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昭陵陵园的上三冢和下三冢

 nzpeach 2016-03-21


        

 昭陵陵园中的“上三冢”、“下三冢”

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陵园以其30万亩的占地、200余座陪葬墓而被称为“天下名陵”,陵山主峰建在海拔1188米的九宗山。此山山势突兀,孤峰回绝,九梁拱举,一峰独秀,山前关中平原一马平川,山后泾河之水奔腾不息。雨天的昭陵更是云雾缭绕,美不胜收。千百年来,陵区老百姓中流传着诸多有关昭陵的传。做为土生土长的礼泉人,儿时就常听长辈们说:“上三冢,下三冢,不知哪个葬的徐懋功”。当时并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参加工作后才真正明白。“上三冢”、“下三冢”其实是昭陵陵园内的两座陪葬墓。

贞观十一年,唐太宗《九宗山卜陵诏》颁发后,许多皇亲国戚和佐命功臣陪葬陵。在众多的陪葬墓中,有两座墓葬与众不同,各有三个冢。一座位于北距陵山9公里处的山底村北,一座位于北距陵山11公里处的昭陵博物馆院内。分别是唐代名将卫国公李靖和英国公徐懋功墓。 其实 ,1975年以前两座墓前都竖有神道碑,山底村北墓葬为李靖墓,昭陵博物馆院内墓葬为徐懋功墓。 只不过老百姓大多不辩,陵区才流传着那句话 。“上三冢”即为李靖墓,“下三冢”便是徐懋功墓。唐太宗李世民曾言道:“唐兴名将,英卫而已!” 可见对二位将军的器重。



李靖,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唐代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先后南平萧铣、辅公祐,北平东突厥,西破吐谷浑。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李靖夫人去世,唐太宗诏令坟茔规格依照汉代卫青、霍去病旧例,把墓冢修成东突厥境内的铁山、吐谷浑境内的积石山,以此表彰李靖的特殊功。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靖病亡,和夫人合葬。所以,李靖墓冢为两个长方体土坝和一个圆锥形土堆,也就是老百姓说的“上三冢”。

徐懋功,原名徐世绩,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姓李,后避唐太宗讳改名为李绩。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人,被封英国公。早年随李世民平定四方,后来成为唐王朝开拓疆土的主要战将,先后破东突厥、高句丽,功勋卓著。一生历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唐王朝信任,被誉为“国之长城”。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徐懋功去世,唐高宗下诏所筑坟墓以汉卫青、霍去病先例,依照阴山、铁山、乌德踺山而建,用以表彰其败东突厥和薛延陀之功。所以,徐懋功墓中为三个18米的圆锥形土堆倒“品”字型排列,老百姓称为“下三冢”。后来徐懋功孙子徐敬业起兵反武,兵败后,武则天迁怒于徐懋功,将其墓葬破坏,中宗李显继位后,有为其平反,二次衣冠再葬于此墓。

明代赵涵《觅昭陵陪葬碑》中就写到“遥望九宗山,古冢何累累。上有名王宫,下葬贤臣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