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真年谱 宋徽宗政和二年壬辰,重阳祖师生于是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按北平王粹所撰传云:全真祖师王嚞,字知明,号重阳子,京兆咸阳人也。世以赀产着姓,后迁终南县刘蒋村,其母感异梦而妊,及二十有四月乃生。始名中孚,字允卿,自稚不群。既长,美须眉,躯干雄伟,志倜傥,不拘小节。弱冠修进士业,系京兆学籍。善于属文,才思敏捷,尝解试一路之士,然颇喜弓马。金天眷初,乃慨然应武略,易名世雄,字德威;后入道,改称今名字焉,仍以害风自呼之。 政和三年癸巳,重阳祖师二岁。 政和四年甲午,重阳祖师三岁。 政和五年乙未,重阳祖师四岁。 政和六年丙申,重阳祖师五岁。 政和七年丁酉,重阳祖师六岁。 宣和元年己亥,重阳祖师八岁。 宣和二年庚子,重阳祖师九岁。 宣和三年辛丑,重阳祖师十岁。 宣和四年壬寅,重阳祖师年十一。 宣和五年癸卯,重阳祖师年十二。 宣和六年甲辰,重阳祖师年十三。 宣和七年乙巳,重阳祖师年十四。 钦宗靖康元年丙午,重阳祖师年十五。 金太宗天会五年丁未,重阳祖师年十六。 天会六年戊申,重阳祖师年十七。 天会七年己酉,重阳祖师年十八。 天会八年庚戌,重阳祖师年十九。 天会九年辛亥,重阳祖师年二十。 天会十年壬子,重阳祖师年二十一。 天会十一年癸丑,重阳祖师年二十二。 天会十二年甲寅,重阳祖师年二十三。 天会十三年乙卯,重阳祖师年二十四。 天会十四年丙辰,重阳祖师年二十五。 天会十五年丁巳,重阳祖师年二十六。 天眷元年戊午,重阳祖师年二十七。按传,天眷初,应试武举,易名世雄,字德威。 天眷二年己未,重阳祖师年二十八。 天眷三年庚申,重阳祖师年二十九。正月初三日,广宁郝真人生于宁海州,初名升,字则未闻也。 皇统元年辛酉,重阳祖师年三十。 皇统二年壬戌,重阳祖师年三十一。 皇统三年癸亥,重阳祖师年三十二。 皇统四年甲子,重阳祖师年三十三。 皇统五年乙丑,重阳祖师年三十四。 皇统六年丙寅,重阳祖师年三十五。 皇统七年丁卯,重阳祖师年三十六。 皇统八年戊辰,重阳祖师年三十七。 海陵天德元年己巳,重阳祖师年三十八。 天德二年庚午,重阳祖师年三十九。 天德三年辛未,重阳祖师年四十。 天德四年壬申,重阳祖师年四十一。 贞元元年癸酉,重阳祖师年四十二。 贞元二年甲戌,重阳祖师年四十三。 贞元三年乙亥,重阳祖师年四十四。 正隆元年丙子,重阳祖师年四十五。 正隆二年丁丑,重阳祖师年四十六。 正隆三年戊寅,重阳祖师年四十七。 正隆四年己卯,重阳祖师年四十八。此年六月望日,师饮酒于终南甘河镇,会二仙人披发披毡,而年貌同一。 正隆五年庚辰,重阳祖师年四十九。 世宗大定元年辛巳,重阳祖师年五十。 大定二年壬午,重阳祖师年五十一。是年,坐活死人墓中。 大定三年癸未,重阳祖师年五十二。秋,填活死人墓,迁刘蒋村结茅,与玉蟾和公、灵阳李公三人同居,即今之祖庭重阳万寿宫也。 大定四年甲申,重阳祖师年五十三。 大定五年乙酉,重阳祖师年五十四。 大定六年丙戌,重阳祖师年五十五。是岁,于长安滦村吕道人庵壁书云:地肺重阳子,呼为王害风;来时长日月,去后任西东。作伴云和水,为邻虚与空;一灵真性在,不与众心同。此年,长春真人年一十九,弃俗入道,居昆嵛山。 