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港片四十,致敬意味浓

 圆角望 2016-03-21

深圳商报特派香港记者 李佳佳

对于普通人来说,百年的生命是一种奢望,但对于一门艺术而言,百年并不是一个很长的时间。香港电影有着百年的历程,起起落落、几度沉浮的酸甜苦辣让一代又一代的影迷魂牵梦绕。今晚,第40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将在会展中心拉开序幕。

记者曾连续多年前往香港国际电影节采访,发现跟国内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相比,香港国际电影节的竞赛意味不浓,反而文艺气质更为出众。香港国际电影节诞生于1977年,主办方电影节协会是一个非牟利及非官方的慈善团体,也因此多年来电影节一直坚持推动香港电影文化和选映高质素电影为理念,近几年香港国际电影节成为香港娱乐博览系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的电影节营造出了一股浓浓的致敬意味,特别呈献了多个特备节目庆祝电影节40周年,包括由关锦鹏、彭浩翔及黄修平担任嘉宾的“港片四十年”座谈会,由吴宇森执导、周润发主演的《英雄本色》4K数码修复放映,以及“电影节四十年”摄影展等,与观众一同回顾40年来的难忘时光。

“特别致敬”一直是例牌菜

在很多影迷的心中,香港电影不仅是一种情结,也是一种文化,拿今年的“特别致敬单元”为例,今年适逢泽东电影公司成立25周年,电影节将以“花样的年华——泽东25”专题,推出回顾放映节目、公开讲座及出版精美特刊,而这也是电影节多年来的“例牌菜”。

泽东电影公司曾经打造多部国际知名电影,由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与刘镇伟于1991年联合成立,一直致力于生产具有国际水平的高质量影片。公司成立之初即开拍由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改编而成的《东邪西毒》与《东成西就》,亦庄亦谐,在群星倾力演出下,开启了泽东电影自成一派的创作之路。到2001年推出《花样年华》以后,泽东公司的国际知名度进一步扩大。

但在电影制作上,泽东电影是一个产量低的小公司,早年是一年半左右推出一部影片,后来精雕细琢往往要好几年才出炉一部电影,《一代宗师》据说前前后后拍了七八年之久。不仅质量有保证,泽东电影在人才的储备上更是独占鳌头,有梁朝伟、张曼玉、刘嘉玲、张震等,梁朝伟堪称是华人社会具有影响力的香港著名演员,他也是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最多的人。

今年,喜欢王家卫电影的深港影迷有福气了,电影节邀请了曾为多部泽东电影出品如《春光乍泄》《爱神》及《2046》等设计海报的平面设计师黄新满,为第40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作主题设计,黄新满以电影《2046》的剧照作主体,当中4和0以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形构成,这种纯粹的原型除了表达40外,也可以是▲PLAY和●RECORD,这既是几何构成的画面空间,又是无限的想象空间,十分有创意。

香港影人一直在努力

香港国际电影节自举办以来,一直被誉为亚洲电影荟萃之盛会,也是回顾香港电影辉煌历史的舞台。从影40年,张艾嘉演出过近百部电影,去年香港电影节期间,还放映了张艾嘉的13部佳作,包括《我的爷爷》(金马奖最佳女主角获奖影片),《地久天长》(金像奖最佳女主角获奖影片),《最爱》(金马奖和金像奖最佳女主角获奖影片)。此外还包括《庙街皇后》《心动》《20·30·40》等她或演或导的影片,配合讲座及出版专题特刊。

许鞍华、徐克、尔冬升等人也一直是香港电影节的“座上宾”。1979年,32岁的许鞍华以《疯劫》一战成名,她更与徐克、严浩携手掀起“香港新浪潮”活动,之后的“越南三部曲”,更是格局大开,备受影评人推崇。上个世纪90年代,香港商业电影最蓬勃的黄金时代,许鞍华迎来创作生涯第二个高峰。《女人四十》拿下了香港电影金像奖大满贯,助萧芳芳拿下了柏林影后,成为许鞍华至今最受推崇的作品之一。之后的《半生缘》《千言万语》《男人四十》也都颇受好评,许鞍华现在已成为香港电影文化的一面旗帜。

徐克也一直活跃在电影舞台上。1984年,施南生便与徐克成立了电影公司,至今制作了33部电影。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两人联手打造了李连杰版的“黄飞鸿”系列。在进军内陆6年间,施南生与徐克又制作了卖座电影《狄仁杰》系列等。尔冬升近年来也常常在内陆拍戏,提及如今在香港拍戏与在内陆有何不同?他说:“没有什么分别,香港导演和内陆导演现在都在做的——其实是努力拍好华语电影。”

“还星爷一张电影票”

香港电影浮生百载,自然绕不开一个“焦点影人”——周星驰。今年贺岁档刚刚落幕,周星驰执导的电影《美人鱼》票房突破30亿元,超越《捉妖记》一跃成为华语电影第一名。周星驰在香港长大、拍戏、成名,也在香港遭遇种种非议,他的心路历程与香港电影的兴衰息息相关。

虽然《美人鱼》的口碑褒贬不一,但影迷看周星驰的电影依旧是一种习惯,“还星爷一张电影票”的言论不绝于耳,无非也是因为情怀难舍。上世纪8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每年高达300多部的产量,电影成了一块熔金之地。1992年称得上是“周星驰年”,他拍了7部影片,其中就有5部包揽了香港票房前5名。当时香港电影界表面仍然一派繁华景象,很少有人意识到好莱坞大片已经涌入冲击。

即便在今天,你仍然会听到“喜欢周星驰是一种信仰”的言论,又或者在无数场合里,听到贾樟柯、陆川这样的内陆导演,是如何受到香港电影影响的。近年来,多次传出“港片已死”的言论,但看盗版港片长大的一代人,却从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

其实,香港电影从来都是华语电影的组成部分,不应存在什么生死问题,在刚刚过去的内陆春节档里,《澳门风云》《美人鱼》《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三部片同台打擂,导演们是王晶、周星驰和郑保瑞,人们在津津乐道这三部大片的风云佳绩,却鲜有人提及他们是香港导演老中青三代人,或许因为“香港”这个身份正变得微不足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