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音手记】孩子的安全感从何而来?

 为什么73 2016-03-22

【禅音手记】孩子的安全感从何而来?

原创 2016-03-22 禅音 禅音

如果带着孩子开车旅行,你是司机,孩子是乘客。在高速上。乘客突然看到驾驶员位置上没人了,估计是一件极恐怖的事。不改变这个,却想让孩子有安全感,不太现实。这是常常发生在家庭里的一幕。你的心在家里吗?在自己这里吗?


即使你坐到后排座上,把孩子一切都为他做好,可是他还是不安的。一些妈妈也许心力交瘁了为孩子做了一切,孩子却依然很难带。或是再温柔的对待他,所有的言行都对,一切符合和孩子沟通的原则,好像还是哪里不对。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究竟孩子需要什么呢?因为孩子是诚实的,他的生命状态,他的身体都不会骗人。


其实,很简单,当妈妈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开始开车。做为乘客的孩子便心安了。可以,安心的去玩玩具,探索世界,构建自己的生命。妈妈(爸爸)的心回到自己这里,回到家庭里,也许是对孩子最好的养育。回到自己生命里的成人,也是身心构建平衡的成年人,就不容易出现,大孩子(没长大的成年人)带小孩子的现象了。注意力是非常宝贵的财富,注意力在自己生命那里,成长就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特别粘人的孩子,总是恐惧的孩子,总是生病的孩子,特别叛逆的孩子等等等等,我们不妨看看大人的心跑哪里去了,而孩子的注意力就这样跟着父母而流失了。保护好孩子的注意力就是保护孩子的生命力,孩子是处于生命构建的工程期,工人不乱跑,工程质量当然就好了,无论身心,都是!


会心课程学员给我反馈,当她的注意力回到自己这里时,孩子的状态就同步改善。她们会发现孩子突然不粘人了。或之前无论怎么回应孩子,孩子都持续在情绪中时,当她开始向内看自己这里发生了什么时,孩子就瞬间平静了。


孩子对父母的状态是高度觉察的,越小的孩子是。他们可以感受到父母起心动念间的能量。但是无法表达,有的就会发展出一些孩子式的信念,比如,一个纠缠在原生家庭的父母,是无法真正意义上看到孩子,有的孩子日后的存在感就会缺失,有的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的,有的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好,有的孩子会愤怒叛逆,等等,不一而足。在童年期的时候,孩子往往会特别的想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或是表达不满,很多孩子又因此又被冠以问题儿童,比如网瘾,比如生病,比如厌学,等等。这个时候,如果再把调整的对象锁定到孩子那里,是事倍而功半,关键是又错过了孩子的成长期!一切问题的解决,都是在源头那里最轻松。


回来!回到自己生命中来!回到家庭里来!素位而行,承上启下,爱自然在家庭中流淌,孩子终极的安全感,因此而来!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