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解读与探究

 昵称503199 2016-03-20

补充:新课标删节课文解读与探究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解读与探究

预习提示

这是一封约友人同游的短信,描绘了王维晚年所居“辋川别业”周围的山水景物,冬日的萧疏清静为实景,春天的万物勃发为虚景,语言质朴简约,文笔淡雅,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这篇短文的景物描写很有特点。写冬景和春景的两段,几乎全用四字短句,以极其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冬末和仲春美妙的自然景色。如第二段,作者将山水、月色、林火、村落、犬吠、钟鸣等景物融为一体,写出了冬夜清幽寂静、寒意森森的迷人景色,其中有静态描写,有动态刻画,动静相间,充满诗情画意。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篇散文也具有诗的韵律,画的美感。

学习这篇短文可注意两点:

1.这是一篇景物描写的珍品,有特色,有情韵,语言优美。整散结合。学习时要通过联想进而体会意境与诗画相结合的特点。善丹青的同学可根据诗文的画面意境,尝试给诗文配画。

2.王维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山水田园诗人,在研读本文时要拓宽视野,学习他的其他作品,特别是他的山水田园诗。

课文解读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现在接近十二月末尾,旧居之山景物优美、气候宜人,很值得控访游赏。①腊月:农历十二月。古代在农历十二月举行“腊祭”,所以称十二月为腊月。②景气:景色、气候。③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晚年隐居的辋川别业,庄址在蓝田西南辋谷川口,即峣山之口。④过:过访、游览。)[“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岁末寒冬的山间景致在王维眼中也是很优美动人的。此句乃全文中心,以此引出下文的景物描写。]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我知道你正在温习经书,准备应试,不敢轻易打扰你,就独自去山中游玩,在感配寺休息,同山僧一起吃过斋饭后才离去。足下:古时对对方的敬称。一般用于职位或辈次差不多的人。但在秦汉间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也称足下。例如《史记·项羽本纪》,张良称项羽“大王足下”。唐人段成式的《酉阳杂记》说:“秦汉以来,于天子言陛下,皇太子言殿下,将言麾下,使者言节下、毂下,二千石长史言阁下,父母言膝下,通类相与言足下。” 方温经:正在温习经书。方,正。经,经书。旧时孔孟儒家之书谓之经书,是科举取仕必读之书。猥:wěi鄙贱。自谦之词。相烦:打扰你。辄:zhé,于是,就,“辄”与“便”同义。憩:休息。感配寺:在蓝田县城,一作感化寺。⑧饭讫:吃完饭。讫,qì,完。)[简要叙述自己的游踪以引出下面的景物描写。字里行间露出孤独寂寞的心情,与下文惊喜的心情形成对照。]

1段概述自己出游的经过。虽然时值腊月末尾,但风景仍可观,气候尚适宜。只是因为裴迪正在温经,准备应试,不便相扰,所以只好独自入山游玩。在感配寺稍事休息,与山僧一起吃过斋饭后,便踏上旅途。这一段写得干净利落,只交代了裴迪不能同游的原因和自己独自出游的寂寥心情。正因在山上索然无味,才无事可叙,几笔带过。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离开感配寺以后,继续北行,涉过灞水,这时,清朗的月亮已经映照着城郭。夜间登上华子冈,只见辋水的波澜与倒映在水中的月亮一同起伏荡漾。北涉玄灞:往北走渡过灞水。涉,渡。玄,黑色,指水深绿发黑。灞,Bà,灞水,水名,源出蓝田东,西南入蓝水,又折入辋水,是作者往辋川途经的河流。华子冈:王维辋川别业中二十处胜景之一,位于辋川别业东北角与大山相连的起伏冈峦,当时是一片“林木葱郁”的“秀山翠岭”,由于地势超拔,遂成为辋川北区的制高点,登其上可俯瞰诸多景观。王维经常偕同裴度来此赏玩,曾作诗描述了共友人秋日薄暮登上华子冈所得的感受,诗云: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③辋水:即辋川,又称辋谷水,水口在峣山口两峡之中,即为辋川别业庄园。④沦涟:形容微风吹过水面,水面波动的样子。小风吹水,水文转动如轮,叫“沦”。风行水上成文,叫“涟”。)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寒冷的山岗树林之外,远远地有火光忽明忽暗。还可以听到从深深的小巷里传出像豹子嚎叫似的犬吠声。村落中传来舂米的声音,与感配寺传来的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明灭:忽闪忽闪,隐隐约约。夜舂:晚上用杵臼捣谷的声音。舂,chōnɡ疏钟:稀疏的钟声,指钟的声音间隔较长。此句与前文“感配寺”呼应,寺庙有击钟报时的习惯。[这是写北登华子冈所见到的寒冬夜景:那河水、城郭、远火,都是在月色朦胧中看到的,而那犬吠、夜舂和疏钟则是在寂静的黑夜里听到的。月光与波光相衬,远火明灭与星星闪烁相衬,吠声、舂声、钟声反衬深夜寒山的静寂。而且连用十个四字句,如诗一般的语言。总之,作者通过所见所闻,描写出一幅如诗如画的蒙胧幽静的寒夜美景图。]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此时只有我独自静坐,僮仆都已入睡,常常回忆起往日,同你在一起的日子,我们携手赋诗,在小径间漫步,在清流旁伫立。此时:指作者执笔写信之时。静默:指已入睡。曩昔:从前,过去。指与裴迪同游辋川的日子。曩,nánɡ仄径:狭窄的小路。仄,,狭窄。)[这几句写他归家后执笔写信之时的境遇和感触。当僮仆静默时,他却思绪不宁,不禁引起了对裴迪的思念,孤独寂寞伤感之情顿生。由此也便可知,原来作者前面的写景是用乐景写哀情,景越美,但朋友不在跟前,反而倍感孤苦痛惜。]