大定七年丁亥,重阳祖师年五十六。 大定八年戊子,重阳祖师年五十七。正月初十日出环,分梨十化毕。二月初八,丹阳真人出家,祖师训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时年四十六。是日,玉阳真人自牛仙山来,愿为门弟子,祖师训名处一,时年二十七。二月晦日,祖师挈丹阳、长真、长春、玉阳入昆嵛山石门口,开烟霞洞居之。 大定九年己丑,重阳祖师年五十八。春,玉阳真人辞祖师,隐居查山。四月,祖师引丹阳、长真、长春、广宁迁居宁海州金莲堂,途中至龙泉,以所执伞柄,内盛伞阳子号,乘风而起,至查山玉阳公前堕地,盖赐公之号也。重午日,孙仙姑诣金莲堂出家,祖师训名不二,号清净散人,时年五十一。 大定十年庚寅,重阳祖师于正月初四日,召丹阳、长真、长春立于榻下,曰:丹阳已得道,长春已知道,吾无虑矣。处机所学,一听丹阳,处玄、长真当管领之。吾今赴师真之约耳。丹阳请留颂,师曰:吾已书于长安滦村吕仙庵矣,今口授汝。言讫而逝。是年闰五月,于正月十一日始立春,是止五十八岁矣。四子尽礼,权瘗于孟宗献之花圃。既而,丹阳真人率三友入关,谒和、李二真人于终南太平宫,会史处厚于京兆,刘通微、严处常于终南。二真人乃祖师之友,三子亦祖师之弟子也。 大定十一年辛卯,丹阳真人年四十九。是年,与三友居刘蒋祖庵,修治葬所。十月,广宁真人入关,乞食于京兆府。 大定十二年壬辰,丹阳真人年五十。春,于长安化自然钱。率三友复往汴梁,迁祖师仙柩西归,葬于刘蒋村祖庵。九月,广宁真人西游岐山,偶得名大通,字太古,号广宁子。 大定十三年癸巳,丹阳真人年五十一。是年,四师刘蒋居丧守坟。六月,广宁真人度大庆关东归。 大定十四年甲午,丹阳真人年五十二。 大定十五年乙未,丹阳真人年五十三。是年,长真真人乞食于磁州二祖镇,遇一妄人殴落二齿,市人共怒之,欲明于官,真人吐之而去。二月,广宁真人坐沃州石桥下。夏,清净散人入关,致祭祖庭,既而出关,居洛阳风仙姑洞。 大定十六年丙申,丹阳真人年五十四。长真真人此岁游历洺州,居白家滩。六月中,广宁真人夜梦神人,复授易之大义,既寤,明朝挥三十三图。事见《太古集》。 大定十七年丁酉,丹阳真人年五十五。长真真人行化于高唐县,与茶肆吴六书龟蛇字,曰:可置之壁间,以镇火灾。是年,县城大火,唯茶肆乃免。 大定十八年戊戌,丹阳真人年五十六。于八月一日,刘蒋出环,西游陇山华亭行化。长生真人是年还洛城东北云溪洞居之,门徒日集,凿三井洞。 大定十九年己亥,丹阳真人年五十七。二月十五日,于华亭县挈李大乘同居环百日。至八月,迁陇州佑德观居环,十一月十八日出环,宿勾兜堡,化解元李子和出家。长真真人游历卫州,获嘉县府君庙居之。 大定二十年庚子,丹阳真人年五十八。是年春,京兆章台街赵蓬莱施宅为庵,请真人居环。八月二十四日,长安僚庶请祈雨,真人作诗,期以二十五日雨足至期果应,见《金玉集》。长真真人西游同州,居西里庵。长春真人自磻溪迁居陇州龙门山。 大定二十一年辛丑,丹阳真人年五十九。四月初,于鄂县刘蒋村张朝散竹园庵内居环,中元日作黄箓醮罢,复归祖庵。长真真人居华阴县纯阳洞。长生真人东归莱州。 大定二十二年壬寅,丹阳真人年六十。此年四月,东归宁海。十二月,行化文登,渔户焚网者甚众。初八日,海市见于南海之上,诗人以诗庆之。长生真人居武官建庵,注《道德》、《黄庭》等经。