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桂林]新旧对比探秘历史悠久的桂林靖江王城

 jeiseng 2016-03-22

靖江王城坐落于桂林市中心,它是明太祖朱元璋其侄孙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时所修造,为一组金碧辉煌、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它墙高门深、气势森然,是洪武五年(1372年)靖江王朱守谦在独秀峰下动工,并于洪武十五年(1392年)建成。至今已有640多年的历史,比北京故宫建成的时间还早。

靖江王府历经社会的变革和战乱的荼毒,早已经告别了昔日竹掩青山、渔歌晚唱、瓦舍临江、休闲散淡的闲适氛围,告别了那浓浓的中国传统审美情趣和精神的山水之乡。然而所幸的是,靖江王府作为那个时代的缩影,它已成为全国明代王府遗迹中唯一保存较完好者,并于199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靖江王府是我国现今历史最长且保存得最完好的明代藩王府,清朝时为广西贡院,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本部校区,浓缩了最近几百年来桂林的历史和文化。位于王城内的独秀峰,孤峰突起,陡峭高峻,气势雄伟,被称为“南天一柱”,宋人王正功的诗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就刻在这里。

公元1370年(明洪武三年),正是大明皇朝极盛之世,修建工程从1373年(洪武六年)开始,至1392年竣工,历时20年。靖江王府可以说是当时南京内宫的缩影,其先后有14个藩王盘踞在这里。在1652年,农民起义军李定国攻破入城,纵火焚毁了整个城苑,仅剩下些不会说话的石头。

靖江王城“三元及第”坊

鸟瞰靖江王府

王城南北纵距557.5米,东西横距336米,占地19.78公顷。城墙高7.92米,厚5.5米。并辟有端礼、广智、体仁、遵义4门。在主轴线上建有承运门、承运殿、后宫、御园等围绕主体建筑,还建有楼堂厅馆,亭阁轩室,构成一组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堂有宝善、尊乐、日新,亭有清越、喜阳、望江、拱秀,台有凌虚,馆有中和,室有延生,轩有可心,所有修玄。御园中的月牙池可以泛舟。独秀峰矗立城中,峰顶建有玄武阁、观音堂、三官庙、三神祠等,尚有乐山、探奇、瞻云3处,可备凭眺。整个大明皇朝封藩广西的靖江王城,位于市中心独秀峰周围。苍苔斑驳古老的城墙环抱四周,在桂林城中自成一城,内外砌以方形青石,规模宏大,群殿雄立,庄严伟丽,颇有气派。

清顺治七年(1650),明降将孔有德领兵攻克桂林后,封定南王,改靖江王府为定南王府。顺治九年(1652)农民起义军李定国攻占桂林,孔有德兵败,举火自焚,历时280余年的靖江王府,付之一炬,现仅存城墙、城门及承运门、承运殿的台基、雕栏玉砌和云阶玉陛。

靖江王府承运门

600多年前,为了巩固明朝江山,朱元璋的侄孙朱守谦分封藩王到桂林,从此,一座早于北京故宫34年的靖江王府就在桂林这块秀美的土地上诞生了。

承运殿,在明朝时期是王爷处理军政要务的地方。大家都记得皇帝的圣旨上,头两句就是“奉天承运,皇帝召曰”,意思就是指奉上天的旨意治理国家,王爷就是奉了天子的旨意到这里来治理他的藩国的。1921年,孙中山把北伐的大本营也设在了王城,他也亲自在这里办过公、处理过军政要务;中华民国的总统李宗仁、国防部长白崇禧也都曾在这儿办过公;广西省政府成立之时,省长的办公室也曾设在这里。这里曾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靖江王府 1960年
正门后的青石板路,它是王府600多年前铺垫而成,它是身份、权力、地位的象征,在古时候只有尊贵的王爷、王妃才能走的,所以被人们称之为王道。
朱元璋当年分封藩王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大明江山,所以给予了藩王一定的军政大权,并让他们拥有很高的奉禄,最后造成连他本人也想不到的局面。朱元璋的四儿子燕王朱棣,当时就是手握重兵以藩王的身份起兵造反,推翻了当时的建文帝——朱允炆之后做了皇帝,后来他意识到藩王手中握有兵权,对他是十分不利的,于是他就开始执行削藩政策。
靖江王城“状元及第”坊

状元及第坊 在王城东华门上,原坊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为新科状元龙启瑞建,毁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这之前,张建勋、刘福姚分别于光绪十五、十八年登上殿试第一甲榜首。在4年的两科中,桂林继唐赵观文和陈继昌、龙启瑞之后,一连出两名状元,震惊了全国,一县八进士,三科两状元传为佳话。重建状元及第坊时,把4人的名字并列在坊前。
            1935年的靖江王城西华门靖江王城具有帝王气象的的台基

