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丛话全编》是“联话”体的创始人梁章钜父子所做全部联话的合集,其中的“巧对录卷之四”和“巧对录卷之八”里面载有我们潮汕历史名人林大钦的两幅对联,联语生动,特分别抄录如下:
林大钦(1512~1545):字敬夫,号东莆。潮州潮安县金石镇仙都村人。幼家贫失怙,聪颖嗜学。嘉靖壬辰(1532)二十周岁时摘取状元桂冠,成为潮汕历史上唯一的文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以母老乞归,结讲堂于桑浦华岩山,与乡子弟讲贯六经。嘉靖十九年(1540)林母逝,因哀伤过度,林大钦大病一场。嘉靖二十四年(1545)葬母于桑浦山之麓,在归途中病卒。著有《东莆先生文集》。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堂
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当上皇帝之后,下旨上至大臣官员,下至庶民之家,每于除夕前,必须书写对联贴在门上,他会出巡观赏。因此,题写、张贴春联便成为了举国上下的一种社会风尚。
潮州才子林大钦所撰“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一联,是明代名联之一。林大钦少年时当过私塾先生。有一年的正月初一,恰好东家夫人过生日,于是请来先生撰写春联、寿联。林大钦提笔沾墨,顷刻之间便写出此联。由于联句词意福祥、气势饱满雄健而广为流传,成为后世人家喜爱的迎春佳联,直到如今还在全国各地抄贴。
银湖院后虎耳草
金石宫前龙眼花
林大钦15岁中了秀才,翌年到离家乡不远的银湖村当私塾先生。第一天刚到银湖,其乡里有人见他年少,就有意试一试他的才学,便吟出“银湖院后虎耳草”作为上联,要其应对。林大钦想起来时路过老爷宫前的情景,迅速地对了下联:“金石宫前龙眼花。”最妙的是,下联中金、宫、前、龙、花,比上联的银、院、后、虎、草的字义要更高一筹。
此木是柴山山出
白水成泉夕夕多
传说林大钦某天要过独木桥,刚好与对岸樵夫相逢。樵夫提出对对子,对得上让林先过。樵夫指着肩上的柴担即兴出对:“此木是柴山山出。”林一时想不出下联,于是按约尊让樵夫先过。稍后,林大钦猛见桥下汩汩山泉。当即思路顿开,吟出了下联:“白水成泉夕夕多。”上联即景而发,暗合谜语的拆字法;下联也依上联结构应对,堪称贴切妙趣。
南船载西瓜,乘东风送入北港。
春盒盛冬笋,命夏莲提往秋溪。
林大钦乘船外出,喜好对联的艄公出了上联:“南船载西瓜,乘东风送入北港。”请他应和。林大钦思索之后,很快对出了下联:“春盒盛冬笋,命夏莲提往秋溪。”上联结合自身的水上生涯.揉合东西南北的方位名词,别具妙趣;而下联以春夏秋冬的物品、人名和地名对之,具有民俗生活气息,值得玩味。
林大钦自勉联——无功社稷生犹死;
有益人民苦亦甜。
林大钦自题联——不用墙垣,恐天地为我拘束;
大开门户,放江山入吾胸怀。
附记:1.2004年2月21日偕妻往谒位于仙都村之林大钦故居。但让人颇为失望的是,状元府只剩下一副硕大的石门斗及荒芜的埕地,周边是破旧不堪的府墙。据史料载和当地村民介绍,状元府因林大钦英年早逝而未修竣,有谓“府存墙而无堂屋,门存框槛而无扉”。现遗址仅存有石门、石埕、石鼓、石狮和府墙,石门外墙高4.35米,阔3.6米,石门斗宽60厘米,厚103厘米,石门槛宽40厘米,高35厘米,且与两旁门臼用一片石凿刻而成,整片石宽103厘米,与两条石门斗接合,即民间传说的“一步跨不过状元府第”。石门内的天井、门亭地面及进阶石皆由大石板铺成,外走廊进阶石长达26.8米,由五块大石条分二排铺成,每条石长7.22米,宽1.23米,高0.5米。现存府墙中最高有6. 5米,厚85厘米,从大石门到后座墙基,纵深114.57米,宽65.5米,主体建筑占地面积7504平方米。由此可见当初设计的规模。
