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葡萄霜霉病和白粉病如此相似!三招教你如何区分!

 止水拥云 2015-12-23

?????

老刀注霜霉病和白粉病是葡萄常见的真菌性病害。生产中霜霉病和白粉病易被混淆,果农不能掌握这2种病的防治方法。

为了指导果农有效地防治霜霉病和白粉病,介绍2种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技术,仅供参考。

症状:


1、霜霉病叶片受害,叶面最初呈现油侵状小斑点,扩大后为黄褐色,环境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一层百色霉状物,即病原茵的抱子囊梗和抱子囊,嫩梢、穗轴、叶柄发病后,油侵状病斑很快变成黄褐色凹陷状,潮湿时病部也产生稀少的白色霉层,病梢停止生长扭曲、甚至枯死;幼果感病初期果面变为灰绿色,上面布满白色霉层,后期病果呈揭色并干枯脱落。


2、白粉病叶片受害后,在叶片表面产生一层白色或灰白色的粉质霉层。即病原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及分生抱子。当粉斑蔓延到整个叶面时,叶面变褐、焦枯。新梢受害,表皮出现很多褐色网状花纹,有时枝蔓不易成熟。果梗、穗梗受害,质地变脆极易折断。果实受害,停止生长,有时变崎形。在多雨时,病果易纵向开裂,果肉外礴,极易腐烂。

霜霉病和白粉病的区别:

(1)霜霉病的叶片叶脉清晰可见,而感染白粉病后,叶脉和叶肉都会感病。

(2)霜霉病一般在叶片背面可以若到白色的病菌抱子,而白粉病一般在叶片正面才到病苗抱子。

(3)霜霉病病菌袍子和白粉病病菌孢子的形状以及感染症状不一样,霜霉病病孢子直立性比较强,颜色白,而白粉病病苗抱子几乎像牙黄色粉末一样,密密地铺在叶片和果实上。

病原及发生规律:

1、霜霉病由鞭毛菌亚门单轴霉菌属侵染所致。无性阶段的抱子囊为其繁殖体,有性阶段产生卵孢子。以卵抱子在病叶等病残组织中越冬,次年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孢子囊。孢子囊萌发产生6-8个游动抱子,借雨水飞暇传播,由气孔.水孔侵人寄主组织。经7-12 d潜育期。又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该病的发牛与气候条件非常密切,春秋两季少风、多雾、多露、多雨的地区,发生严重。病菌侵染的最低温度为12℃,最适温度为18-24℃,最高温度为29℃。果园低湿,植株枝叶过密,通风进光不良,发病较重。

2、白粉病由子囊菌亚门钩丝壳菌尼侵染所致。无性世代为半知苗亚门,粉孢属。病菌以菌丝体在寄主的被害组织内或芽鳞间越冬,次年条件适宜时形成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孢子萌发后,以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细胞内吸取养分。干早的夏季或闷热多云的天气,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气温在29-35℃时,病害发展最快。栽植过密、氮肥过多,枝叶徒长,通风透光不良,均有利于发病。

(来源:微农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