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各种记号与不正规节奏(续)
一、以五线谱记谱的听写练习 (1)F大调听写 (2)G大调听写 在讲义中略过,请见五线谱听写练习(十)、(十一)。 二、各种(乐谱中的)记号 (1)反复记号:
例1:赞美诗选1050首中的第300首《有主当知足》,有两处使用反复记号,都是唱(奏)了一遍之后,回头再唱(奏)一遍。
例2:赞美诗选1050首中的第574首《将心归主》 F大调 4/4
反复记号经常都是前方的 (2)另一种反复记号:
例:赞美诗选1050首的第39首《全能的创造主》
(3)D.C.(返始记号):回到乐曲的开头 D.C.(是意大利文Da Capo 的缩写,是从头再开始的意思。) (世界公认音乐术语均使用意大利文。) D.C.常与Fine合用,Fine的意思:乐曲到此完毕。 例:赞美诗选1050首的第489首《得胜元帅》 C大调 4/4 开头:
此曲从头唱,唱到谱的末后看到D.C.(返始记号——返回到开头)就回到开头再唱,但再唱时唱到Fine,画有
例:赞美诗选1050首的第434首《相约在主里》
宋大叔凭着相关相爱的心指出,在赞美诗选这本全中国使用最多的诗本中,D.C.与D.S.在使用上混淆了: 如:489首《得胜的元帅》,324首《自从我认识耶稣》等等。
而写成: 就不对了。
若是最后
用D.S.是对的,但D.S.的位置却该放在最后的:
最后一行:
当你看到一首乐曲在进行的途中出现了:
这2nd time to
Coda 的意思是;在(无论是因D.C.或D.S.或
作业:请找一些诗歌,分析D.C.与D.S.的使用。 请编诗本的同工,查Grove’s Music Doctionery中的Capo,Da Segno之意义。
(英文称为 pause,意大利文是fermata,它的本意不是延长,而是拍子暂停,拍子不进行了,临时停了下来。)
(6)装饰音
(7)涟音:
例:迦南诗选426首《我的脚踏定你的路》
(8)表情记号:在一般的歌曲中常有表情记号,但在圣诗中却很少使用,兹列出可能出现的部分表情记号如下: f 强 p 弱 rit. 渐慢 mf 中强 mp 中弱 a tempo 恢复原来速度 ff 更强 pp 更弱 accel 渐快 cresc. 渐强 dim.(decresc.) 渐弱 sf(zf) 突强(写在哪个音上,那个音就突强。) 例:赞美诗选1050首的第551首《亲爱主握我手》 三、再谈小调——小调的音阶 在宋大叔教音乐中再次强调分辨大、小调之必要,在讲义中不再赘述。 现在,把重点放在小调的音阶上。 小调的音阶有四种,在此先介绍两种: (1)自然小音阶:以A小调为例:
请在键盘上弹出来。 (2)和声小音阶:仍以A小调为例:
请在键盘上弹出来。 除了上列的两种小音阶外,另有曲调(旋律)小音阶与现代小音阶。 先介绍自然小音阶与和声小音阶的原因,是因小调的和弦是建立在这两种音阶上。 现在,我们以A小调的音阶为模式,推演出各个小调的自然、和声小音阶。 E小调:6(la)在E,E小调,它的调号是1 个“#”
请在键盘上弹奏出来。 D小调:6(la)在D,D小调,它的调号是1 个“b”
右手的指法与A小调、E小调完全相同。 B小调的自然小音阶呢?和声小音阶呢? G小调的自然小音阶呢?和声小音阶呢? 请自行推算出音阶。 现在来讨论C小调: C小调:6(la)在C,调号是3个“b”
C小调的和声小音阶,简谱与五线谱的记谱就不同了, 请看和声小音阶在键盘上的音:
但简谱上在不能清楚表达音阶构造的情形下,就只得以 #5来记谱了。 再看:#F小调的和声小音阶:(调号是3个“#”)
宋大叔要主动的发问:#F小调能不能称为bG小调?不能,不可以。尽管#F与bG是等音,但两者在谱上(五线谱上)的地位不同,其调号也不同。#F小调的调号是3 #,主音在高音谱表的第一间,而bG小调的调号呢?没有bG小调,正如没有bbB(重降B)大调一样;bG小调是不成立的。 #F小调和声小音阶在键盘上的音:
再看,F小调的和声小音阶:(调号是4个“b” )
请在上方的五线谱与键盘上写出两种小音阶,特别请留心 #5是什么音?
请继续写 #C小调的自然、和声小音阶,写在五线谱上,并在键盘上找出音来)
现在请看 #G小调:
在以上的五线谱中出现了一个“×”——重升记号(重升是升了半音再升半音。)
还有许多别的小调,都请一一推演出它们的音阶,务求每个小调都记熟、弹熟,以便在其上建立和弦。因为和弦是建立在音阶上,大调的和弦是建立在大调的音阶上,小调的和弦则是建立在自然小音阶与和声小音阶上。 回顾与展望:
一步步的深入,作整体的钻研,进入音乐奥堂。
四、不正规节奏(续) 在宋大叔教音乐中,举了二首诗歌,藉以再次强调:正规节奏与不正规节奏(长音变强弱法、切分变强弱法、强拍分裂变强弱法),务求唱者今后将乐曲的强弱唱出来,以表现出节奏的精神,使歌生动。 接下来,宋大叔将再介绍另外两种不正规节奏改变强弱的方法,这两种变强弱法用在器乐曲中较多。 (1)力度变强弱法:将一个音加上一个“﹥” (重音记号)或sf,fz(sforzando,突强),则此音不管是强拍或弱拍,是长音或短音,均一律成为强音。 例:《你的信实广大》
(2)落滚变强弱法:(又称和声变强弱法) 将两个不同的音用一条线连起来,这条线在汤姆逊(Thompson)练习谱中称为落滚线(slur),它不同于连结线(tie),也不同于圆滑线(legato),这两个连起来的音,其前方的音则不论在强拍或弱拍,都一定强(不必加﹥重音记号)。这条落滚线,有的乐理书则称为和声变强弱法。 例:莫扎特(Mozart)Sonata ⅶ: bB大调奏鸣曲:第三乐章coda(终曲):
在介绍了节奏(正规与不正规节奏后,宋大叔必须解释“节奏”与“拍子”的不同,因为很多人对此两者混淆。“拍子”只是告诉我们音符的长短,而节奏则是指示出强弱,赋予音乐的起伏,产生抑扬顿挫,表现音乐的精神。 还要顺带一提的:音乐的四个要素(也有人认定音乐只有三个要素) (1)节奏:长短的音,是最先形成的音乐;是音乐的支架,如人之骨骼,房屋的梁柱。 (2)曲调(旋律):是先后发生的音,是依附在节奏上形成的,是横线的进行,如人骨架上的皮肉,是美感的表达。 (3)和声:同时发生的音,一个音响,陪伴此音一同响的乐音就是和声,扩张音乐的表现。 有主张认定,还有一个要素: (4)音色:不同的人声,不同的乐器所表达出其特有的音质特色。 |
|
来自: 渴慕shen > 《第一单元基础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