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北,北纬69度,北极圈内,如果你能忍受严寒到达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西北边境,就可以靠近地球上位置最靠北的大城市之一——诺里尔斯克(Norilsk)。但你只能靠近,可能仍旧无法抵达——除了天气稍暖、河水能够流动的时间外,诺里尔斯克没有地面运输方式能与其他地区联系。这座冰冷极寒的城市可谓“生性孤独”,“降生”后的近百年中几乎与世隔绝,现今虽17万人仍生活于此,但怎么看都像是一座绝命城市。

从飞机上俯拍俄罗斯诺里尔斯克(Norilsk)市。这是世界上有人类居住的最北的大城市之一,地处北极圈以北250英里(约合400千米),年平均气温为零下10°C ,冬季气温可低至零下55°C ,气候条件十分恶劣。生活在这里的居民需要忍受每年长达两个月的极夜,以及8至9个月的持续降雪。当地居民称本地以外的俄罗斯其他地区为一个整体的“大陆”。飞机常常成为连接这个极寒城市和外部世界的唯一交通工具。

长期在室内生活度日的诺里尔斯克市年轻人。因为极端天气,诺里尔斯克的社会和文化活动很少,人们不但不大可能走出到其他地方看看,就是在市内,也通常只能选择在家自娱自乐。冬日里,人们生活中的绝大多数时间更是只能在室内度过。大多数人不是在家就 是在公司,或是在城里少数的娱乐场所。两点一线的公式化生活、长期在封闭空间内活动、加上难见阳光的阴冷天气,使得住诺里尔 斯克的人们精神上多少都有些压抑。一年之中有两个月的时间,这个城市都被笼罩在极夜的黑暗之中,而夏天他们却能享受一天24 小时的阳光。极昼极夜据称对于当地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都有深远影响,导致当地许多居民有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年平均气温零下10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55摄氏度,它虽与同在俄罗斯境内的摩尔曼斯克处在同一纬度,却不像好运的摩尔曼斯克那样享受北大西洋暖流的惠泽,港口终年不冻。诺里尔斯克拥有的是每年两个月不见阳光的极夜,大雪连番赴约的200多天,暴风雪猛烈袭击的100多天。据说这个城市里看不到流浪汉,因为没有人能够在户外的低温下存活。
“绝命”写在这座极端气候城市的脸上,显而易见;也铭刻在它历史的记忆深处,暗不见底。从1930年代起,千百万苏联人——包括罪行轻微的犯人、持异见者、讲苏联领导人笑话的人——都被关进古拉格劳改营。无数人被流放至边境垦荒,并死于苦役。作为古拉格系统的重要一站,诺里尔斯克接收了60万名被囚禁者。一份数据称,16806名被囚禁者直接死于此地,因为恶劣的劳作、饥饿或严寒。其他日后获释的多数人也定居并命丧于此。

从事矿业工作的工人。诺里尔斯克市矿工们的工作环境糟糕。他们一般是工作三天,休息一天。作为对恶劣工作环境的补偿,他们拥 有每年90天的法定长假,并且在45岁即可退休。这是一座在痛苦与鲜血中铸就历史的城市,它孤独、寒冷至极且污染严重。这也是 一座充满财富的城市,拥有储量最大的镍、铜和钯,地下矿产异常丰富。这是个本来完全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却因为丰富的矿产 资源,把17万人聚集在这里,使其成为一座独特的生存之地。

广袤荒原上的工厂烟气。采矿业是该市的主要工业。这座城市的风貌由矿业主导,其创造的生产总值占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 2%。20世纪,随着大量镍矿的发现,诺里尔斯克开始崛起。诺里尔斯克是俄罗斯著名的镍都。诺里尔斯克镍业有限公司是世界上 最大的金属镍公司,该公司对全世界的镍价有重大影响。诺里尔斯克也是俄罗斯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铜、镍、镉、铅等重金属废 渣和粉尘是最主要的污染源。发达的工业却导致该市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由于采矿和冶金,该地区每年释出超过百万吨级的污染粉 尘和废气,城市周遭30公里内的苔原被破坏殆尽。

