工、辎重五科?“教以高级课程及紧要军事学”。第一年课程为史学、文法、洋文、算学、测绘、地理、兵学、军器、操法等?第二年按科目不同分别学习与各科相关的军事技能?如野外要务、技击、泅水、野外作业等?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军事能力。

1/10页

     陆军三中招生条件相当严格?各省陆小毕业生入学时须经过测验?体格不合、成绩较差者不准入学?转送军需、军医、马医等学堂。第一期计划招生800人?实招700余人?其中包括荆州驻防八旗子弟40多人。学员按选修英、日、德、法文分编四队?每队设队长一人?队下设四排?每排四、五十人。学生在校期的一切费用全由官方供给?先由陆军部开支?后改由各省负担。

    陆军三中在教学管理中?注重考评机制。成绩优异者?到高级学堂继续升造?乃至保送留学。表现不良者?则给予斥退或开除处分。1911年?学校曾选送10人进京?转赴法国学习飞艇。第一期学生于19116月毕业?除少数人保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外?其余赴保定?按所学兵种编入相应部队当兵半年?称入伍生?拟于入伍期满后升入陆军军官学堂。因辛亥革命爆发?军官学堂停办?大部分三中毕业生转赴南方各省参加革命。民国初年?北京陆军部开设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用以培养初级军官?部分三中毕业生进入该校第一期就读?其余大多在湖北、湖南、云南、贵州等省部队担任下级军官。

     陆军三中第二、三期分别于19101911年秋招生。武昌起义时?在校两期学生共有近千人?除少数官僚子弟及胆小怕事者逃匿外?共有700余人参加起义。首义成功后?部分外省籍学员返回原籍参加革命?留汉者大部编入学生军。

     19129月?陆军部在陆军三中原址设立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招收2025岁者。办学目标在于赋予学员所应具备的军事素养?使之更能绝对服从命令?遵守纪律?热心服务?同时施以操场、野外、行军、宿营各种演习?培养“口辞清晰、声音洪亮?态度自如”的良好姿态。训练时?由长官示范?讲解动作要领与注意事项?再由学生复诵?轮流实行?为升入保定军官学校打好基础。

    学校学制两年?与陆军中学堂一样按照兵种分科。学科方面?主要是衔接陆军小学的国文、修身、辩学、外语、历史、地理、数学、格致、测绘、兵学、马学等课目?术科方面?设有各式操练、各种武器的使用技术、射击法以及初步军事学、战术学等科目。两年毕业后的成绩?就学科方面而言?相比高师的课程?稍逊一筹?军事方面的能力?则勉可胜任初级干部。

     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招生两期?第一期于19129月招生?其中正课生755名乃辛亥革命期间?南京临时政府为创办陆军军官学校而招收的学生和入伍生?主要为黄兴带到南京和在南京新招的敢实行死队员及上海学生军。黄兴从武昌带到南京的敢死队员?不少原本属于陆军三中二、三期学生。另有“附课生”233名一并入学?均系原陆军三中未毕业学员。第二期于1914年招收各省陆军小学生984名。

     学员毕业之后?进入保定军校设立的“入伍生队”或分配到北京、保定一带的北洋部队中入伍?专重军事训练?为期半年?期满以后经过体验和考核?合格者正式升入保定军官学校?不合格者分送到其他军事学校。从1915年起?各省原有之陆军小学在校生已相继毕业?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因此?第二期学生入学后?二预校即停止招生?并于1917年初撤办。

     历史影响

     陆军第三中学堂;简称三中~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简称二预校~办学八年?前后招生五期4000余人?毕业三期约2500人?其中进入保定军校的计2000余人?占保定军校全部毕业生的近四分之一?此外尚有不少人留学国外或直接从军。这批接受近代军事教育的新型人才在湖北傲然崛起?活跃于民国历史舞台?成为20世纪的湖北乃至全国引领时代风骚的人物。唐生智、何应钦、耿丹、万耀煌、刘文岛、李必蕃、张笃伦、李品仙、黄绍竑、白崇禧、张发奎、何键、叶挺、黄琪翔、薛岳、邓演达、刘家麒???他们构成了一个星光闪耀的强大群体?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历次重大事件中均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武昌起义革命风雷的召唤下?大部分具有革命思想和革命倾向的三中学生?义无反顾

2/10页

    加入推翻满清王朝的行列。三中学员积极参与组建学生军?并担任队长、排长和教练?为学生军提供了基干人才。学生军成立后?协助军政府维持秩序?保卫后方?支援前线?同时担当军械库、军储局、藩库、官钱局等重要地区的守备工作。汉阳战事紧张之时?学生军一度加入火线。尤为引人关注的是?三中肄业的外省籍学员?多于首义后回到本省策动革命?为推动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譬如甘肃樊政?广西李毅?贵州邓汉祥、席正铭?湖南雷洪等。已经毕业进入保定军校的学生?也大多南下投身革命。

