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堂】葡萄白粉病及其防治图谱

 勤能补掘是良训 2016-03-19

葡萄白粉病是近年来广泛发生的一种难治的真菌性病害,无论鲜食葡萄还是酿酒葡萄均易受害,特别是随着鲜食葡萄面积不断增大,黄河以北地区的山东、河北和陕西的秦岭北麓受害尤其严重,不但降低葡萄的品质和产量,还影响葡萄的美观以及口感。


 
成熟的葡萄钩丝壳菌闭囊壳、子囊及附属丝

 

发病原因:

葡萄白粉病的病原属子囊菌亚门专性寄生的葡萄钩丝壳菌(图1),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真菌托氏葡萄粉孢霉。其有隔膜、透明的菌丝匍匐生长,多隔膜分生孢子梗与菌丝垂直密生。透明的单胞分生孢子圆筒形至卵形,呈念珠状串生。在病部表面产生的球形闭囊壳色泽由白变黄,成熟时呈黑褐色,并具有长形、带弹性和多隔膜附属丝,附属丝成熟时顶端呈独特的钩形。闭囊壳含有4~6个卵圆形至近球形的无色子囊。子囊含4~7个卵形至椭圆形的无色透明单胞子囊孢子。子囊孢子萌发时形成一条或多条短芽管,芽管迅速形成多裂片附着胞,之后成为突破短桩,突破葡萄角皮层和细胞壁,在表皮细胞内形成球状吸器,而葡萄表面生长的菌丝体,依靠吸器吸取营养,从而引发白粉病。

 

危害症状:

白粉病最易危害葡萄的叶片、新梢及果实等幼嫩器官,老叶及着色果实较少受害。新梢发病初期会产生星状病斑,上有白粉,枝条木质化后则会出现褐色到黑色病斑(图2)。病芽发出的新梢生长缓慢,叶片卷缩。展叶期叶片感病可在正面产生不规则形黄色或褪绿小斑块,病斑正反面均有一层白色粉状物(图3),叶背面的叶脉变黑(图4),粉斑逐渐蔓延到整个叶片(图5),粉下叶表面呈褐色花斑,叶片卷缩,严重时全叶枯焦而脱落。果梗及穗轴初期表面产生不规则灰白色粉斑,后期粉斑下面形成雪花状或不规则的褐斑,可使穗轴、果梗变脆,枝梢生长受阻;幼果先出现褐绿斑块,果面出现星芒状花纹,其上覆盖一层白粉状物,病果停止生长,有时变成畸形,果肉味酸。开始着色后果实在多雨时易感病,病处裂开(图6),后腐烂。


葡萄枝条上的白粉病病斑


葡萄白粉病叶片正面


葡萄白粉病病呈背面叶脉变黑


葡萄受害叶片及幼果上覆盖白色粉状物


葡萄白粉病病果开裂状

 

发生流行特点:

水会造成白粉病菌孢子死亡,所以葡萄白粉病怕水而不怕干旱,但喜欢高湿度,被称为干旱病害。因而在28℃左右的最适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形成、萌发的干燥条件下,如干旱、雨后干旱或干湿交替,温室栽培、避雨栽培等,葡萄白粉病最易发生和流行。另外种植过密,选用果园的粗放管理也会导致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

 

防治技术:

针对葡萄白粉病,应采取果园精细管理与药剂相结合的防治措施。秋冬季认真清园,及时清除落叶、残果和残袋,冬季剪除病梢,拿出果园外全部烧毁。适时摘心绑蔓,剪副梢,疏花疏果,并适时套袋。保持通风透光。控施氮肥,多施农家肥,早施和重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在发芽前、芽体膨大期喷波美2~3度石硫合剂,开花至幼果期、套袋前以及白粉病暴发后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0%的氟菌唑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4000倍液,或5%己唑醇微乳剂1500倍液等药剂,分别并轮换喷防一次。棚室栽培的葡萄在扣棚前可结合整地对土壤喷撒50%福美双粉剂400倍液等药剂进行消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