彩色的城市建筑。诺里尔斯克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斯大林时期完全大规模规划设 计的苏联工业城市之一。在一片白色冰原的北极圈里, 这个城市显得有点色彩缤纷。它的建筑物虽然整齐划一,但各种大小楼房的墙表颜色丰富,除了这幢楼房可见的一片绿色和黄色,还有艳丽的橙色、红色、蓝色等。从空中俯拍时,这座城市看起来就像玩具模型,让人想起俄罗斯方块。然而,它虽然拥有梦幻般的童话外表,却是一座有着残酷内核的绝命城市。
诺里尔斯克正是从古拉格兴盛的这一时期才开始正式建城。虽说1920年代就有城镇的痕迹,但从1935年起,城市快速发展,人口规模才急剧扩张。苏联当局奔着巨大的矿产财富而来,他们送来一批批采矿、熔炼、冶金、建厂、建城的古拉格犯人,诺里尔斯克兴建在这些囚徒的尸骨之上。城中至今仍有约60%的人口从事矿业相关工作。

2013年,诺里尔斯克两栋楼房的狭窄过道之间,绚丽的灯光照出一名妇女的身影。这座城市的楼间距很短,公共建筑间的路程设计 得越短越好,以减少冬季凛冽寒风给人们在户外行走时带来的困扰。在夏天,6月份也可能下雪,公共汽车常因道路被雪堵住,不得不排成长龙等待扫雪车打通道路。在冬天,诺里尔斯克的孩子们只被允许在特定条件下到外面散步。有时候,他们得好几个月都呆在室内。这座城市被迫为孩子们设计出一些大型的封闭空间,以方便他们即使在冬天也可以享受户外运动项目,如骑自行车、跑步。
古拉格被苏联当局撤销的50多年后,“绝命”仍然是这座矿业城市今日的现实写照。诺里尔斯克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镍和钯金矿商——俄罗斯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它贡献了俄罗斯2%的GDP产值,却也因污染成为俄罗斯最脏的城市。在一份污染程度城市排名中,它拿下全球第七。据称此地的人们普遍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患癌症风险是俄罗斯其他地区居民的两倍之多,预期寿命比其他地区居民少10年。

2013年,诺里尔斯克市海象(Walrus)俱乐部的成员在冰冻的湖里消遣。这是当地流行的一项娱乐活动。人们在冻结的湖里挖下洞眼,下冰水泡一会儿,然后回到隔壁的热水浴场。在地球最北端的城市生活是种怎样的体验?仅就漫长的冬天而言,终日的寒风、灰蒙蒙的天空使这里的居民难得见到阳光。诺里尔斯克的居民们普遍会遭受“极夜综合征”的困扰,焦虑、紧张、嗜睡或失眠。在不同的季节里,长期的心理不适和情感低谷还有可能导致抑郁症。
除了俄罗斯人,旁人今天仍难以亲抵这座城市。这不仅因为它处于冻土地带、交通不便,只有未冻结的水路和航空方式可以抵达,更因为诺里尔斯克是座“保密”城市,外国人只有被邀请才能进入。保密行政区是苏联的一种特别行政区划,目前俄罗斯还有42个(另有15个被认为可能存在但未公开),这些地区涉及军事工业科研、生产,地图上一度不予标示。诺里尔斯克从2001年起不再向外国人开放。
俄罗斯籍女摄影师叶连娜(Elena Chernyshova)奔赴这座神秘的城市,花费了几周时间记录下诺里尔斯克居民的日常生活,拍摄了一组关于该城市的罕见照片。这组作品名为《Days of Night/Nights of Day》,中文或可译为“光明与黑暗”,又或“不舍昼夜”。这组作品旨在研究人类能够适应的极端气候、环境灾难以及与世隔绝的情况。诺里尔斯克的特殊生存条件,让这座城市和它的居民成为摄影师镜头下这项研究的绝佳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