     大革命期间?三中和二预校毕业生在黄埔建军、北伐中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三中毕业生何应钦、二预校毕业生邓演达先后担任黄埔军校教育长。北伐军中?副总参谋长白崇禧毕业于二预校?八军军长唐生智毕业于三中。此外?在大革命中升任军长与副军长的还有张发奎、黄琪翔、耿丹、何健、胡宗铎等人?师长则更多。

     在事关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战时期?他们毅然决然地投身于伟大的抗日洪流?肩负起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他们当中出任战区正副总司令的计有10人?任集团军正副总司令的有17人?担任军、师长的更多?其中包括新四军军长叶挺和英勇殉国的师长李必藩。抗战军兴?二预校毕业生薛岳主动请缨出征?率部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中?他指挥部队取得万家岭大捷?近乎全歼日军106师团。三次长沙会战?他指挥歼敌达10余万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毕业于二预校的刘家骐在忻口战役中?奋勇杀敌?为国捐躯?是抗战中牺牲的武汉籍军阶最高的将领?至今武汉市还有一条“刘家骐路”以表纪念。

     解放战争中?他们中的大部分也致力于呼吁和平、反对内战?为和平民主和民族团结而奔走呼号?并最终投向人民。如多次参加国共谈判的张治中?起义将领唐生智、刘兴、周斓、周维寅、陶峙岳、黄琪翔等。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时代的局限?三中与二预校毕业生大多在国民党军队中任职?而且不乏高官?例如何应钦、白崇禧等。在国民党政府中任过部长的有4人?担任过省主席的达10多人。然而在激荡的民国风云中?也有为追求救国理想而参加共产党的毕业生?其中较著名的有叶挺、耿丹。除此之外?因政治信仰的不同?也有参加民主党派的?如第三党;现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创始人邓演达与后期主要领导人黄琪翔。

     综合而言?陆军第三中学堂及第二预备学校所培养和造就出的大批军事、政治人才?成为民国军政界的一支重要力量?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尤其应该铭记的是?在日寇入侵、民族危亡之际?他们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甘洒热血?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奋战八年?立下不朽功勋。仅从此意义上说?这些抗日名将成长的摇篮——陆军三中和第二预备学校?在湖北以至中国近现代军事教育史和革命史上的地位已不可或缺。 http://bbs./viewthread.php?tid=911997 - 汉语汉字 编辑词条

    文?wen?从玄从爻。天地万物的信息产生出来的现象、纹路、轨迹?描绘出了阴阳二气在事物中的运行轨迹和原理。

故文即为符。上古之时?符文一体。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尚书序》

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说文》序》

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古今通论》

3/10页

    (1)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 同本义 [figure;veins]

    文?英语念为:textarticle等?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理解为文章、文字?与古今中外的各个文学著作中出现的各种文字字形密不可分。古有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今有宋体、楷体等?都在这一方面突出了''的重要性。古今中外?人们对于''都有自己不同的认知?从大的方面来讲?它可以用于表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可用于用于表示单独的一个''字?可用于表示一段话?也可用于人物的姓氏。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字义

1?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

    2.刺画花纹?(身。

3?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

    4?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5?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

6?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7?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8?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

9?温和?(火。(静。(雅。

10?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11?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552(言。(白间杂。

12?专指社会科学?(科。

13?掩饰?(过饰非。

14?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

15?姓。

    16? 皇帝谥号?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

4/10页

    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如汉文帝。

折叠编辑本段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与字形比较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字义

〈名〉

1?右图是

    “文”字的甲骨文图片?资料来源?徐无闻主编?《甲金篆隶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17月第一版。

    “文”字的甲骨文字绘画的像一个正面的“大人”?寓意“大象有形”、“象形”?特别放大了胸部?并在胸部画了“心”?含义是“外界客体在心里面的整体影像、整体写真、整体素描、整体速写”。

    许慎《说文解字》把“文”解释为“错画也”?意思是“对事物形象进行整体素描?笔画交错?相联相络?不可解构”?这与他说的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的话的意思是一致的。“说文解字”这个书名就表示了“文”只能“说”?而“字”则可“解”的意思。“文”是客观事物外在形象的速写?是人类进一步了解事物内在性质的基础?所以它是“字”的父母?“字”是“文”的孩子。“文”生“字”举例;以“哲”为例~?先对人手摩画?其文为“手”?又对斧子摩画?其文为“斤”。以手、斤为父母?结合、生子?其子就是“折”;手和斤各代表父母的基因~。这个“折”就是许慎所谓的“字”。“字”从宀从子?“宀”表示“独立的房子”?子在其中?有“自立门户”的意思。故“字”还能与“文”或其他“字”结合?生出新“字”来。在本例?作为字的“折”与作为文的“口”结合?就生出了新的字“哲”。

2?

同本义 [figure;veins]

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东汉?许慎《说文》

    五章以奉五色。——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

美于黼黼文章。——《荀子?非相》

5/10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