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血管病频频向年轻人袭来

 钟家台 2016-03-20

脑血管病频频向年轻人袭来

    29岁胖小伙脑内有十多个出血点

    正月初三,28岁小伙陈刚在拜年途中突然感觉右半边脸没有知觉了,而他身边的亲人也发现他的脸突然歪向了一边。

    陈刚当即到医院看病。接诊的神经内科医生很快就确诊他是面瘫(面部神经出了问题)。看到他不到165厘米的身高,体重却有80公斤,睡觉还爱打鼾,这位刚刚从武大中南医院进修回去的医生绷紧了脑血管病的弦,建议陈刚做了个脑部磁敏感成像的核磁扫描。结果令医生大吃一惊,陈刚的脑内有十多个散在的、大小不一的小出血点,它们预示着陈刚的大脑随时都可能在此基础上发生更大的脑出血,并且他的智力会很早出现衰退。

    陈刚也很诧异,他没有头晕头痛,怎么脑子里有这么多微小出血点呢?医生向他解释,这是颅内小血管病变引起的,后天的致病因素就是他的肥胖与打鼾。

    正月初五,陈刚被转为武大中南医院神经内科治疗面瘫。刘煜敏主任在为他治疗面瘫的同时,订定了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治疗方案,以防止他的那些微小出血点爆发。

    刘煜敏介绍,脑中风分为出血性(即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微出血)和缺血性(主要是脑梗塞)两类,我国缺血性脑中风占到了其中的70%。“陈刚不是我们这里最年轻的脑血管病患者”,刘煜敏说,“三年前,一位13岁的小胖墩突发偏瘫失语、左侧从颈内动脉往上全部堵塞,我们有史以来给这位年龄最小的中风患者做了介入手术,取出了他脑血管内的血栓,挽救了他的生命和肢体功能”。刘煜敏深感痛心:脑中风的初发年龄越来越早。20多年前,他刚当上神经内科医生的时候,脑中风的发病有两个特点,一是多在60岁以上,二是很少见,且以脑出血为多、缺血性的病人一周难得见到一个。但现在,不但病房大大扩张,住满了脑中风病人,并且年轻病人比比皆是。就在本周一,刘煜敏领导的神经内科病房就躺着540岁以下,940岁到60岁之间的脑中风病人,占到缺血性中风住院病人的3成至4成。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基础疾病的高发,推高了脑卒中的发病率” 。除此之外,现代先进的检查手段也大大提高了脑中风的识别率,使得如陈刚就是在还没有发病征兆和症状显现时,就由核磁共振发现了脑内多处出血点。

    药物溶栓+动脉取栓

    急性脑卒中的救治问题终于可以解决3/4

    脑血管病一直排在我国居民死因的第一位,不仅死亡率高,致残率也高,旷日持久的医疗投入和生活护理实为社会和家庭难以承受之重。

    今年214日,农历腊月二十六,刘煜敏远赴美国参加世界卒中大会。在这次大会上,国际同行密集公布了来自美国、欧共体、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有近一百多个医疗中心参与的四项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研结果:在药物溶栓的同时,积极进行动脉取栓,可以大大降低脑卒中病人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而且将抢救时间,由过去发病内4.5小时内延长到12小时内。

    “我们其实在2006年就在湖北省内率先开展动脉取栓了。”刘煜敏介绍,20034月,他在湖北省第一个开始脑卒中的紧急药物溶栓治疗,抢救了不少生命。但药物溶栓的时间窗及强度限,只能解决1/4的脑卒中问题,脑内大血管(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主干、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主干)的血栓却不那么容易溶掉。

    动脉取栓就是将导管从病人大腿根部的股动脉进入,直达血栓所在地方,用取栓器将血栓抓住取出来。描述如此简单的一个技术,医学专家们围绕“什么样的病人、什么样的时机、什么样的技巧、什么样的装置最为有利”研究争论了十余年,现在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结论和方案,脑中风的救治又迎来了一个革新的时代。

    “如果说,单纯使用药物溶栓可以解决1/4的脑卒中问题,现在加上动脉取栓就可以解决3/4的脑卒中问题了。”刘煜敏为医学的每一个进步感到骄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