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原文物:洛阳博物馆文物珍品

 老刘tdrhg 2016-03-19


 兽面纹铜方鼎(西周):出土于洛阳北窑庞家沟西周墓。该鼎直腹,立耳,柱足,通体云雷纹,腹部正中和腿的上部铸有粗眉大眼的饕餮纹,四角和每面正中都有突出的扉棱。目前出土的西周方鼎数量很少,这件西周兽面纹鼎不仅体形较大而且纹饰精美,是西周青铜鼎的杰出代表。



 叔牝铜方彝(西周):出土于洛阳小李村西周墓,分为器盖和器身两部分,方彝盖作四面起坡的屋顶状,脊中有方形钮。器身为长方形、鼓腹,通体满饰半浮雕兽面纹和凤鸟纹。这种腹部带有弧度的方彝极为罕见,目前也仅出土4件,国内仅有折方彝和这件叔牝方彝。

 在青铜器发展史上,商代和西周是青铜器的鼎盛时期,其特点是“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叔牝方彝完美反映了这一特点,是西周时期青铜礼器的典型之作。

 盖和内底均有铭文3行12字:“叔牝赐贝于王姒,用作宝尊彝”。郭沫若认为此器“当是武王或成王时之器”,铭文中的“王姒”是“文王之妃太姒”,“叔牝当是文王之子,武王、周王之弟成叔武”。 文全意就是:母亲王姒赏赐给叔牝贝币,叔牝铸作这件青铜彝,感念母亲的恩德。



 错金银铜鼎(战国):出土于洛阳市西工区小屯村窖藏。该鼎盖身相扣,形成独特的扁圆球形。它鼓腹、三蹄足;鼎口上方铸有两只方形附耳,两耳之间有少见的中空上翘的短管流;在鼎盖正中的衔钮旁,铸有一对栩栩如生的鎏金蟾蜍。战国中期以后,鎏金、错金银等工艺广泛流行。



石辟邪(东汉):1992年12月洛阳孟津油坊村出土。



唐三彩骑马女俑:出土于洛阳市龙门东山安菩夫妇墓。马上女子穿窄袖紧身翻领胡袍,流行于唐代贞观、开元时代,当时女子骑马较盛行。



 唐三彩嘶鸣骆驼:出土于洛阳市龙门东山安菩夫妇墓。骆驼脖颈弯曲上扬,作昂首嘶鸣状,肌肉丰满有力,颜色搭配合理,釉色光鲜亮丽,两驼峰之间有兽面驼囊、丝绸及瓷器等。往来于这条商路上的商人和驼队便是中西文化和经济交流的见证。



 白釉黑花鸭戏纹梅瓶(宋代):宜阳县东王庄洞沟村出土。小口短颈,上腹略鼓,下腹渐收,小平底,周身施白釉,绘黑彩,肩部饰花枝,腹中部有开光,内饰双鸭戏水纹,开光外绘牡丹花纹,这件文物具有浓厚的民间艺术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