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必读】三个令人震惊的真实故事,揭示语文成绩的奥秘

 墨菊香 2016-03-22


语文成绩似乎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它不像数理化那样与人的逻辑数理思维能力(俗称聪明不聪明)息息相关,也不像英语那样好好背单词做题就能快速提高。语文成绩究竟是取决于什么呢?来看看下面三个故事,可能会有所领悟。

 

故事一:全市的学霸,为何出自同一个班?

 

话说在1997年,吉林省吉林市对小学毕业班进行了一次统考,结果考出了个令人震惊的现象:3000多名毕业生,语文前17名的学生都是第二实验小学杨巧云老师班上的!而且,该班数学成绩也不错。


看到这个新闻,可能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个精挑细选出来的尖子班,或者是遇到了无比严厉的老师,逼孩子们天天做题周周测验。


但事实上,这就是一个普通班,而且老师杨巧云也名不见经传。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全国有名的语文教育专家,省教研室的邓治安主任,马上赶去调研。

 

杨巧云老师对专程而来的邓主任说:六年来,她只抓了两件事,一是读书,大量地读课外书;二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坚持写。别的家庭作业基本上没有。

 

她拿出保留的一部分同学写的日记给邓治安主任看。学生写的日记,从篇幅上看,有长有短,长到几百个字,上千字,短到只有一、两句话。从内容上看,包罗万象,有记事的,有状物的,有议论的,也有写读书心得的。有一位学生写的一篇《论关羽》,让邓老师大为惊叹!学生写道:关羽忠义固然可嘉,但他胸无全局,以至于把刘备的事业葬送了。日记中,学生把关羽哪里忠义,哪里胸无全局,写得详详尽尽。一篇日记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在这个班里,日记只是一种形式。许多日记有题目,实际上是“作文”。 

 

谜底揭开了,大放异彩的语文成绩,源自学生自己的阅读。杨老师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故事二:遭遇教学事故,一学期没上语文课的“熊孩子”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是一位传奇的教育改革先锋,他曾经是山东的中学语文教师和校长,正是在当时发生的一次教学事故,让他捕捉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良机。

 

那一年,李希贵所在学校的高一新扩建了两个班,导致语文老师不够用。学校没有办法,就把这两个班的语文课放到阅览室里去读书,或者把图书馆的书借到教室里来。学生们依靠自学,就这样过了一个学期! 


一学期的语文课就这么“玩掉了”,浪费了多少时间啊?分段、概括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等语文课的法宝,都被丢掉了,考试怎么办?这些孩子们不会都被毁了吧。

 

结果这两个班的语文期末考试成绩,并不比其他班级差,在阅读题目和写作上的表现,居然比其他平行班还要好!

 

老师们都震惊了,尤其是语文老师,心里在嘀咕,自己辛辛苦苦教了一个学期难道还不如不去教?让孩子们自己看书?

 

这引起了李希贵深深的思索,他开始指点自己的儿子和侄女阅读了大量适合他们年龄、年级的图书,“我书架的书在不断地减少,他们书架上的书在不断地增加,当他们买的书不能满足需求的时候,就把我的书也偷偷地拿到他们的书架上,有些还写上了他们的名字”。

 

之后李希贵让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儿子和初中四年级的侄女,参加了高三上学期的语文期末考试,他们分别获得了82分与85分的成绩,而高三年级(含两个复读班)的平均分是84.5分。李希贵至今还保存着那两份试卷。后来,他又让儿子在初三的时候参加了一次高考,语文成绩是122分。

 

李希贵总结出了提高语文成绩的秘诀:大量的阅读让孩子的语文成绩遥遥领先。


于是这位山东高密一中的校长启动了语文教学的改革:把常规的语文课由每周6节,改成2节由老师在课堂上讲授教材,4节由学生进入阅览室自主阅读。为此,高密一中专门建了一栋能同时容纳1600人的“自修楼”。

 

这场改革带来的效果是:学生们的语文成绩在潍坊市遥遥领先,而且带动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李希贵说,由此我们感觉到,语文学科的基础就是阅读,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的话,孩子们的其他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他相信,阅读的力量能够影响孩子终身。

  

故事三:曾经不爱阅读的小蔡,为何在语文考试中逆袭?


这个故事发生在上海,小蔡是一位徐汇区某中学的初中学生,像很多男生一样,从小不太爱阅读。但天资聪慧的他,数学成绩很好,在班级中名列前茅,无奈语文一直都很一般,尤其是不太会写作文。综合起来小蔡的学习成绩处于中上游,在全年级排名60到100名。 


2015年小蔡进入了初三,期中考试语文成绩有所提高,在全年级的排名也有上升。到了2016年1月,初三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也就是一模考试。小蔡语文成绩忽然爆发,名列年级前茅,再加上其他各科也发挥不错。他的一模考试,总分超过600分,居然在徐汇这样一个教育强区5000多名初三学生中排名进入前60名!


这究竟是怎么发生的?语文成绩是靠运气吗?

 

原来,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小蔡参加了一个专门培养少儿阅读兴趣和能力的读书会,不知不觉爱上了阅读,也学会了阅读,将近两年时间来,他在读书会阅读导师的指导下,精读了将近二十本古今中外的名著,并在圆桌课堂上不断与阅读小伙伴们交流、分享和讨论,让自己通过阅读得到了乐趣和成就感。

 

一年多下来,量变引起了质变,小蔡忽然就觉得,作文有东西可以写了,写作就是表达自己,这是人的本能,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看了这么多名著,逐步开始了解作家的行文布局,尤其是思维的深度,情感的力度,有一种大师附体的感觉。

 

这个神奇的机构就是富兰克林读书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