秋,玉阳真人来宁海,谒丹阳真人,同宿于金莲堂。广宁真人居真定府,升堂演道,听众常数百人。十二月二十九日,清净孙仙姑升仙于洛阳,年六十四矣。 大定二十三年癸卯,丹阳真人年六十一。四月行化芝阳,下元日文登作醮,祖师现形于空际白龟之上。丹阳于十二月二十二日升仙于莱阳县游仙宫。长生、玉阳二真人同主葬事,守坟百日,各归其隐所。 大定二十四年甲辰,长真真人年六十二。是年正月十八日,长生真人于昌阳县,姜守净家作醮,巳午间,重阳祖师云冠绛服、丹阳真人三髻现于空际彩云之上。五月旱,登郡太守请长生真人祈雨,海市现于竹岛。明日,丹阳真人现于应仙桥之西北,是日雨足。 大定二十五年乙巳,长真真人年六十三。是岁四月初一日,升仙于洛阳朝元宫。其畅道接物诗词,目曰《水云集》,行于世。 大定二十六年丙午,长生真人年四十。冬,长春真人下龙门山,居终南祖庵。 大定二十七年丁未,长生真人年四十一。是年十一月十三日,玉阳真人奉诏至燕,帝问延生之理,师曰:惜精全神,修身之要;端拱无为,治天下之本。上待以方外之礼。 大定二十八年戊申,长生真人年四十二。此年二月,长春真人奉诏至阙下,十一日,圣旨令主万春节醮,赐蒙巾袍。四月,敕居宫庵。五月十八日,召见于长松岛。七月,应制进词五首。中秋,得旨还终南山。是月,玉阳真人亦得旨还山。十二月,上弗豫,遣使复召玉阳真人,真人谓使者曰:恐不及再睹天颜矣。 大定二十九年己酉,长生真人年四十三。正月初三日,玉阳真人至都嗣,君命真人为先帝主醮而归。章宗明昌元年庚戌,长生真人年四十四。重午日,莱阳县刘植请玉阳真人斋,且以无嗣告于师,师曰:公富而好礼,未应绝也。为写四四应真四字;明年四月十四而生子,来乞名,师曰:吾已与名,应真矣。今日,纯阳真君降世辰也。 明昌二年辛亥,长生真人年四十五。是岁十月,长春真人东归栖霞,住太虚观。 明昌三年壬子,长生真人年四十六。冬十月,长春真人芝阳洞作醮。 明昌四年癸丑,长生真人年四十七。 明昌五年甲寅,长生真人年四十八。秋九月,长春真人福山县醮,天门开,瑞鹤现,有诗见《磻溪集》。 明昌六年乙卯,长生真人年四十九。 承安元年丙辰,长生真人年五十。 承安二年丁巳,长生真人年五十一。六月,玉阳真人被召。七月初三日,见于便殿赐坐。帝问以养生之道,抵暮方归。翌日,赐体玄大师号及紫衣,敕赐燕都修真、崇福二观,俾真人任便居之,月给斋钱二百镪。冬,长生真人奉诏赴阙,帝问以至道,师曰:至道之要,寡嗜欲则身安,薄赋敛则国泰。帝曰:先生,广成子之言乎!敕近侍,馆谷于天长观。 承安三年戊午,长生真人年五十二。应对悉合上意,三月,得旨还山。敕赐观额五道,曰灵虚,曰太微,曰龙翔,曰集仙,曰妙真,令立观度人;玉阳真人犹居都下。春,终南吕庵主至都,师为请祖庵为灵虚观,以敕牒付吕,俾知观事,仍以诗送行。夏,师得旨东归侍亲。 承安四年己未,长生真人年五十三。是年,长春真人芝阳作醮。 承安五年庚申,长生真人年五十四。 泰和元年辛酉,长生真人年五十五。是年,游广陵,着《天道罪福论》。玉阳真人奉诏诣亳州太清宫,作普天醮,有诗见《云光集》。 泰和二年壬戌,长生真人年五十六。滨州作醮,有琼葩玉树之瑞,有诗见《盘阳集》。长春真人芝阳作醮。 泰和三年癸亥,长生真人年五十七。此年二月初六日,升仙于武官灵虚观。玉阳真人奉诏诣亳州太清宫,作普天醮,临坛度道士千余人。 泰和四年甲子,长春真人年五十七。 