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出来的不太凹的凹陷骨折

 法中医家小馆 2016-03-21

        图片血腥,非专业人士慎入。

        前文写过“摔出来的单纯性凹陷骨折”,最近几天在“现场之魂”微信群讨论中,彭锦超提供了一组八角锤打击形成颅骨骨折照片,其中一处骨折亦为凹陷性骨折,但形态与上例明显不同,本文试图探讨此骨折的形成机制(图1、2)。

图1:颅骨外板骨折

图2:颅骨内板骨折

图3:“摔出来的凹陷骨折”一文中的单纯性凹陷骨折

        本例与“摔出来的凹陷骨折”一文中描述的骨折(图3)有相似之处,外板都有类环形骨折,内板也有放射状骨折,但为何上次凹陷明显的骨折符合摔跌在平面上形成,而本例无明显凹陷的反而符合锤击形成呢,分析认为有如下原因:

        1.上例骨折对应处头皮无表皮剥脱和创口,本例有类弧形挫裂创(图片欠奉);

        2.上例骨折位于帽沿区,是摔跌伤的易发部位,而本例位于右额部,贴近右颞骨和顶骨,不是摔跌的易发部位;

        3.上例骨折处颅骨弧度大,产生凹陷变形后被四周颅骨“挤住”,不易回弹,形成单纯性凹陷骨折,而本例产生了明显的凹陷变形(注意内板骨折形态 ),因为颅骨较平坦,无法“挤住”,容易回弹。当然,也不能排除颅骨韧性不同造成的影响;

        4.上例骨折未出现明显剪切变形骨折,而剪切变形骨折是骨质上反映致伤物形态最好的依据之一,如挤压缘即属于剪切变形骨折。本例环形骨折(图4) 中心可见一处弧形骨折(骨折线1),符合剪切变形骨折特点,提示致伤物接触面有类弧形棱边;

图4:骨折线标划

        5.经调查发现,图3所示骨折的死者摔跌高度较低,符合头部与地面的接触时间较短,形成骨折后即弹开,只形成单环,而本例骨折有同心弧的特点,提示作用时间长,作用过程持续,即弧形棱边和打击面造成颅骨凹陷时,致伤工具作用面与颅骨有持续接触挤压的过程。根据形态分析,骨折线1最先形成,其次形成骨折线2,然后形成骨折线3、4,最后形成骨折线5,这种骨折摔跌在地面上难以形成。

        6.伏建斌指出,骨折线1、2所在区域仔细观察可见颜色略发蓝,说明板障损伤可能较重,也提示该区域受力重,颅骨损伤重,致伤物接触时间长。经观察发现,骨折线2的弧度较大,外板哆开比骨折线3、4、5明显,这些现象也支持伏建斌的观点。另外,受伏建斌观点的启示,对骨折区域的透光观察应该成为常规,有助于判断板障损伤情况。当然,如果能采用虚拟解剖的方法,观察效果可能更好。

        虽然进行了如上分析,事实上,还是无法排除系在特殊体位下,摔跌在小平面物体上的可能。打击伤判断的作出,还要结合现场,结合其他损伤位置与形态,结合脑损伤特点来综合判断,单纯根据骨折进行判断容易出错,请大家注意。


        注:本文章的一些观点并未得到全体群员的一致同意。


        感谢彭锦超提供图片,感谢彭锦超、曾东、才笑寒、倪伟勇、王风辰、韩鹏、李歆旋、冯凯、王运模、陈巍、柏天福、迪力夏提、伏建斌等人的积极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