2段写旅途的经历和感慨。本段文字可分二层。先写景物,作者在旅途上有了新的发现,这使他很兴奋!所以他才用重彩浓墨比较详细地记叙、描绘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当北行涉过水色深沉的灞河时,已经是明朗的月亮照耀城郭的时分了。登上华子冈,只见辋水的细波密纹随月光上下浮动。山上的灯火,透过树林明灭可见。从深巷传来如豹吼一样的犬吠声,村中夜间舂米声和稀疏的钟声此起彼伏,一并作响。这时作者见到了月光下的水波、灯火,听到了犬吠、夜舂和疏钟。切实的所见所闻,使得他的叙述极其真实、细腻,使读者感到景如己见,声如己闻。接着写情,作者回到家中,在他自己独坐,童仆无声的情况下,不由得又从眼前的孤寂想起了好友裴迪。他回想起往日与裴迪携手赋诗,在小径散步和面对清流的惬意,更产生了无限的相思之情。

这一段所写是游山的经历和感受,但从“猥不敢相烦”到“多思曩昔”却是写对裴迪的思念,这是信的本旨,目的是引起对方来同游故山的兴趣。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待到来年春季,草转青,树萌芽,可以看到山色一片新绿,小鱼浮出水面,白鸥展翅飞翔,水露润湿了河岸,麦田里野鸡鸣叫,这美丽的景色不久就会有了,你能不能与我一起来游赏呢?当待,等到。蔓发:蔓延生长。蔓,滋蔓,蔓延。轻鲦:即白鲦,鱼名,身体狭长,游动轻捷。鲦,tiáo矫翼:张开翅膀。矫,举。青皋:长有青草的水边高地。皋,ɡāo水边高地。,早晨野鸡鸣叫。ɡòu,野鸡叫的声音。《诗经·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⑥斯:这,指上七句所想望的辋川春景。倘:倘或,表示商量语气。)[这是作者向裴迪发出正式的邀请,王维希望裴迪来年春天能够前来。他用想象中的大好春光召唤对方,“草木蔓发”以下六个四字句,凝练地描绘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白鲦轻快地在水中游动,白鸥展开矫健的翅膀掠空飞翔,野雉在麦陇中鸣叫,草木染绿了春山,露水滋润了堤岸。这一切与前面岁末景色的淡雅清冷交相辉映,展现山中景色多姿多彩。]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如不是你这样天性敏慧、情趣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相邀呢。然而,这中间可是有着浓厚的情趣啊!千万不可疏忽错过。子:您,古时对对方的尊称。天机清妙:天赋清高气质美好,指思想情趣不同凡俗。天机,天性。清妙,指超尘拔俗,与众不同。不急之务:闲事,这里指游览观赏辋川山水春色。是中:其中,指游览观赏之中。无忽:不要忽略,不要轻视。,通。)[这里说明了邀请裴迪的原因,因为只有裴迪才和自己一样是“天机清妙者”,才能理解“是中有深趣”。“天机清妙者”是指什么人呢?我们从文中看出,作者不但在寒冬夜色中保留着浓厚的游兴,还能敏锐地预感到春天不久就要降临,开始品味到未来的深趣,这说明山中人王维正是那种“天机清妙者”,即对自然风光有浓厚的兴趣,对佳山丽水具有极强领悟能力的人。他既能发现岁末寒冬之夜朦胧可见、清晰可闻的景物的美妙,又能凭自己的经验想象出来年春光的优美动人。]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顺便委托运送黄檗的人带信给你,不能一一尽言。山中人王维说。①因驮黄檗人往:借驮运黄檗的人前往之便带这封信。因,借助,乘便。黄檗,也简写为“黄柏”,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和茎内皮可入药。茎内皮为黄色,也可做染料。檗,bò。②不一:古人书信结尾常用的套语,表示信写得匆忙,不及一一详述之意。山中人:王维晚年信佛,过着半隐的生活,故自称。《楚辞·九歌·山鬼》:“山中人兮芳杜若”。)[最后是书信体中的必要交代。]

