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中医的理念应对小儿感冒发烧?

 中医知识学习馆 2016-03-22

小儿感冒的初期,往往先见鼻塞、打喷嚏、手脚变冷诸不适。可趁小儿睡觉时用艾灸温灸上星、风池、大椎诸穴,数分钟后即见小儿周身微微汗出。此时小儿鼻塞多可立即消失。不可过灸,若汗出太过,反伤正气。汗后需及时更换内衣,且需避寒。灸前需让小儿先喝点奶水或热粥,可助胃气升发,更利迅速康复。


小儿发烧往往让家长担忧不已。岂不知发烧实际上是机体的保护反应,当外邪侵袭时,阳气奋起抵抗,就象抗日战争一样,国家机器必然要动员起来,这个反应是生命必需的。否则国将不国,生命也就结束了。所以发烧时不要急着退烧,而应该多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有没咳嗽、腹泻、呕吐等,对证治疗,多可速效。


小儿发烧非常多见。不少家长认为挂水退烧是最佳选择,但反复挂水后却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体质下降了,容易感冒发烧了,面色苍白了,精神不振了,食欲下降了,手脚变凉了,容易四肢抽动了,注意力下降了,如此等等。从中医来看,发烧最好的办法是解表,汗出即烧退。若滥用寒凉,虽能清火,亦足伤阳。


有小儿自小就反复感冒发烧,一直挂水,逐渐导致阳气被寒湿蒙蔽,邪气渐入三阴;肝脾肾阳气不伸,则面色青白、精神不振、手足偏冷、身体纤弱,且个头偏小;邪气内伏则稍受风寒即感冒发烧;然后再挂水,再感冒发烧,形成恶性循环。此时不可再挂水,需用中医调理,服汤药而平衡脏腑;施针灸以调和阴阳。


我曾诊治一两岁小儿,高烧两天,曾挂水而症未减,来诊时正哭闹不休。急为针风池、百会、四关诸穴,针入稍提插捻转即出针。针后回家,其母亲说小儿出现呕吐,但吐后发烧自愈。邪在上,呕吐可以祛邪,《内经》早有明言“其高者因而越之”,小儿发烧或伤食,针刺后往往会呕吐,这是祛邪反应,勿需担心。


小儿发烧,不管是何病因,若没有明显的寒象,如鼻塞、身冷、肢凉、头冷等,都可用乌梅白糖汤。此方乌梅酸可敛木火之外泄,白糖甘能助中气之健运,酸甘相和,能平衡营卫,达到微汗出的效果。关于乌梅白糖汤治小儿发烧,彭子益曾有明确说明:服后病愈,皆自然汗出。凡病出汗而愈,皆自身圆运动复元之故。


小儿因外感风寒而见高烧,我一般习用葛根汤加生石膏,有时亦用陶氏柴葛解肌汤,或用柴胡桂枝汤加白虎汤,三阳同治,多可速效。若小儿外感而发烧,兼见抽搐,则需在早期用银翘散加苏叶,并重用天花粉,疗效很好。不少小儿选择挂水退烧后遗留抽风,其症四肢不时抽动,且缠绵不已,亦可用此方,多有良效。


备注:内容来源于董洪涛博士新浪微博相关内容,提醒您用药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