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宜兴紫砂壶

 崔竣豪 2016-03-22

高档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新古董”,名家作品往往一壶难求。这种情形客观上带动和增加了整个紫砂行业的人气和受关注度。

宜兴紫砂壶

紫砂壶是中国汉族特有的手工陶土工艺品,原料为紫砂泥,江苏宜兴丁蜀镇是唯一正宗特产地。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古来名壶,如供春树瘿壶、六瓣圆囊壶,,每一把壶都独具匠心,在壶的可供观赏性上做足功夫。

宜兴紫砂壶

宜兴紫砂壶

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才这样珍贵,令人回味无穷。美国旧金山市亚洲美术博物馆的谢瑞华,1981年著有《宜兴陶器人名索引》,因尚未见及,不知收录多少人名。谢瑞华对紫砂的分期有进一步的研究,她将紫砂分为六期。

一、 草创期:十六世纪早期以前。羊角山出土的紫砂残片,是所见最早的实物标本。文献所记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正德年间的金沙寺僧人和供春。

二、 第一期,十六世纪晚期到十七世纪早期。这个时期名家辈出,壶式千姿百态,特别注重盘纹器的制作。这种风气延续到十八世纪以后。

三、第二期,十七世纪晚期到十八世纪末,自然形壶、几何形壶、筋纹形壶和小圆壶(它是后世水平壶的前身)这四类壶型都有烧造,筋纹形壶开始被自然形壶所取代,自然形壶受欢迎。同时较注重器面的装饰,更多在器面施釉或加彩装饰。art.findart.com.cn

四、第三期,十九世纪初到十九世纪末。这个时期文人同陶艺匠人交往甚密,出现了在壶上镌刻书画的风尚。壶的造型比较简练,为在壶的平面上施展才华提供了更大的自由。

五、第四期,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紫砂的生产更为商业化,壶上开始印有店号标志。自然形、几何形、筋纹形和水平形四类茗壶大量产销,精心制作的艺术性高的壶减少,但也不乏佳作的出现。art.findart.com.cn六、第五期,二十世纪中叶至今。战乱多年以后,生产逐步恢复,四类壶型续有生产,新的品种日渐产生,仿古和创新兼备,在装饰上出现金丝银丝镶嵌等新工艺。

宜兴紫砂壶

宜兴紫砂壶

【资料整理编辑:谢润良】编者按:宜兴紫砂何去何从???

与顾景舟同时代的任淦庭、裴石民、吴云根、王寅春、朱可心、蒋蓉,1949年后,被官方任命为“技术辅导”,他们以高超的制壶、陶刻技艺和不同的风格特色,把宜兴紫砂工艺引向更加成熟、更加丰富、更加精美的阶段。

在他们最为活跃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带出了一批杰出的徒弟徐汉棠、徐秀棠、谭泉海、吕尧臣、高海庚、汪寅仙、李昌鸿、顾绍培、周桂珍、何道鸿等,他们都是行业的骄傲。除高海庚英年早逝外,其余10人均为当今的紫砂工艺大师,引领着宜兴紫砂攀上一个又一个艺术高峰。

现在宜兴的紫砂作坊大概有1万家,有技术职称的人约5000人,当中有200名高级工艺师、800名工艺师,即中高级职称的接近1000人。大师的荣誉称号必须在获得高级职称的人当中产生,在200名“高工”当中,有省级大师50人,国家级大师19人。剩下的4000人当中,有1500名左右的助理工艺师,2500名左右的技术员,技术员相当于高级技工,能够独立工作。

传统的紫砂工艺与许多艺术门类不同,其传承至今主要依靠的是师生之间的手传心授,辅以多做善悟,于是大师就如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缺失了一位,就少了一份参照典范。所以紫砂界每有大师离去,在业内和社会上总会引起震动和反响,1996年顾景舟去世、2008年蒋蓉的离去莫不如此。汪寅仙:现在宜兴也有一些年轻人,实实在在地在做壶,虽然没有什么头衔,但作品会说话,他们的壶价格也不比一些所谓的“高工”便宜。有些人的职称也是不择手段得到的,高职称并不意味着作品就一定有潜力,这就要考验收藏家的艺术眼光和理解能力了。所以收藏紫砂壶一定不要盲目追大师。一些年轻人很有发展前景,也许就是以后的大师。要发现这样的未来大师,就要看他的设计、水准、做工,多到作者中去了解,壶比三家不会错的。现在是信息社会,网络上也有很多有用的信息。特别是藏家与藏家之间经常交流,也是很好的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