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诗歌创作及对初唐诗坛的影响
武则天是位女强人、女政治家、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这许多人知道;至于她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才华以及对初唐诗歌发展的贡献,知之者甚少。实际上,武则天不仅是位杰出的女诗人,一生创作了各种题材的众多诗歌,而且凭借她的巨大政治影响力以及诗歌创作上的革新理念,对初唐诗歌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积极引领、倡导作用。 一、武则天创作诗歌、喜好诗歌的表现 (一)写了各种题材的诗篇 1. 爱情诗 武则天创作的爱情诗流传下来只有一首《如意娘》。诗为:“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这首诗饱蘸泪水、委婉曲折地抒发了对昔日情人唐高宗李治的思念、爱怜之情。
首句“看朱成碧思纷纷”,手法巧妙,内涵丰富。主人公为什么会神志模糊把红色看成绿色呢?读者略一思索就会明白。这要比直通通的说多少句“我想你呀”,更能感染人、打动人。“憔悴支离为忆君”一句借助于外形的赢弱消瘦,细腻、逼真地写出了内心的思念过度,把一个思妇的痴情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
2. 颂诗 武则天创作的“颂”诗数量较多,流传后世的共有39首。其中《曳鼎歌》《唐武乐享先庙乐章》各1首,《唐享吴天乐》12首,《唐明堂乐章》11首,《唐大飨拜洛乐章》14首。武则天的“颂”诗全部为四言诗,境界开阔,气象宏大,颇具帝王气概。
3. 山水诗 武则天喜欢游山玩水,每到一处都要写诗,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可惜许多诗作已散失,现存世的仅有四首。其中最著名的是《游九龙潭》。诗为“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崖顶翔双凤,谭心倒九龙。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首联“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是说公主和妃子们在潭边玩耍,跨涧穿洞,心情十分舒畅。颔联“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中,“双凤”暗指自己和太平公主,“九龙”明指地名中的神奇传说,暗里隐喻自己的帝王志向,含蓄婉转,别具情致。颈联“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笔锋一转,开始着眼微小的事物,描写自然而又巧妙,皇家的豪华和高贵都显示在这小小的酒杯之上,尾联“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借游玩中所看到的风中劲松,表现了诗人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的高洁情操。这是武则天和太平公主、其他妃子们游九龙潭时写的一首诗,景物描写清新、幽静、闲逸,词语淡雅朴实,不事雕琢。把九龙潭的天籁之美写得有声有色 为了推进诗歌的繁荣和发展,武则天执政期间,以帝王之尊亲自主办了两次诗歌竞赛活动。 第一次是天授元年在洛阳龙门举办的香山寺赛诗会,其间发生了著名的“赋诗夺锦袍”佳话。第二次是圣历三年在河南登封举办的石淙山赛诗会。这次诗会参加人数众多,盛况空前,武则天和她的三个子女以及当时的重要的人物苏味道、姚崇、狄仁杰、李峤、沈佺期、宋之问、张易之、武三思、张昌宗等都纷纷出席,由武则天的贴身女官知名才女上官婉儿担任主评。赛诗会上,武则天和大臣们都大秀诗才,用典雅优美的诗句描写了石淙山的秀丽风光。武则天作诗:“三山十洞光玄箓,绿峤金峦镇紫薇。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洞浴云衣。”李旦作诗:“奇峰磷峋山北,秀崿苕峣山南。地骨地肺何曾拟,天目天台倍觉惭。”李显作诗:“三阳本是标灵纪,二室由来独擅石。霞衣霞锦千般状,云峰云岫百重生。”各位随驾臣僚也都依次赋诗,上官婉儿对与会诗作一一作了评判。武则天对最终的夺魁之人予以丰厚的赏赐。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武则天的影响、带动下,初唐时期形成了一个上自文武百官,下至文人学子人人争相吟咏诗歌的良好社会风气,为后来的盛唐诗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武则天诗歌创作的动机目的 武则天喜好诗歌创作有其明确的动机和目的。她创作爱情诗是为了追求爱情,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她创作“颂”诗,是为了树立权威,巩固统治;她创作山水诗,是为了抒发豪情,张扬个性。 (一)追求爱情 改变命运
武则天为什么要创作爱情诗《如意娘》呢?要探究这个问题,首先需了解创作这首诗的背景。武则天入宫不久即被唐太宗封为才人,在侍奉唐太宗期间,她结识了太子李治。在接触交往中,二人产生了强烈的互相爱慕之情。然而好景不长,唐太宗驾崩,侍奉过皇帝但没有生育的宫中女子,都要被送到感业寺当尼姑。武则天只能和李治无奈地分开。在离别之际,李治向武则天承诺自己登基后一定会将她接回宫。不知是由于皇帝日理万机忘记了这事,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武则天在凄凉寂寞的感业寺中已经历了漫长的二年等待,仍没有得到李治的一点信息。如何才能促使李治尽快兑现当初的承诺,聪明的武则天想出了借诗传情的办法。这首诗写得非常出色,缠绵多情,哀艳感人。李治读到这首诗后,果然被武则天的一片真情深深地打动了,很快就排除一切障碍将武则天接回宫中。武则天凭借自己的智慧,为改变自己未来的命运迈出了第一步。
