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硬化这5大继发性CT改变你知道,但是原因呢?

 板桥胡同37号 2016-03-24


肝硬化的CT诊断,除了继发性改变,形态学和密度改变也要上心哦~~


作者:灰灰猫影像工作室 阿猫

来源: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肝硬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最终使肝变形、变硬而形成肝硬变。



正常肝脏



肝硬化


一、形态学改变


肝脏体积和肝叶比例改变取决于病因和病变程度,早中期由于结节再生,脂肪浸润而体积增大或正常,晚期纤维收缩而体积缩小,以不成比例缩小最为常见。肝炎后肝硬化常为右叶萎缩,尾叶代偿性肥大,左叶保持正常或缩小或增大,增大常局限于外侧段。



体积增大



体积缩小


二、密度改变


纤维化、结节再生、变性坏死和脂肪浸润等病理改变常导致肝脏密度高低不均,在脂肪肝基础上演变而成的肝硬化,或肝硬化伴显著脂肪浸润时可见局限性低密度区。



低密度结节:退变结节(RN)


三、继发性改变


1、门脉主干扩张(正常门脉主干直径<13 mm)


发生机制:门脉阻力增加,门脉血流量增多。



门静脉扩张


2、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


原因有以下几点:


a、持续门静脉高压,机体代偿性脾功能亢进,出现肝内、外反流。


b、肝内分流是纤维隔中的门静脉与肝静脉之间形成的交通支,使门静脉血流绕过肝小叶,通过交通支进入肝静脉。


c、肝外反流主要与肝门静脉的血管新生有关,也可是平时闭合的门-腔静脉系统间的交通支重新开放,其与腔静脉系统间形成的侧支循环,使部分门静脉血液由此进入腔静脉,回流入心脏。



脾周静脉曲张



贲门胃底静脉曲张



左膈静脉曲张



奇静脉再通


3、脾大


原因有以下几点:


a、脾静脉回流阻力增加及门静脉压力逆传到脾,使脾脏被动瘀血性肿大,脾组织和脾内纤维组织增生。


b、肠道抗原物质经门-体侧支循环进入体循环,被脾脏摄取,抗原刺激脾脏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形成脾功能亢进、脾大。



脾大


4、腹腔积液


原因有以下几点:


a、门静脉高压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流减少而漏入腹腔,是腹水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b、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肾血流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排钠和排尿量减少;


c、低蛋白血症,白蛋白低于30 g/L,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内液体漏入腹腔或组织间隙;


d、肝脏对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灭能作用减弱,导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和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钠潴留,尿量减少;


e、肝淋巴量超过了淋巴循环引流的能力,肝窦内压升高,肝淋巴液生成增多,自肝包膜表面漏入腹腔,参与腹水形成。



腹腔积液


5、胸腔积液


肝硬化病人4%~10%会合并胸腔积液,一般发生在右侧,双侧次之,左侧最少,原因有以下几点:


a、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全身水肿和胸、腹水


b、门静脉高压 ->奇静脉和半奇静脉压力升高->淋巴淤滞、淋巴外溢->胸水(不能解释胸水的单侧性)


c、腹水->横膈裂孔->胸水


d、腹水->横膈淋巴管->胸腔


其中1%~3%胸水为血性,原因可能有:


a、横膈小泡破裂并出血+活瓣(仅胸水为血性,而腹水澄清)


b、胸膜血管病(肝硬化出血倾向)



右侧胸腔积液


医学界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