3段,正因思念之切,才引出这段热情相邀的文字。作者惟恐裴迪不来,才极力铺叙辋川春日景色之美。初春草木萌芽吐绿,远山清晰可见,水中小鱼轻轻地跃出水面,白鸥展开双翅往来飞翔,绿草地被露水润湿,山鸡在麦田里啼叫。山青、树绿、草润、鱼跃、鸥翔、雉鸣,众多物品都在预报着春天的即将来临。好一幅辋川春日美景图!作者说:这样美丽、迷人季节的到来,已为时不远了!你能前来与我同游吗?他相信这一切对裴迪是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的。他又补充说:只有你这样对春天有悟性的、不俗之人我才愿相约。这里的春天太有趣了,你可不要错过时机呀!在这一段里,作者从风景的优美到二人的志趣相投全都说到了,在如此热情的邀请下,裴迪岂有不来之理!

人们说王维“诗中有画”,其实王维文中也是有画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虽然是一封书信,但可以说它也是作者以诗人的语言、画家的构思写成的一篇优美的写景记游散文,一首赞美自然风光和表述友情的抒情诗。

特色鉴赏

亦画亦诗,亦闲亦适。

本文是一篇书信。书信是直接与接受者对话的,其所叙之事、所写之景、所抒之情都应与收信人有密切关联。作者正是做到了以二人相处的往事,以二人共赏的风景和二人相同的志趣,来吸引、说服对方。在这封信中,虽然写景占有很大比重,但是叙友情却是贯穿始终的线索。像第1段记独游的孤寂,第2段对往昔的回忆,第3段向裴迪发出的热情邀请,总是在不断地向裴迪表达自己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作者为何在这短短篇幅中,浓墨重彩地描写冬日景色,遥想春天美景?这与本文的写作意图有关。这封信既是用来叙述朋友情谊,同时也是与友人相约共赏,向友人发出邀请。作者把景物写得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既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活的欣赏,让美景真情与朋友分享,同时也暗含着对朋友的劝诱和邀请。本文的写景特别富有生活情趣,借景传情、借景寄意,用以表现作者期望闲适山水之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

全文文字凝练、朴素,句法上以四字句为主,犹如四言诗。中间也配以散行,使文句在整饬中又多变化。其写景部分,形象鲜明、生动,声韵和谐。王维的书信可以说是书中有画,书亦如诗。作者的思想、性格、审美趣味已尽在其中了。

问题探究

本文文字浅显,明白如话,看似好懂,实际文内深意,颇费思量。例如作者在篇末说是中有深趣,这深趣指的是什么?又如作者明明知道友人裴迪正忙于“温经”,这是攸关仕途的切迫之事,不宜“相烦”,却偏偏又要以游山玩水这样的“不急之务”相邀,这是为什么?

你能就这两个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吗?

 

探究思路:

探讨上述两个问题,必须对王维的身世有一定的了解。

王维早年在政治上得到张九龄赏识,擢为右拾遗,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被贬,李林甫任中书令,朝政日非,王维曾在《寄荆州张丞相》中说: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表示了归隐之意,于是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安史之乱后因被迫任伪职而遭贬谪,后虽逐渐升迁,但已无心于政治。他信奉佛理,思想日趋消极,一味追求心灵的空净。辋川蓝田别业的生活恬静安逸,给他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安慰。所以,这里的即是远离险恶官场,寄居山野所拥有的生活安闲舒适和心灵的淡泊宁静。

裴迪是“辋川别业”的常客,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他们经常一起“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品尝山林隐逸生活的乐趣。但裴迪也有过“致身青云”的念头,他在《青雀歌》中写道:“※※动息自适性,不曾妄与燕雀群。幸忝鹓鸾早相识,何时提携致青云。”这一年的腊月末,裴迪在自己家中温习经书,准备去应科举考试。王维居住在辋川别业颇有孤独之感,便写了这一封信给裴迪,约请他明年春天来这里与他同游。显然,王维通过这封信希望裴迪不要丧失“天机清妙”,放弃隐居生活,对裴迪迷恋仕途的思想婉转地提出批评。

