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的中医——明末瘟病开山鼻祖吴有性

 小野猫abc 2016-03-19


————————————————

古代的中医——明末瘟病开山鼻祖吴有性

吴有性(1582-1652),字又可,汉族,吴县东山人。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1642年,大明崇祯15年,全国瘟疫横行,十户九死。南北直隶、山东、浙江等地大疫,五六月间益盛,'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医生们都用伤寒法治疗,毫无效果。吴又可亲历了每次疫情,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推究病源,潜心研究,依据治验所得,撰写成了全新的《温疫论》一书,开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他以毕生的治疫经验和体会,大胆提出'疠气'致病之学说,在世界医传染病学史上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因此赢得后人的广泛尊重。

古代的中医——明末瘟病开山鼻祖吴有性

吴有性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人民困苦,疾病丛生。崇祯十四年(1641)温疫流行,遍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至五六月间,温疫更加猖獗,很多人家阖门传染,死者无数。吴有性亲眼目睹当时一些传染病流行地区“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者”的惨景,而许多医生墨守伤寒之法的成规而不效,深感守古法不合今病,因此,他“静心穷理,格其所感之气,所入之门,所受之处及其传变之体,平时所用历验方法”,在总结前人有关论述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与经验,以亲身实践说明了温疫与伤寒两者的不同特征,并对温疫病的致病因素,传染途径,受病之处,传变规律,以及治病方药等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提出了系统的理论,于1642年编著了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论述急性传染病的专著——《温疫论》。古代的中医——明末瘟病开山鼻祖吴有性

【学术成就】

吴有性的贡献首先在于他创立了“戾气”学说,对温病病因提出了伟大创见。自刘河间以下,对温热病的研究,虽已逐渐重视,但在阐述病因时,始终未超越出六气致病的范围。吴氏没有因袭旧说,而是明确提出“温疫”的流行并非六淫致病,而是另外一种更加危险的病原——戾气所致。“戾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在于它具有一定的物质性。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吴有性不可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到这些病原微生物,但他肯定戾气是一种“无象可见”、“无声无臭”的客观存在的物质。这一创见是对传染病病原学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特别在17世纪中叶细菌学尚未出现之前,吴氏竟有这样独到的见解,是难能可贵的,是中医病因学在明代的一大突破。

他指出,戾气致病具有明显的传染性、流行性和散发性,尤其对传染病散发进行了逼真描述,并告诫切勿以发病人数较少、未形成大流行而误诊为非传染病。吴有性还发现戾气是通过呼吸道侵犯人体的,即“邪从口鼻而入”,而人体感染戾气的方式,也有“天受”(空气传播)、“传染”(接触传播)等不同的类型。这种来自临床实践的见解,与现代医学的观点也颇相吻合。《温疫论》中对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也做了相当精辟的论述,其云“方隅有厚薄”指出某些传染病的流行有区域性,“四时有盛衰”指出传染病的流行有季节性,“岁运有多寡”指出了某些传染病的流行有周期性、起伏性,各年的流行范围和程度并不完全相同。

吴氏对传染病的治疗提出了“客邪贵乎早逐”的基本原则,主张“急证急攻”、“勿拘于下不厌迟”之说,力主早用攻下之法驱邪。这种有邪必逐、除寇务尽的观点很符合急性传染病的治疗原则。同时,吴氏还认为入侵人体的杂气主要是潜伏在膜原而发病,此乃吴氏依据温疫初期的症候群,用以说明其病变部位的一种方法。此说成为他创制达原饮、三消饮方剂治疗疫病的理论依据。

《温疫论》作为我国第一部治疗传染病的专著贡献是很大的,其戾气学说的内容相当全面。吴有性关于温病学的真知卓见和诊治经验,丰富了温病学说的内容,为后来温病学说的发展和系统化奠定了基础。古代的中医——明末瘟病开山鼻祖吴有性

《瘟疫论》中所载传染病、包括伤寒、感冒、疟疾、痘疹(水痘、天花)、绞肠痧(霍乱)、疙瘩瘟(腺鼠疫)、虾蟆瘟(腮腺炎)、大头瘟、探头瘟、大麻风、鼠痿(颈淋巴结核)、流火丹毒、目赤肿痛(眼结膜炎、砂眼)、病瘅发黄(肝炎、黄疸)、斑疹、咽肿、疮疥疗肿等,内容广泛,是他亲历瘟疫流行,临床经验的总结。

《瘟疫论》是中医发展中一次重大突破,为以后温病学派开辟了道路。他的创新精神受到广泛赞扬。吴有性实际上已走到细菌病原说的面前,他所谓的戾气,有质、有特异性、有偏中性、有特殊致病性,只须沿着它再前进,寻找出这种物质本体,便会作出历史的突破。一则受当时物质技术条件的限制,二则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他的后继者们在这方面部明显退步了。

吴氏尚有《伤寒实录》,已佚。又有《温疫合璧》系清代王嘉谟在吴氏原著基础上,增删补辑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