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匠心独运说起——练字起步篇

 MEIHAOR 2016-03-20

本来不准备这么早开笔写关于书法的文章的,因为整个体系太庞大,涉及的细小的功课太多,在未有好的主意萌发之前,写出来忍回看,可能心灵难受创伤之痛。但是在稍作整理之后,我还是写起来了,一是欠了别人的允诺,有很久之前的,也有新近的,怕中了某人的口毒——我的允诺若要兑现恐怕要经受得起时光的折磨,当然这种像模像样的理由说到底就是懒病得治。另外一个理由当然听起来更高尚,书法从点滴到涓流到大海,需要我们了解并有所担当。杨雄说过,字,心画也,今朝来说叫字如其人。我们看多了字写得赏心悦目的,当然也不吝赞赏,但作者自己并不认同,然后我们说作者谦虚过头,或甚因此而结成仇怨。当然这是市井故事的发展路径,落了俗套。传统经典模式应该是这样的:基于某种机缘,张三观李四之作,赞,妙极,然小处末节有坎坷之兆,阁下选夹江熟纸,料来当以紫毫运执,以吐豪情,忿而得凿木刨沟之怒,墨色无恙,然此处坎坷为一兆,观汝所谋,自症不在手,汝心有琐事,坏了元气,而致此兆。当下二人对目一观,哎呀呀,高山流水长,萍水有知音啊。

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的状况,而且太过于阳春白雪了些,之前我说过的,写文在于抛砖引玉,索求各种的评论,从大众里扣索出于自己有用的东西。这样一说,貌似有点偏题,回到正轨上,其实多数人喜好看书帖,最直接而且不隐晦的目的是为了临帖取经,但是这其中又有多数人经没有取到。这其中的原因就和今天说的主题有关了——匠心独运。中国传统文化浓缩的形式有很多,如墨点洒向白纸,人人都可以看,但要看明白,你得拿点水掺和到墨点上不断研磨,演绎开来,细细观瞧一番,才能有所得。从术与道的角度来说,术是凝练到三六九等各行各业之中的,而且是高度凝练,就那么一字一句,黑话,行话,谚语,成语,暗号,偈语等,皆是各种文化形态下的不同的术的不同凝练形式。而传统的行当里,大家又自觉或不自觉地倡导术业虽有专攻,技不外传,但道法相通。这么一来,整个就好瞧了,你要问技法层面的事情,我就一句,天机不可泄漏,问老天爷去。所以无数的作品脱离出时代背景时,可以被无限地演绎,因为万法皆通,无数技法也终归会借用自然之道来表明境界,弄得玄乎其玄。当然,这样说不够严谨,但也不必要去梳理这层层关系,要之,书法是一门凝结了术与道的高度凝练的文化符号,很难厘清细枝末节,但可以分解出几条线索,逐一上手,向下溯源,向上求境界。

既然万法皆通,我们不妨借用一下佛家法理,立地成佛。所谓“入我佛门,应先皈依三宝”,三宝佛、法、僧即觉、正、净,翻译到书法中来说就是“他的字这么漂亮,我也要把子写得这么好”,“练字得先看百家帖,找寻适合自己的法门”,“摒除旧病歪习,明确技法层面的不可为”。第一条甚好做到,但是有玄机,这里放到文末说。关键在于第二条,修行万千法门,你怎知道哪条适合你,这就是真正的系统功课的开始,前面说了,书法从术的层面是可以分解出几条线索的,当然,不同角度分解出的线索是不同的:从工具来说,可分文房四宝;从审美范畴来说,可分书法史,书评(书法审美)。但这些线索需要择取出合适的条目来供入门用,因为线索下的枝节庞杂,有些不需要初入门就上手,比如笔的用料,这有点上讲究,初入门太过关注这点容易走火入魔,到头来若字没练好,落得个玩物丧志的境地就不好了。

综合来讲,择取的线索即需要做的功课有:书法史概论,真草隶篆如何流变得厘清;书评史,正野分踪要明晰;这两条线索要作说明的是弄清流变及其中的节点,对实际练字过程的练字是有好处的,比如隶变,来龙去脉要厘清,关键在于去脉,隶生楷,隶生草,隶生行,所以练字不妨先作隶人,隶书练好再求变。另一点正野分踪,有的帖是公认的好帖,比如小楷中的《灵飞经》,不是说其他的帖不好,而是前文说了,既然是正,那就要从根上正,说到一点就是初起便掌握好各类运笔技法,再寻求个变。笔墨纸砚的选取上,笔之正为笔格之正,尖齐圆健不掉毛的羊毫中锋是首选,纸张和墨嘛,这个有搭配技巧,总体原则以不凝不浸就好,要烧钱上徽墨红星宣那是另外一说。

再说到净,说过来就是戒,有些事情不要做,这在书法审美中会给我们说得很明白,比如八病,当然说到八病,你可以顺道把声律的功课做了,模式照上,一法通万法通不是,前提是不要忘记你的主体是在练字。

前面说到觉的时候,说其中有玄机,原因在于现实中人人能立地成佛,但偏偏少有人得正果。这里终于又说到今天的主题了——匠心独运,当然这是书法审美的高阶层次,我挑出这个词是为了说其中的匠人,说到这里,书法里有个词用得精妙,叫执笔,为什么不说拿笔,用笔?所以我说的玄机就在于真正的觉,秋山利辉在《匠人的精神》主张“高学历者‘当一次傻瓜’”,唤起每个人一流的精神;说直白一点王献之和王羲之书法的差距在于十池子水,再往细处,我只能说,天机不可泄漏,天机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当然文到末,关于道的层面,还有两点想说,万法皆通,其实在书法审美中是有体现的,比如说高启曾说“赵魏公行草写洛神赋,其法虽出入王氏父子间,然肆笔自得,则别有天趣,故其体势逸发,真如见矫若游龙之入于烟雾中也”,《道德经》有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云来流转,雾去随风,其动如滔,其静如虹。我曾给人说练字先练腕或臂,或多看山中浮雾流云,道至深处不外乎动与静,可是能出能入,翻腾流转才能出境界。

耳后手与心若能被书法系于一处,境况便是有了铺垫,所思所往,有中心为旋,未必冥想不会有所获,只怕是手纵有千斤之力,还来执不起小小的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