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威仪 一∶出家经训∶即请求入道受持,必发十七愿念。《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一《太上出家经训》说∶《出家因缘经》云∶道士凡有七阶,天尊言一者天真,谓体合自然,内外纯静;二者神仙,谓变化不测,超离凡界;三者幽逸,谓含光藏辉,不拘世累;四者山居,谓幽潜学道,仁智自安;五者出家,谓舍诸有爱,脱落嚣尘;六者在家,谓和光同尘,抱道怀德;七者祭酒,谓屈己尘凡,救度危苦。所以名道士者,谓行住坐卧,举念运心,惟道是修,惟德是务。持斋礼拜,诵经烧香。奉戒修身.燃灯忏悔.布施愿念,讲说大乘。教导众生,发大道心。造诸功德,普为一切。后己先人,不杂尘劳.惟行道业。由于对入道受持者有这种基本要求,因此凡请求入道者必须发十七愿念。 一愿∶不杀生命,断圣种故。 二∶出家传度仪∶即出家受戒的仪式序次。《太上出家传度仪》有详细叙述,大意是∶弟子礼拜上香;听说出家因缘;庭下北向帝王。次谢先祖;次辞父母;次辞亲知朋友。次三皈依,就度师虔请教戒,次度师读白文,请保举二师为脱俗衣,以圆道相。次保举师与脱俗衣,先著履,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之意;次系裙,取群于道友,统以清净之意;次著云袖;次披道服;次知磬举仙衣;次顶簪冠;次执简。以上仪式,均有度师念赞颂之词。以下仪式为∶弟子长跪,度师为说十戒;次礼三师,即经师.籍师.度师;次十二愿;次学仙颂;次回向念善;次礼大道功德;次礼度师。一切赞颂.戒律.愿念及礼拜序次,诸按定制如仪而行。 三∶传授经戒仪∶即传授经戒的仪式次序。 第二为传授斋法∶《传授经戒仪注诀》中说∶传授之重,圣贤所崇,吉人君子,尊之必斋。斋供艳俭,随时施设,大法清虚,简素为上。规定供斋限三十八人,少不可六人,六人为通,斋官备足,一人为师,五人为保。保者何也,宝也,荷也。次曰明也,证也,度也,成也。相重如宝,任荷可教,明其诚丹,证其业善,度其试难,成其至真。 第三为请师保法∶即投疏请师次第∶ 一曰三师∶以三人为之。其一为正师,一人为监度师,一人为证盟师。 第四为书经法∶即对缮写.精校.放置.暴晒.密藏之规定。 第五为书表法∶即对手书章表格式的规定。 第六为书三师讳法∶三师即度师.籍师.经师。 第七为办信物法。 第八为授度所须物法。 第九为衣服法∶认为衣者身之章也,道俗不可混杂,富不得奢靡,贫不得秽陋。 第十为诣师投辞法∶即请师赐教的书信格式。 第十一为斋仪增损法。 第十二为斋竟奏表法。 第十三为表本法。 四∶三道修道仪∶即入道受持后,依照其所受经法程度,授予冠服品位及称号的规定。如初欲学道,男七岁号录生弟子,女十岁号南生弟子。已成夫妇者,男称清真弟子,女称清信弟子。出家禀承戒律者,称智慧十戒弟子。得受初真八十一戒者,称太上初真弟子,号白简道士。师授《正一盟威籙》后,方可以为人章醮,称太上正一盟威弟子。凡道士未受经法,通称小兆。自正一授金刚洞神籙,称丸上洞神法师。受太上高玄籙后,称太上紫虚高玄弟子.高玄法师.游玄先生。受太上升玄籙后,称太上灵宝升玄内教弟子,升玄真一法师.无上等等光明真人。受中盟籙后,称太上灵宝洞玄弟子,无上洞玄法师。受三洞宝籙后,称三洞法师。自修三洞法后,次参上清金阙清精选法应为得道者,称上清大洞三景弟子.无上三洞法师。此外还有所谓居山道士.洞渊道士.北帝太玄道士等等。品位不同,衣著亦有所不同。实际上乃是对道士品级的规定。 五∶住观诸仪∶道庵及宫观,乃是道士依倚之所,为生活及修持之处。《道门十规》谓∶坐圜守静为入道之本,欲收习身心,操持节操,究竟经典,则要择山水明秀,形全气固之地创立庵舍。 《重阳立教十五论》中第一条便是住庵;凡出家者,必须投庵。庵者舍也。一身依倚。身有依倚,心渐得安,气神和畅,入真道矣。庵为简陃之舍,亦称小庙,宫观则为道众共居之大庙。 《正一威仪》中列住观一项。 王常月《初真戒》中则更规定有出入威仪.事师威仪.听法威仪.坐卧威仪.作务威仪.沐浴威仪等。 六∶行止威仪∶即住观道士在日常生活中行动举止所要遵守的规定。睡醒.闻钟.下单.栉发.洗手时都要持咒。咒语皆有一定,如睡醒时咒曰∶当愿众坐,从迷入觉,一旦豁然。闻钟声咒曰∶太音希声,能悟证真。凡乎一举一动,都要念咒不休。 七∶入食仪∶即入食时亦必须念咒,如《全真晚坛功课经》中便有供养咒.出食咒.入食咒.结斋咒。如入咒曰∶自然天厨食,吾今与加持。一粒遍十方,河共尘迷。饥渴永消灭,食之宴瑶池。今将与幽魂,功德不思议。 八∶沐浴威仪∶《太上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云∶道言∶行道之日,皆当香汤沐浴。 九∶服饰威仪∶道士服饰,古无定制,自南北朝刘宋陆修静立道服之后,道士服饰始有仪法。所谓月披.星巾.霓裳霞袖.十绝灵幡,始著于世。 《传授经戒仪注诀.衣服法第九》说∶衣者,身之章也,道俗不可混杂。规定道士必须具葛巾.单衣.被履.手板五件,皆应新净,勿用故败。富不得奢靡,贫不得秽陋.调和中适,依按师仪。 规定巾帽服饰裤衫裙襦行滕臂衣各二,能够换洗新净,如果有三件则要施与给人。 据《道书授神契》云∶后世孔子徒之服,随国俗变;老子徒之服,不与俗移。 大挂∶袖宽一尺四寸,袖长随身。 十∶法器与供器∶ 其它仪范格法尚多,均表现道教在各方面的定型。道教强调一切宗教活动要如法如 仪,也就是沿袭道教这些威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