2.林大钦去世后葬于桑浦山东山湖附近状元埔,林墓于1987年被列为潮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让人扼腕的是,十几年来,已被盗多次,墓前石马、石羊均被盗走,却未能得到相关部门应有的重视。2007年11月8日又发现林墓被盗。棺木被撬开大洞,内中只留下一堆布料、一颗布纽扣。村民在布料中发现人骨及在盗墓贼所挖通道泥土底下找到林大钦的头骨,之后林大钦尸骨由林氏后人原位复葬。
(三)林大钦殿试时应对嘉靖皇帝
丘山聚小岳;(嘉靖帝)
日月照大明。(林大钦)
——林大钦殿试时应对嘉靖皇帝
某日,君臣又在奕棋。正是:乐自赏心开棋局,神思轻守落子声对奕轻松的时候,嘉靖边着子边出上联。林大钦随口答对下联。佳联妙对,皆同欢乐。真个是:对不惊人休下笔,联难触景莫传经。此刻君臣奕兴正浓,谁知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时棋局处于紧张状态。大钦手举棋子,左右夹次,随口念道:“棋子将一将,海阳免征粮,帅面保得住,安心免用惧。”正当危急关头,幸得皇上调遣有方,终于转危为安,心情舒畅,高兴万分,口中喃喃自语,不断吟咏和韵,因情不自禁,在无意中,也跟着大钦的韵语顺口溜出:“棋子将一将,海阳免征粮,帅面保得住,安心免用惧。”林大钦听得分分明明,清清楚楚,急忙双膝跪下,叩头:“谢主龙恩!”帝王时代,君无戏言,嘉靖立即唤来值班太监,传他口谕:“从今天始,海阳不再征粮北运了。”林大钦为热爱家乡,为地方造福,英才卓著,巧计神算,令人叹服。大好潮州,岁丰物阜,不到几年间,海阳遂成为粤东富庶之区子。这怎不使潮州人民齐声称庆呢?
作对吟诗抒壮志;(嘉靖帝)
琴棋书画添精神。(林大钦)
——林大钦殿试时应对嘉靖皇帝
“君恩深似海,臣礼重如山。”林大钦自饮点状元以后,供职翰林院修撰,一日三餐可口,四时五味称心。在玉堂整修国史。心在朝廷,忠于君王,勤于职守,刚直不阿,正气凛然,他受儋石之禄,廉洁奉公,两袖清风,自得其乐。诚然是:“玉堂金马翰林院;高忱无忧世范家。”林大钦在翰林院为官,常以“无功社稷生犹死;有益人民苦亦甜”自勉。君王同乐原无价;圣国分忧别有天,极得皇上器重,时相过从。君臣一起,常以奕棋作乐遣兴。逸情雅趣,因此感情十分融洽。
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代;(嘉靖帝)
女居左,子居右,世间配定好君。(林大钦)
——林大钦殿试时应对嘉靖皇帝
洛水神龟献瑞,阴课九,阳课九,九九八一课,课课终归三大道,道出伏羲圣贤,其元唯一;(嘉靖帝)
岐山彩凤呈祥,雌声六,雄声六,六六卅六声,声声直上九重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林大钦)
——林大钦殿试时应对嘉靖皇帝(34+34=68字)
本来,会试初选,林大钦只排第十二名,主考宗师对他并不十分赏识,嘉靖皇帝看了他的考卷,却是龙颜大悦,有意把他列在榜首,宗师坚持己见,君臣看法不一,经过商议,决定这十二名生员都来殿试,殿试初见成效,林大钦一跃便成三鼎甲之内。但到底要钦定谁是状元,谁为榜眼或探花呢?还须继续再试,这次御驾亲自出此上联句子,看他们三人谁对得最好。这时三人之中有一人吱吱唔唔,对得含糊不清;另一人只对到二十四个字的“天”字,就认为“天”字是对得最高的了,无法再对下去了,林大钦要求续对下去,嘉靖帝恩准。他就把那人的前二十四字继续念下去,到了“天”字之后才补上自己的,便成为这样的下联。对句是对皇帝的歌功颂德,正是嘉靖帝梦寐以求的,本该到此为止,让林大钦独占鳌头了。怎奈宗师极力反对,理由是他步人后尘,必须再试其他方面。嘉靖也觉得有理,便降旨他们三人,每人今晚写诗百首来献,看哪个先写得出、写得好。当夜,这三鼎甲绞尽脑汁,搜肠枯肚。结果两人都不能如数交卷,唯独林大钦提前把诗作好。原来,是他平时把家乡金石宫的九十条签诗,全都记在心里,只把它们默抄出来就行,另外再作十首新的,又都是歌颂嘉靖皇帝的,其中一首七律诗是这样写的:
士是人间大丈夫,
口称万岁连三呼。
一横永镇江山久,
两直平将社稷扶。
加官加爵加福寿,
立功立法立帝都。
主公自有主公德,
月到天心照五湖。
原来这是一首“藏首”诗,前五句首字合起来是一个“嘉”字,后三句首字合起来是一个“靖”字,这怎么不使嘉靖帝得意呢。当嘉靖帝正要龙凤朱笔一挥,钦点林大钦为状元时,突然把手缩回,犹豫不决起来,宗师忙奏问何因,嘉靖帝说:“这天子门生两耳比朕还大,日后恐怕……”言下之意,是说怕日后林大钦压过他,说不定还可变成皇帝呢,因为“皇帝是两耳垂肩”的呀!宗师早已对林大钦持有偏见。便乘机奏议改选点别人。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品大钦品出味道,立即跪奏说:“启奏万岁,《金刚经》书里明文写着‘牛耳大,龙耳小’。嘉靖闻奏,即下旨派一翰林编修去搬《金刚经》来查,林大钦奏明那语在哪一卷哪一页哪一行,一翻书,果然如此。至此,一场风波平息,林大钦被钦点?状元。此联出、对句还有另一种版本(见下)。
洛水神龟献瑞,阴九卦,阳九卦,九九八十一卦,卦卦识通三大道,道出伏羲圣王,其形如一。(嘉靖帝)
岐山鸣凤呈祥,雌六声,雄六声,六六三十六声,声声直上九重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林大钦)
——林大钦殿试时应对嘉靖皇帝(35+35=70字)
林大钦在参加殿试时,皇帝要求每位应考者作一百首诗,他就把家乡金石宫中的九十九首签诗写上,自己再作一首,于是就成为殿试中第一个交卷者。殿试的另一关是对对子。当时皇帝出的上联是:“洛水神龟献瑞,阴九卦,阳九卦,九九八十一卦,卦卦识通三大道,道出伏羲圣王,其形如一。”应考中有一人即对曰:“岐山鸣凤呈祥,雌六声,雄六声,六六三十六声,声声直上九重天。”但此人对至此即未能对下去。林大钦见状,即向皇帝奏道:“臣的下联已对好了,只是前五句与他一样。”于是就把那人对的话念一遍后,再续道:“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传说当时嘉靖皇帝非常满意,就取林大钦为第一名。传说归传说,是否有事实,姑且不论。不过说林大钦拿一个乡村神庙中的签诗去应试,这实是无稽之谈。至于对对子,林大钦更不会在殿试时公然剽窃他人成果,“偷得半截,凑成一联”的。以上所引的这对联语,是否是林大钦抑或他人所作,不得而知。但在明朝嘉靖时期,确也流行过与此联语甚是相似的联语。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青词》条云:“青词乃醮坛请祷之词。明世宗朝,大臣词臣悉从事于此,以希天眷。有极二者,曾见一联云:‘揲灵蓍之草以成爻,天数五,地数五,五五二十五数,数生于道,道合元始天尊,尊无二上;截山角羊竹之筒以协律,阳声六,阴声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帝统万年。’相传系夏贵溪手笔。”从这则笔记所载的有关情况来看,在明代嘉靖年间,许多大臣和词臣都作过这样的联语。而所记的夏贵溪一联,与相传是林大钦所作的又是何其相似乃尔。从这则笔记记载的也可以看出,生活于明世宗朝的林大钦至少也曾经“从事于此,以希天眷”。
(四)林大钦对联做先生(六)林大钦对对联
林大钦对对联(9)
(2009-12-31 19:47:33) 林大钦19岁那年考中秀才,大受提学使的夸奖,更加才名远播。
