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林杰老师解读:天下无病(中篇)

 钟烜 2016-03-22

生命是美好的相遇

正安文化(北京)为欢喜展颜






 天下无病 中 篇 

林杰老师讲座 · 精华分享






一个人总是被他的内心打败,而不是外界给他多少伤害。当身体出现病痛时,医生和患者的努力方向就是去调整这些不和谐和不平衡。



— 林 杰



1

体检是在一片大森林里寻找枯枝败叶



 疾病是从哪里来的?


中医讲的病因有两类,一是内因,叫内伤七情,二是外因,叫外伤六淫。


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黄帝内经》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绪哪里来的?是这个世界、这个人生,与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一样而产生的。所以根本上的治疗,要靠改变世界观、人生观,也就是林杰老师所说的“心智模式”。


所谓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淫,是过度的意思。风寒暑湿燥火本来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本无所谓邪气,自然界的正常气候在恰到好处的时候都是帮助人体的。但放错了时间、地点,出现在错误的时空背景下,就成了邪气了。“非其时而有其气”,就会伤害到人体。


比如夏天本来是温热的,要出汗的,空调盛行之后,我们没机会出汗了,反而容易受寒邪侵袭,这就是“非其时而有其气”,让我们在得到舒适的同时,也增加了患病的基础。


还有一种情况叫“非其地而有其物”,本来只是在春天、夏天出现的东西,在冬季出现了,为我们所用,往往会超过我们身体的承受能力,成为致病因素。比如反季节蔬菜,进口水果,就是典型的“非其地而有其物”。


冬天本来就是绿叶凋零的季节,这时候本该多吃萝卜、土豆、山药、冬笋、莲藕、芋头、花生等根茎类植物,要是这时候还自认为只有多吃绿叶蔬菜才健康,非要去吃反季节蔬菜,就违背了大自然和人体的正常气机规律,反而对身体有伤害。


 什么叫做养生?


就是让身体处于和谐平衡的状态,至于具体的方法,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没有一套方法是适合所有人的。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季节、时辰,根据南北不同的地域,尽量与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相和谐地生活,那样就很好了。


林杰老师不太建议一直去做体检。他说,“体检是在一片大森林里寻找枯枝败叶。”我们的身体如同一片大森林,充满活力,也必然有枯枝败叶在其中,只要能吃能喝能睡能笑,就是很不错的状态,不必太早让自己进入病人的角色,让自己被疾病的阴影覆盖。

“人最终是靠自己的生机和活力生活在宇宙大空间之中。”


医生的作用,其实犹如驱散阴影的阳光,精神上引导患者往最阳光、最温暖、最能安心的状态走,形体上引导他气血的运行、肢体的位置回到和谐状态,帮助患者恢复自愈的本能。





2

把学中医当做一种人生修为



在一个真正的中医眼里,没有“病”这个概念,有的只是每个人身体内部存在的各种不和谐或者不平衡,医生和患者的努力方向是去调整这些不和谐和不平衡。


真正把病治好的,不是对面坐着的那位老中医,不是他用的那根针,不是他的按摩手法,不是我们喝下的那碗汤药,而是我们自己。


各种外治手法也好,各种中药汤剂也好,本质上,其实是一种激发机制,是它激发了人体气机的运行,让身体自我完成治愈修复的过程。人体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如果没有这个能力,所有的医生都起不到治疗的作用。


药王孙思邈给所有人看病,首先不是开药,而是看病人这一阶段的生命状态,是意气风发还是失魂落魄,根据不同的状态进行处理;然后再问病人的饮食起居,各种吃喝拉撒睡,看看病人有哪些不良生活习惯,引导他去建立健康的节奏和习惯;如果这两招还没搞定,他就给病人一些食疗的方法,再不行就做按摩导引,再不行就扎针,最后才用汤剂。吃药是最后才使用的手段。