靖江王府的气派,可据明代黄佐《广西藩封志》中的记载寻到一些端倪:王城辟有四门,南日端礼(后改正阳门);北日广智(后称后贡);东日体仁(后称东华);西日遵义(后改西华)。王城是四方城池。内城宫殿规模宏大,亭台殿阁达40余座,它的布局:前为承运门(现广西师范大学大门),中为承运殿,是王府的主体建筑(现广西师范大学办公楼),后为寝宫(现广西师范大学礼堂),最后是御苑。那时宗庙社坛、行宫花园、曲栏飞阁,富丽堂皇,风景如画。1393年,开始修建城墙,约1760米,以保护王府。清代这里改为贡院。
1921年,孙中山集师北伐,大本营驻屯于此。新中国成立前为旧省府所在,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校园,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游人至此可领略生长数百年的巨榕,遗存的宫墙、云阶,殿基周围的石栏旧迹,金碧辉煌的殿堂,古园林碑刻和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的宏伟气象。亲临其境,想象当年那王者的威仪,那王族的尊荣。王城,不但成为今人游览观赏的文化胜景,而且对研究明清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也具有重大的价值。


1950年中南军政大学广西分校的学生在王城内合景

靖江王府:1939年1月1日 蒋介石出席桂省府紀念週

1921年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桂林

位于靖江王城中的独秀峰,是王府的一张靓丽而厚重的名片。独秀峰,又名曰紫荆山,突兀高耸,陡峭直立,自古被誉为“南天一柱”。它突兀独立、擎天如柱、奇美无比,令人由衷地赞叹。它平地突起,高66米,峰顶海拔216米,正面看,从峰顶到山脚,大小几乎一样,侧面看则像一支倒竖的毛笔,危峰绝壁,显得雄伟秀丽。晴空艳阳,沐浴朝晖,它像一根剔透的天柱;夕照如晕,山树葱茏,又如披上紫袍金带,故亦称紫金山,也许这样的奇景就是它美名的由来吧。


靖江王城中央的独秀峰

历代不少诗人名宦写有独秀峰的诗篇题赋。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朝,颜延之来桂任始安郡太守,就有“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的吟咏。“其秀”在于其形,远距群峰,端秀峭拔,云雾缭绕,宛如一仙女亭亭玉立,故承其诗意命名。

明朝靖江王府把山峰围在城内,当时,谁都不能进来观瞻。徐霞客来游桂林,一切风景都游遍了,且写有多篇日记;他很想登临一次独秀峰,曾经前后五次约期入城,欲登独秀峰而均未特许,深感失望,成为他的终身憾事。由此可见当时王室森然之一斑。

  

独秀峰是一个古代文化之集大成者。独秀峰的古今石刻、题记近136件,分布四周。最引人注目的是山峰东南脚,有一不深的岩洞,很像一个石屋,洞内有窗、石榻,因近2000年前的南朝宋文学家颜延之曾在此攻读,故称“颜公读书岩”。石刻、古迹较为集中于洞外崖壁间。20年前才发现最先刻就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名句真迹出处,它是1201年桂州提刑王正功代理州刺史,为邀集鹿鸣宴题赋的诗,并刻于摩崖壁上,这一发现使历代传颂不绝的评赞得以证实。另有780年(唐德宗建中元年),郑叔齐所作的《独秀山新开石室记》,孔子像则是1345年(元顺帝至正五年)丁方钟所刻。


  独秀峰旁边有中山纪念石碑,上书“中山不死”,因为民国时期,孙中山夫妇曾经在这办公、生活、居住过。独秀峰脚下有座亭子,叫仰止亭,是廖仲凯的儿子廖承志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的,意思是:止步仰望!再则因为山峰峻峭,一面山壁呈九十度,人抬头往上看,仰头不止的话,帽子都可能会掉下来。

改革开放初期复立的孙中山驻跸遗址碑、孙中山先生纪念塔,附建仰止亭以及廖承志先生所题“中山常在”碑亭,令人追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伟大革命家、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为争取民族解放与人民自由,1921年12月至次年4月间,他集师在桂林准备北伐,于王城内设立大本营。并在此会见李大钊介绍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1925年9月,国民党人白崇禧、刘为章、李耀轩、李任仁、裴邦焘等,为纪念孙中山逝世周年


