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为什么73 2016-03-23

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6-03-23 东源文际

我们目前许多所谓的“椎间盘突出症”,只不过是CT或核磁结果显示的“椎间盘突出”

人的椎间盘在20岁发育成熟,以后就逐渐开始退化,到40岁左右,每个人的椎间盘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突出,这是人体的正常退化,如同人老了长皱纹一样,一般不会引起症状,突出只是一种现象而不是一种病,只有当突出物压迫或刺激神经根产生腰腿疼麻等不适症状时才叫病。人岁数大了都会有突出,但不一定人人都会有腰腿痛。现在许多医生临床检查时过于依赖CT、核磁等辅助设备,看到结果上显示突出就按突出症来治,这是不妥的。所以影像学跟疾病的实质有时候是有很大差距的,这个大家一定要了解,这也就为我们保守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这是学生李亚勤写的跟诊随笔:

2011年11月,一位19岁的杨姓男孩来诊,患者腰痛伴左下肢麻木无力,在北京某著名三甲医院诊断为“腰间盘突出症”,医院要求其手术治疗,其父亲从外地赶回北京,多方打探找到胥老师。看到孩子的父母坐立不安,老师没有多说,让患者趴在床上,第一次就用粗针针刺其腰臀部筋结,针刺一分钟后嘱其下床,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后来症状有所反复,前后治疗8次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针刺的时候还发现男孩的患侧腰背无汗,老师讲,这叫做“偏沮”,特征是汗出偏于半身,即半身有汗、半身无汗,是经脉不通的表现。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汗出偏沮,使人偏枯”。马莳注:“或左或右,一偏阻塞而无汗,则无汗之半体,他日必有偏枯之患。”张志聪注:“汗出而止半身沮湿者,是阳气虚而不能充身遍泽,必有偏枯之患矣。”最后一次治疗时,患者患侧腰部依然无汗,嘱其继续针刺,患者因惧针而未能坚持继续治疗。

下面是弟子李冰记录的病例:

一位戴姓女性患者,70岁,退休前是一家卫校的老师,前几年剧烈腰疼,骨科诊断为“腰间盘突出症”,说如果不手术的话,三个月就会瘫。经多方打听找到胥老师,老师在其腰部筋结处用长针针刺,治疗了一个多月,症状完全消失,可以回家带小孩。到现在已经三年,腰痛再也没有复发。

——以上,摘自@胥荣东主任医师的新书《筋柔百病消》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