从现存的武则天诗歌来看,颂诗写得最多。她为何要写这么多颂诗呢?这需要从她是中国亘古以来唯一的女皇帝说起。武则天以一个女性的身份登上九五之尊,是对千百年来以男子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巨大挑战,什么“牝鸡司晨”呀,“女主临朝”呀,他遭到了包括自己儿子在内的方方面面的抨击与反对。武则天偏不服这个邪,她坚信男女平等的道理。我这个女人当皇帝怎么啦?我这个女人当皇帝,哪一点比你们男人当皇帝治理得差?为了回击男权社会的污蔑,平服沸沸扬扬的社会舆论,她需要寻找一个载体,将她执政以来所取得的功绩或隐或显地陈述一番,颂诗恰好充当了这样一个载体。 一般诗人,在吟咏山水园林时,多是通过对山水园林的精细观察,形象刻画,寄托自己不问世事、隐逸恬淡情怀。这些诗中,虽然也有清词丽句,但往往显得胸襟狭小,格局不大,让人读后提不起神来,产生一些消沉悲观的负面效应。武则天的此类诗与上述情况截然不同。她的吟咏山水园林诗激情奔放、乐观昂扬,充溢着一种气势磅礴、振奋向上的力量。最能体现她这种风格特色的是天授二年所写的《腊日宣诏幸上苑》一诗。诗为:“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需连夜发,莫待晓风吹。”这首诗语言朴实,内容通俗易懂,但贯穿其中的非凡气魄却令人咋舌。一般山水诗人对自然界山川万物或顶礼膜拜,敬畏有加;或流连忘返,赏玩不已;有的干脆跳入入其中,成为山川万物的化身。而武则天在这首诗中却是以居高临下的口气,号令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听从调遣不必等待晨风吹拂就连夜开放,完全是一副大自然主人的姿态,充分体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主体精神力量,其豪情气概确实是前无古人的。 三、武则天对初唐诗坛的影响
武则天执政期间,实行宽容开放的文化政策,形成了一种有利于诗歌自由发展的社会氛围。武则天本人具有很强的革新思想,倡导诗歌的创新发展,对扭转当时诗坛的轻靡风气,促进初唐文人喜欢诗歌的风尚起了重要的作用。 初唐诗坛仍然沿袭梁陈宫体诗遗风,特别是那些宫廷诗人,动笔写诗,内容多是宫殿楼阁、池水亭台、美人的肌肤服饰,辞藻华丽,空洞无物。在扫荡这股轻靡诗风的革新运动中,武则天以她的特殊身份起到了启示、引领作用。她敢于冲破樊篱将诗歌的题材由宫廷扩大到自然山水,借助对山水园林的刻画,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怀和独特个性。如她写的《石淙》一诗:“三山十洞光玄箓,亚峤金峦镇紫微。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涧浴云衣。且驻还筵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这首诗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宫体诗风的影响,但题材的主体已转移到自然山水,一股异于往常的清新之气扑面而来,起到了引领潮流的作用。其中“均露均霜”、“交风交雨”对仗工整,新颖别致;“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涧浴云衣”,刻画鲜明,富有激情气势。武则天的这类诗具有开拓作用,与“初唐四杰”遥相呼应,将诗歌的题材和视野逐渐由宫廷台阁移至江山塞漠,诗歌境界也逐渐宏大起来。 自古以来,文人骚客都在为诗歌的声律化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律诗的发展有一个逐渐完善、成熟的过程,它的最后定型是在武则天执政时期。这时候,沈佺期、宋之问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四声”简化为“平仄”二元,并且确定了“沾对”规则,从律句律联到构成律篇,摆脱永明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变通空间的近体诗。这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大创举。武则天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近体诗的完善定型,但她的一些诗歌,如《如意娘》《石淙》已基本符合律诗的规则要求,这无疑会对沈、宋起到参考、启发作用,还有她的革新精神和创新勇气,也会给沈、宋二人对声律的完善定型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促进初唐文人喜好诗歌的风尚 武则天是中国写诗最多的皇帝之一,在她当政的半个世纪中,重视诗歌创作,亲自组织并参与诗歌竞赛活动,对夺魁者给予丰厚的赏赐。特别是她把诗歌创作看作是衡量文人学子学识才华的一个重要标准。科举考试考诗赋之前就有,文人学子只有诗歌写得出彩,才有机会踏入仕途的门槛。她在这方面的贡献是,为了防止考生主考互相串通作弊,首创“弥封卷”和“殿试”制度(后世这种制度成为常态)。这样严密监督、层层选拔出来的士子,大都在诗歌创作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如此犹恐失去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她还推行“自荐”和“举荐”制度,对被荐者进行包括诗歌在内的全面考核。只有门门考核合格,才能出来做官。这些有利于诗歌发展举措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文人学子诗歌创作的积极性,培养了相当规模的诗歌创作队伍,促进了初唐文人喜好诗歌的风尚。 总之,武则天执政期间,她的诗歌创作倾向以及所实行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对推进初唐诗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些都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