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座信息】公共艺术讲座《云之端,像之末——从贡布里希到达弥施的“云的理论”》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

 jimmyliu520 2016-03-22


3月19日下午,公共艺术讲座《云之端,像之末——从贡布里希到达弥施的“云的理论”》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举办。作为“退而瞻远——石至莹、谢帆、闫冰三人展”系列讲座之一,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姜宇辉主讲,并邀请参展艺术家石至莹为嘉宾。

主讲人:姜宇辉(右),嘉宾:石至莹

讲座现场


“古人谓云乃山川之总,亦以虚无浩渺中藏有无限山水皴法,故山曰云山,水曰云水。”(王概《芥子园画传》)可以说“云”在中国古代绘画中,起到一个关联建立的作用,它构建了个体局部与整个山水空间的关联。云作为有形之物,其根源却在无形之处,对“云”画法的界定一直处于可见与不可见、可表现与不可变现之间的模糊处理。



著名艺术史家巫鸿曾在《玉骨冰心:中国艺术中的仙山概念和形象》中提到“烟瘴云雾所充当的重要角色,被强化了的神秘氛围,以及宏观与微观双重表现所引发的无限苍茫之感。”山的形象,云的笼罩,云气的点缀,有着打开、疏导和灵动的感觉。



但同时,姜宇辉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云作为一个重要的形式和媒介,在画谱中却非常靠后,且具体的画法、技法很少,极难落实到一种技法表现上,只能探索、体验性的去表现。



在贡布里希的著作《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中,约翰·康斯特布尔作为一个典型案例被提到。康斯特布尔把风景画看作自然哲学的一个学科,从根本的源泉大自然中寻求卓绝。他师法自然,观察云、临摹云,像科学家一样去仔细观察和研究云的形态、云的造型,并落实到他的绘画中。当云成为一个本体,而非环境的一部分,真的有一种云本身的形象存在吗,又是否能揭示对云本身的观察。

约翰·康斯特布尔作品


达弥施曾在《云的理论》一书中指出“‘云’就是一种不稳定的形成物,没有轮廓,但也没有确定的颜色,然后又有一种特殊物质的力量,可以任意形成或打破各式的形状。”

云是一个可以打开无限的媒介、突破教堂的物理空间。

但过于固化的云,却也阻碍了绵延上升的感觉。

为此,艺术家采取了将天与地隔开的表现形式,用云去分割、去描绘天堂,把云作为一座沟通二界的桥梁。


随后,主讲人联系“空气透视”与中国山水画中的“平远”透视,这种自然而然流露出的遮蔽、朦胧、隐约,打开远方无限的韵味和虚无的本体,展现了瞬息缥缈。



在主讲人与石至莹的对话中,石至莹谈到了她的思考与探索,她说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云的“空”往往可以用其他景物如树木、山石的“满”来衬托,如龚贤的画表现出了云的特质,是用有衬托了云的无,然而如何在没有衬托的情况下表现出“真空妙有”的境界一直是她思考的。

龚贤作品


草、水、砂都曾是石至莹画笔下的题材,在她看来,这些都是有造型依托的物象,即使是流水,也有水波纹自身的形态,然而云却更为流动和无形,无法以固有的常态去描绘它。她不断思考与探索将“云”在中国画中的“根本性”体现在没有参照物、只有“云”的画面中。

石至莹作品


“退而瞻远——石至莹、谢帆、闫冰三人展”目前正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展出,展览将持续至3 月23日。



展览信息

开幕时间:2016年3月4日16:00

展览时间:2016年34日至3月23

开馆时间:10:00-17:00(16:00停止入场)周一馆休



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金珠路111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