有一天,近邻银湖乡的乡绅们慕名而来,要聘请他去银湖书院执教。林大钦欣然应允,就这样林大钦登上了银湖书院的讲坛。可是紧挨书院有一家铁匠铺,那“叮叮当当”的打铁声终日不断,这对书院是一种严重的干扰。
过了几天,林大钦登门拜访请求铁匠铺迁移到别处。大钦还未开口,铁匠已知来意。他恭恭敬敬地请林大钦坐下,笑着说:“素闻林先生才高八斗,出口成章,今日幸会,还望多多指教。在下偶然拾得一联,无法成对,如林先生肯赐教,在下便自动迁移。倘若不肯赐教,那也该恕我无理了。”林大钦想:考场、官府、族长尚难不住我,谅你一介铁匠能有什么难对付的,便说:“请出上联。” 铁匠脱口吟道:
“锤子是铁,砧子是铁,火炉吹旺铁打铁。”
仓促之间,这些以前很少留心的打铁的内容,还真难住了林大钦。他好半天理不出头绪,便默默地离开了铁匠家。铁匠送出门外,安慰道:“林先生也不必着急,慢慢地想。对好了,请来回话。”林大钦整天都在琢磨着这句“铁打铁”。
当晚,适逢邻乡演戏,林大钦和学生们一道前往西林乡看戏。戏开演了,一时锣鼓喧天,演员粉墨登场,台上台下一片欢腾。林大钦触景生情,一个佳句涌上心头。他戏也不看了,只跟学生们打个招呼就匆匆赶回到铁匠家。铁匠见他乖夜而来,料想是有了佳对,自然是笑脸相迎。林大钦兴奋地念出了下联:
“做戏是人,看戏是人,锣鼓敲响人看人。”
铁匠边听边乐,立即答应明天迁址。从此,林大钦得以专心授课,书院内响起了一片琅琅读书声。
(六)状元林大钦对联点睛《拜年》邮票
状元林大钦对联点睛《拜年》邮票-今发行
时间:2015/1/10 10:54:31 点击: 245 【宽幅显示】 【微信号】
1月10日,中国邮政将发行一套《拜年》特种邮票,同时发行版式1版(含8枚邮票),《拜年》邮票的选题不仅迎合了中国传统的拜年文化,还是《拜年》系列邮票的第一组。
《拜年》特种邮票共1枚,面值1.2元,吴冠英老师设计,其中2015年羊年生肖邮票也出自吴冠英老师之手,邮票中两个活泼可爱的儿童立于传统民宅前,拱手作揖、开门纳福,烘托出浓浓的年意。对联进一步表示出,各家各户在新年到来之际,对来年生活、事业的美好祈愿。
邮票上的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出自明朝嘉靖年间广东省潮州市的状元林大钦(1511-1545)。林大钦出生于明正德六年。表字敬夫,海阳县东莆都仙都村(今属潮安县金石镇)人,故又号东莆。林大钦从小家境贫寒,但十分勤勉好学,“聪颖异俦”。十余岁时,研读苏洵的《嘉祐集》,接着又熟读了苏轼、苏辙的文章,深得三苏笔法。16岁时,父亲去世,家境更为困窘。他不得不代人抄书,偶或受聘于私塾,以养活母亲,维持生计。 嘉靖十一年春,林大钦抵京参加会试,得中贡士,接着参加殿试。林大钦面对大廷,“咄嗟数千言,风飚电烁,尽治安之猷,极文章之态”,终为嘉靖所器重,御擢第一。史称林大钦“年二十二及第”,说的是虚岁,实际上只有20周岁又3个月。如此年轻的岁数夺取了举世瞩目的三年一科的状元,这在中国历史上确属罕见。
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当上皇帝之后,下旨上至大臣官员,下至庶民之家,每于除夕前,必须书写对联贴在门上,他会出巡观赏。因此,题写、张贴春联便成为了举国上下的一种社会风尚。
潮州才子林大钦所撰“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一联,是明代名联之一。林大钦少年时当过私塾先生。有一年的正月初一,恰好东家夫人过生日,于是请来先生撰写春联、寿联。林大钦提笔沾墨,顷刻之间便写出此联。由于联句词意福祥、气势饱满雄健而广为流传,成为后世人家喜爱的迎春佳联,直到如今还在全国各地抄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