明白这一点对理解课文很有好处,你看作者笔下冬夜的景色,“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朦胧、空灵、素净。作者笔下的春景呢?“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没有鲜花,没有灿烂,没有斑斓,同样是洁白素净。这些都是作者追求心灵空净的反映,同时也借以反衬官场的污浊昏暗。

训练提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玄灞()村墟()辋水(wǎnɡ) B.曩昔(xiāng)轻鲦(tiáo) 黄檗(niè)

C. 径(袅袅niǎo) 蔓发(mànD.朝雊(qú) 猥琐(wēi)饭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故山殊可过。过:越过            B.轻鲦出水,白鸥矫翼。矫:矫健

 C.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间:疏远   D.足下方温经。方:正在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B.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C.此时独坐,僮仆静默   D.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1)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  (2)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B.(1)当待春中,草木蔓发。    (2)是故草木之发,如蒸气。 

C.(1)步仄径,临清流也。     (2)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D.(1)因驮黄檗人往。       (2)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A. 无忽。 忽:忽略,轻视。         B. 然是中有深味趣矣!是:这。这篇文章。

C.与山僧饭讫而去 。讫:终止,完。  D. 山中人王维白。 白:告诉。

6.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斯之不远——那地方的景色(离我们)不远了。

B. 非子天机清妙者——(如果)不是先生性情清远高洁。

C. 然是中有深趣矣——这实在是中间有深远的情趣啊。

    D. 因驮黄檗人往——趁着驮运黄檗的人前去(你那里)。

7.对本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借短信描绘了自己晚年所居“辋川别业”周围的山水景物,实写了冬日的清丽和春天的明媚,语言质朴,文笔淡雅,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B.第一段“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是总领全文的句子,点出自己隐居的山村实在值得一游。下文都是围绕“殊可游”三字展开描述。

C.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以下六句,作者运用诗的语言,采用动静互为烘托的艺术技巧,描摹出一幅姹紫嫣红、山花烂漫的山村春色图,可谓是文中有画。

D.第三段中,作者显示了他写信的意图。作者一再强调“是中有深趣”,对裴迪埋头“温经”直截地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8.简析王维夜游华子冈的思想感情。

答:

 

9.下列诗句中与本文情趣相合的几项是( 

A.渭城朝雨裛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一》)

C.我心素已闲,清川詹如此。(王维《青溪》)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E.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陶渊明《杂诗·其三》)

F.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G.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H.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10.请对照注释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送宗判官归滑台序  唐)任华

大丈夫其谁不有四方志?则仆与宗衮二年之间,会而离,离而会,经途所亘,凡三万里。何以言之?去年春会于京师,是时仆如桂林,衮如滑台;今年秋,乃不期而会于桂林;居无何,又归滑台,王事故也。舟车往返,岂止三万里乎?人生几何?而倏聚忽散,辽夐若此,抑知己难遇,亦复何辞!

岁十有一月,二三子出饯于野。霜天如扫,低向朱崖。加以尖山万重,平地卓立。黑是铁色,锐如笔锋。复有阳江、桂江,略军城而南走,喷入沧海,横浸三山,则中朝群公岂知遐荒之外有如是山水?山水既尔,人亦其然。衮乎对此,与我分手。忘我尚可,岂得忘此山水哉!

注释:①辽xiònɡ):辽阔遥远。,远。②阳江、桂江:都是桂林附近的河流。桂江即漓江。③略军城:从军城旁流过。略,过。军城,可能是桂林附近的一个屯兵处。④三山:传说中的海外三山,即蓬莱、方丈、瀛洲。

1)对下面句中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丈夫其谁不有四方志?其,副词,同“岂”,哪里,难道。表反问语气。

   B.今年秋,乃不期而会于桂林。乃,于是,副词,表承接。

C.居无何,又归滑台,王事故也。无何,不久,表时间的副词。居无何,过了不久。

   D.山水既尔,人亦其然。尔,代词,同“然”,这样。

2)解释下面句中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途所亘,凡三万里。亘,gèn,在空间或时间上延续不断,这里指走过。

   B.而倏聚忽散,辽夐若此。倏shū。“倏聚忽散”是一个并列词组,由此知“倏”与“忽”同义,极快。

C.岁十有一月,二三子出饯于野。  二三子,你们。饯,jiàn,设宴送别。

   D.黑是铁色,锐如笔锋。是,根据对文见义,知“是”当释“如”。

3)下面句中有四个“如”字,对其意义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是时仆如桂林,衮如滑台    黑是铁色,锐如笔锋。    则中朝群公岂知遐荒之外有如是山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面四个问句,表达的语气不同于其他几句的是( )

A.大丈夫其谁不有四方志?   B.舟车往返,岂止三万里乎?   