泰和五年乙丑,长春真人年五十八。夏五月,莱州作醮,有瑞鹤彩云现,有词见《磻溪集》。 泰和六年丙寅,长春真人年五十九。 泰和七年丁卯,长春真人年六十。元妃施《道经》二藏,一驿送栖霞太虚观,一驿送圣水玉虚观。 泰和八年戊辰,长春真人年六十一。 大安元年己巳,长春真人年六十二。是年游鳌山,有诗二十首。玉阳真人七月十四日至北京,应荸朮鲁参政之请也,居华阳观。是时大旱,僚庶告真人雨期,真人曰:十七日沾足矣。至日果应。 大元庚午,长春真人年六十三。夏,玉阳真人蓟州玉田县醮毕,谓众曰:北方道气将回,空中有神明往来,刀剑击触之象,莫非生灵将受苦耶! 辛未,长春真人年六十四。是年东海召至燕都,及游德兴琅山,俱有诗,见《鸣道集》。 壬申,长春真人年六十五。是年十二月三十日,广宁真人升仙于宁海州先天观,春秋七十三矣。 癸酉,长春真人年六十六。 甲戌,长春真人年六十七。此年,游昆嵛烟霞洞,有诗。 乙亥,长春真人年六十八。 丙子,长春真人年六十九。时居登州。金主命东平监军王庭玉,赍诏召师归汴京,师曰:我循天理而行,天使行处无敢违也。乃不起。 丁丑,长春真人年七十。玉阳真人四月二十三日升仙于圣水玉虚观,时七十六岁矣。 戊寅,长春真人年七十一。 己卯,长春真人年七十二。居莱州昊天观。是时,齐鲁陷宋。八月,宋主遣使召师,不起。州牧谢曰:师居此,我辈诚有所依。师曰:吾之出处,非若辈可知也。他日恐不能留居此耳。是年五月,太祖圣武皇帝自奈蛮国遣近侍刘仲禄持诏召师,十二月,仲禄至莱州。 庚辰,长春真人年七十三。正月,自莱州北行。二月,至燕都。四月,官僚请作醮于太极宫。五月,至德兴府,寓龙阳观。八月,至宣德州,寓朝元观。 辛巳,长春真人年七十四。是年五月朔,抵陆局河。七月,至阿不罕山,留宋道安等九人立栖霞观。中秋日,抵金山,过白骨甸。十一月,至邪迷思干城,俱有诗,见《鸣道集》。 壬午,长春真人年七十五。春三月,过铁门,达于行在;上设二帐,于御幄之东以居之,时问以至道,师大略对以「节欲保躬,天道好生恶杀,治尚无为清净」之理。上悦,乃命左使书诸策。 癸未,长春真人年七十六。是岁,三月七日得旨东还,赐号神仙,俾掌管天下道门,大小事务,一听神仙处置,他人无得干预。宫观差役,尽行蠲免,所在官司,常切卫护。六月,抵丰州。八月,至宣德州。 甲申,长春真人年七十七。春二月,居缙山秋阳观。三月,燕京官僚请住太极宫。是月,仙杖入燕都。 乙酉,长春真人年七十八。秋九月,荧惑犯尾宿主燕地灾,宣抚王楫请师作醮禳之。醮竟,荧惑乃退数舍矣。 丙戌,长春真人年七十九。夏五月,燕境大旱,僚庶请师作醮,雨随时沾足。在都名儒,皆有诗贺之。 丁亥,长春真人年八十。夏,大旱,在京士庶,祷师作醮。师曰:我方留意醮事,公辈来请,所谓好事不约而同也。仍云:当备二醮,以五月初一日为祈雨,三日为贺雨。醮后,皆如师言。是月,得旨,改太极宫为长春宫。六月,太液池涸,北口山摧,人告于师,师笑曰:山摧水枯,吾将与之俱乎!七月四日,师谓门人曰:昔丹阳尝授记于余,云:吾殁之后,教门大兴,四方往往化为道乡,道院皆敕赐名额,又当住持大宫观,仍有使者佩符乘传,斡教门事;此汝功成名遂,归休之时也。今丹阳师之言,一一皆验,吾归无憾焉。九日,登宝玄堂,留颂而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