王府寝宫的遗址 1921年,孙中山先生曾经将自己北伐的大本营设在此处,他与夫人宋庆龄在此居住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在这里孙中山接见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使他的革命理念得到了新的升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桂林人民在此建立了一座中山纪念塔,塔身的三面形状代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下面的五级台阶代表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四周这18根石柱用铁链连在一起,代表当时独立了的18个省,心连心手拉手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五权宪法: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

王正功石刻·位于读书岩口上

诗的序言是这样记载的:南宋嘉泰元年(公元1201)的9月16日,时值乡试结束,时任广西提点刑狱权静江知府(类似于省政法委书记兼首府市长)王正功,为桂林乡试高中的11位学子特设了鹿鸣宴,一为举子庆贺勉励,二为赴京会考饯行。人逢喜事精神爽,席间王大人即兴赋七律二首。王正功此时写诗的本意,并不是去刻意夸赞桂林山水,而是勉励桂林学子努力向学,争做国家栋梁,也作甲天下之人才。'桂林山水甲天下'之句,不事雕琢地从酒杯中自然流出,显得贴切上口,天衣无缝。两首诗让赴宴的举子们深为敬佩,并由张次良刻于独秀峰读书岩口。这方石刻无疑成了独秀峰的镇山之宝。到独秀峰的游客,没有不对这帧石刻感兴趣的。王正功石碑下的小小的岩洞,它叫读书岩,在南朝刘宋年间,有一位叫颜延之的大文学家,当时在桂林做太守,他就经常到这个山洞读书,从此开启了广西的文风。历史有记载广西的第一所学府就设在独秀峰山下,为了纪念他,这儿还刻有“宋颜公读书岩”六个字。所以,独秀峰不但是桂林的龙脉,也是桂林的文脉。这也是传说中石涛和孔四贞当年躲避灾难的地方。

独秀峰的第二个唯一之处:这里有慈禧太后手书的“寿”字石刻。
  

独秀峰还有众多的历代石刻,其分布于独秀峰读书岩、天师岩、太平岩、雪洞、允升门、南天门及东南山腰,形制为摩崖。现存以题名、题诗居多,还有题榜、题字、记事、书刻名作、绘画等类。较重要的石刻有:年代最早的唐建中元年(780)郑叔齐“独秀山新开石室记”,记载了桂州刺史李昌夔在读书岩前修建宣尼庙和府学的经过,并存录了颜延之咏独秀峰的名句:“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南宋嘉泰元年(1210年),王正功题刻读书岩洞口石壁的“大比宴享即席劝驾诗”,首次道出“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名句;元至正五年(1345年),丁方锺绘刻“孔子像”;元统二年(1334年)李震孙“广西道平蛮记”是研究大德、元统年间广西人民反元斗争的重要文物;明代靖江王及其宗室、僚属之间的酬唱石刻,提供了明代藩王研究的史料;还有清代的一些大字榜书,真草隶篆俱全,如黄国材“南天一柱”,张祥河“紫袍金带”,张联桂刻慈禧书“寿”字榜书等,其字径都在3米以上袁枚、李绂、吕璜等人的题诗,对独秀峰景色作了生动描述。


独秀峰山下的读书岩

靖江王城“榜眼及第”坊

榜眼及第坊在王城西华门上,同治四年(1865)为于建章而立。会试后的殿试,由皇帝亲自选拔,按一、二、三甲3个层次,公榜公布名次,二三甲各取百人以上。一甲只限3名获状元、榜眼、探花称号。榜眼就是第一甲的第2名。于建章,永福人,任过翰林院编修、贵州乡试典试、山东学政等职。


在独秀峰众多的摩崖石刻当中,唯一能有幸被刻在这儿的人物,就是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这幅孔子像和我们以往见过的不大一样,这幅孔子像的是丁方锺所画,塔海帖木儿刻的,刻于公元1345年(元顺帝至正五年)。所以画家将很多蒙古人的特征融入到这幅孔子像当中,留下了这独一无二的蒙古版孔子像。

靖江王城三元及第坊

靖江王城的几个城门,也是颇有些故事的。 三元及第坊 在靖江王城南面正阳(端礼)门上。清代学者阮元任两广总督时为连中三元的陈继昌所立。三元,是省级的乡试、会试和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均名列第一,分别获得解元、会元、状元称号的缩略。自唐代以科举取士1000多年来,连中三元的仅13人,清代两百多年中仅有2人。陈继昌是临桂人,把用巨石镌刻的牌坊置于王城正门之上,是封建社会给科举成名者的至高荣誉。