疾病是一个现象,这个现象不是单一条件,而是多种条件下产生的。医生治病,其实就是想办法增加条件或者减少条件,那个现象就改变了。


林杰老师希望大家把学中医当做一种人生修为,而不是为了做医生。因为做医生是医疗模式,更重要的是前两个模式。


通过学中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事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同时能看到事物对立的两面,而且看到两面之间的变化、交流,不拘泥于一个面,这是学中医的最主要的原则。遇到好事的时候,知道“福兮祸所伏”,就不会太得意忘形;遇到坏事的时候,知道“祸兮福所倚”,就不会深受打击。当一个东西的两面你都掌握到,你就有自由,就能体会到“每逢大事有静气”的状态。


通过学中医,让自己的生活方式与大自然的节拍相应,让人活得更有质量,让思维进入一种放松和自由的状态,我们的为人处世也能越来越游刃有余,不憋屈。





3

不恐惧是非常重要的心法



“一个人总是被他的内心打败,而不是外界给他多少伤害。”林杰老师如是说。很多癌症病人的病情恶化,是从他得知自己患癌之后。


其实,肿瘤从潜伏期到转归期有无数种可能,但有的医生喜欢强调最不好的结果,患者听到之后,他的念头和思维就被这个最坏的可能性紧紧抓住,天天在恐惧之中,有时候,成了心理学所说的所谓“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当你相信事情会如你预料的情况发展,你会有意无意地采取加强的措施,最后正是你自己促使了这个预言的实现。


林杰医生打了个比喻:肿瘤,其实相当于房间里的垃圾桶。每个房间都有垃圾桶,暂时储存垃圾。如果一个房间很干净,那是因为有人清洁过、管理过,垃圾桶被及时清空了。


肿瘤,就是身体为了保持整洁而设置的垃圾桶。健康人的身体正气很足,能把体内的垃圾及时清理,但是,当正气不足的时候,我们就没有足够的能力把垃圾清除到体外,身体就会自发地把垃圾暂存到肿瘤这个垃圾桶里面,以免垃圾进入血液。


所以,面对肿瘤,切除肯定不是最好的态度。谁会认为一个房间里垃圾太多了,最好的方法是扔掉垃圾桶呢?经常有病人切除肿瘤之后发现扩散了,林杰医生说,其实这是因为你把垃圾桶扔了,当然房间里就会到处是垃圾。


 如果发现有肿瘤应该怎么办呢?


林杰医生建议,首先不要怕,不要慌,问问自己:我心里有什么想不开的结在身体里留下了印记?我有什么没有宣泄的情绪被压在心里?我有没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先把心结解开。


管理肿块的是阳气,解开心结,节约了阳气,身体就有力量去缩小肿块了。


不恐惧是非常重要的心法,相信癌症是自己的朋友,肿瘤的出现是在提醒自己反观自我,看看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还不自知。肿瘤的本质,不过是一个垃圾桶,没什么可怕,它是身体自我保护的产物,不要用激进的、对抗的方式来对待肿瘤。


很多时候,林杰老师不用肿瘤、癌症这些字眼,他会换一个词,叫它“肿块”。还是指的同一个东西,但是用肿块这个词,负面的心理暗示就没有那么强了,病人也就没有那么多恐惧。“恐则气下”,本来正气就弱,恐慌会进一步降低免疫力。人在恐惧之中,整个人是纠结、紧张的。


一定要记住,现代医学经常强调的最坏的结果,只是无数种可能之一。生活方式方面,林杰老师还有三个非常具体的建议:


① 离开熟悉的人群

周围的人不断地嘘寒问暖,有时候会给人温暖的能量,有时候却给人增加了压力。对于一个肿瘤患者,亲友们的过度关心会时常提醒他自己是个重病人,反而强化了心理阴影和负能量。


② 改变节奏改变动静阴阳。

原来忙忙碌碌、四处奔波的,学一学打坐、站桩,让自己静下来;原来特别宅,不爱出门不爱活动的,多出去旅行,接触不同的山水风景、不同的人,把视野打开。


③ 调整作息时间,调整饮食。

不熬夜,不大鱼大肉,让身体内部节律正常、有序。



未丨完丨待丨续


上篇回顾 :点这里 



2016年《正安医生培养计划》

林杰老师课程3期招生进行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