C.何以言之?          D.则中朝群公岂知遐荒之外有如是山水?

5)对这篇文章分析鉴赏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点明本文的体裁是一篇赠序。序有赠序和书序之分,书序是写在书的前面的文字,如《兰亭集序》,赠序是为送别而写的文章,即临别赠言,如本文。

B.本文开头以“大丈夫其谁不有四方志”的高昂格调总领全文,拂去了离别的伤感。然后简单叙述“二年之间”的离合,文笔洗练,要言不烦。

C.文章以时间之短、行程之长对比,道出对世事人生的感慨。“王事故也”四字,冠冕堂皇地将生活的辛酸、个人的哀乐完全覆盖,表现出“大丈夫”气,读之令人感喟。

D最后是对大自然的愉悦欣喜。霜天、清流,涤荡心胸;朱崖、尖山,振作精神。远守边地的苦闷消融在山水之乐里。全文荡漾着一种乐观主义的豪情。


解析与答案

1.解析:A项“灞”“辋水”是水名,第一个拼音字母应该大写:BàWǎnɡ。B项曩,nánɡ(不要误读“襄”)。檗,bò(不要误读“蘖”)D项雊,ɡòu(不要误读“鸲”);猥,wěi

答案:C

2.解析:A项“过”是“访问”,在文内有“游览”的意思。B项“矫”在文中用作动词,释“举,张开”,不能释形容词“矫健”。C项“间”是“间杂、交错”。

答案:D

3.解析:A项景气,文内指景色、气候;今义是指生产增长、失业减少、信用活跃等经济繁荣现象,泛指兴旺。B项在文内是对对方的敬辞,相当现在的“您”;今义是“脚底下”。C项“静默”古义和今义都是“默不做声”。本书根据课文内容,将其引伸为“睡觉”。D项“天机”,文内是指“天性、秉性”;今义指大自然的秘密,或者是天意。

答案:C

4.解析:A项“相”都是偏指一方,“相烦”意思是“打扰你”,“相邀”意思是“邀请你”。B“发”是动词,生长;“发”用作名词,蓬蓬勃勃地生长的情况。C项“临”都是“面对”。D项“因”,都是用作介词,凭借。

答案:B

5.解析:D项“是”指代山中之景。

答案:D

6.解析:A项“斯”不是指代“那地方”,而是指代“那春天的景色”。B“子”在文内的含义不是“先生”,而是“您”,另外“者”字没有译出来,全句应译为“如果不是您这样性情清远高妙的人”。C顶“然”表示转折关系,当译“然而,但是”,不能译成代词“这”。“是”不是动词,而是代词,当译“这”(“是中”也可译“其中”)。

答案;D

7A项冬景是实写,春景是虚写。C项“姹紫嫣红、山花烂漫”不合文意。D项说从侧面委婉地提出批评,有一定道理,但说直截地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则不合文意。

答案:C

8.解析:这是一道分析题,作者用的是融情于景的写法,并未直接宣泄自己的感情,因此,要透过文字描写的景物中去分析作者的情感。这对于提高鉴赏能力很有好处。

答案:作者游华子冈虽然是在深冬寒夜,却描绘了众多的景物,而且这些景物动静相映,幽静空灵,并引起作者对更加清妙素雅的美好春天的憧憬。因此,可以推断王维当时的心情是清高恬淡,充满高雅“深趣”的。

9.解析:解析此题既要把握好文意,还要把握题中诗句的本意;而且要了解王维其人,王维早年有大志,想在仕途上有所建树,中年以后才过着半仕半隐的生活,因此当排除AF;三是他与陶渊明相似又不相似,陶完全脱离官场,从事田园农耕,王维只不过是一个半隐半仕的贵族,与谢灵运相似。因此当排除DE,选H。李白是想学道成仙,没有过隐居的生活。

答案:BCH

10

1)解析:B项“乃”表转折,当释为“竟然”,文内有“不期”一词。

答案:B

2)解析:C项“二三子”一般释“你们”,但在本文中当释“我们”。

答案:C

3)解析:①②“如”是动词,往,到。③④“如”动词,像。

答案;C

4)解析:C项是设问句,其余都是反问句。

答案:C

5)解析:D项“全文荡漾着乐观主义的豪情”不全合文意,文章在挥洒其大丈夫豪情的同时,也抒发了几多的辛酸无奈。

答案: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