靖江王府福泉井

朱元璋当年分封藩王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大明江山,所以给予了藩王一定的军政大权,并让他们拥有很高的奉禄,最后造成连他本人也想不到的局面。朱元璋的四儿子燕王朱棣,当时就是手握重兵以藩王的身份起兵造反,推翻了当时的建文帝——朱允炆之后做了皇帝,后来他意识到藩王手中握有兵权,对他是十分不利的,于是他就开始执行削藩政策。

朱元璋的大哥叫朱兴隆,在安徽濠州老家闹饥荒的时候饿死了。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就追封他为南昌王。大哥死后留下一个儿子,叫朱文正,他帮助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朱元璋把他封为大都督,但是他仍然对自己的官职不满,朱元璋一怒之下干脆就罢免了他的官职,他回到家中忧郁成疾,不久就病死了。他死了之后,朱元璋非常内疚,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大哥,就将朱文正留下的唯一的儿子朱铁柱接到了身边,视为己出,并给他赐名守谦,就是希望他守理谦虚,并且亲口承诺他,只要他长大之后争气,会给他加官进爵。就这样,朱守谦被分封到了桂林做藩王,成为靖江王府的第一位主人。从他算起,王爷们在这里世袭了11代14位王,当王位传到最后两位的时候,他们不是父子了,他们是兄弟俩,但这两兄弟为了争夺靖江王的王位,在王府里勾心斗角,在王府外就大打出手,上演了一场场争夺王位的闹剧。


到了万历末年,明王朝已经开始走向衰落,靖江王府也跟着进入了多事之秋,朱亨嘉和朱亨歅两兄弟,为了争夺王位而大打出手,最后是哥哥朱亨嘉如愿以偿当上了靖江王。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城,走投无路的崇祯皇帝被迫在景山的歪脖子树上上吊自杀,大明王朝在此时已宣告灭亡。一些明朝残余势力,不甘心面对这样的现实,于1645年拥护福王朱由松在南京继位,史称南明。时隔两年,朱由松遇害,南明王朝群龙无首,此时的靖江王朱亨嘉,已不再满足于做一位王爷了,他打起了做南明王朝皇帝的主意。于此同时福建的唐王隆武帝也对这个皇位虎视眈眈,于是两个人就在广西的梧州展开了一场水战。最终靖江王朱亨嘉兵败告终,被隆武王捉住带回福建,秘密斩首。而当时弟弟朱亨歅很自然就登上了靖江王府的王位。

好景不长,两年之后,福建的隆武王又再次遇害,南明王朝也再一次面临群龙无首,国不能一日无君,当时的抗清英雄瞿式耜他们就拥护桂王朱柚榔为永历皇帝,他就是南明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了。朱柚榔这个人生性胆小懦弱,常常是未战先逃。历史上曾称他为“走皇帝”和“跑皇帝”,他就曾经四次带领他的家小躲到桂林城,躲到王府里面。清军也就因此一路追杀到了桂林城,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桂林城保卫战。清兵曾经先后四次来攻打桂林城,但是都无功而返,因为当时的桂林被誉为是铁打的桂林城,城墙坚固,护城河宽大,所以清兵奈何不了这座桂林城。但是,最后明朝有位叛将叫孔有德的,率领清兵竟然是不费一兵一卒,占领了桂林城。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永历皇帝软弱无能,未战先逃,官员腐败,挪用军饷,购买的大炮质量粗糙,一炮都没打响就坏了。而当时驻守桂林城的都是一些云南兵,他们一听说广西的梧州沦陷了,很害怕断了自己回云南的后路,所以全部弃城而逃,当时的桂林城就是空城一座,清兵就这样大摇大摆走进了桂林城,占领了桂林城,南明王朝也就这样瓦解了,王府也被占领。孔有德把靖江王室连同宫女太监两百多个人押解到叠彩山全部杀死(叠彩山也是明末爱国将领瞿式耜、张同敞的就义处)。

全州湘山寺

在王府被清军占领的时候,靖江王朱亨嘉的儿子朱若极从王府逃了出去,跑到了桂林以北的全州湘山寺削发为僧,从此开始潜心作画,他的画风不拘泥于古人,师从自然,自成一体,讲究在山水中寻求灵感,搜尽奇峰做草稿。他感慨自己这一生命运坎坷,给自己起了个法号叫苦瓜和尚。后来他以元济、大涤子、苦瓜和尚等名号蜚声画坛,与当时的徐渭、朱耷被誉为是明清之际画坛的骄傲。他是中国创意山水画的始祖,他的画如今可以成为任何一家美术馆的镇馆之宝,他就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石涛。

石涛画像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