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泱泱华夏 礼仪之邦

 王志强msgcpblt 2016-03-24

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的中国,在其五千年的历史演变中,礼强烈的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言论和行动。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仪已内化为一种民众的自觉意识,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著名思想家颜元的“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亡”等都充分反映了礼与中国文化的相生相长。

【礼文化的起源】

礼之产生,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最初的礼是人类协调主客观矛盾的需要,人们为生存和发展相互依赖,逐步积累和自然约定出一系列“人伦秩序”,这是最初的礼。后又有黄帝、尧、舜、禹等为“止欲制乱”而制礼,使礼在“维稳制乱”中发挥了作用,至此,人们更加遵礼尚礼。

【古代人的礼文化】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

作为观念形态的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同“仁”分不开的。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到了战国时期,孟子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礼为“辞让之心”,成为人的德行之一。荀子比孟子更为重视礼,他著有《礼论》,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他认为礼使社会上每个人在贵贱、长幼、贫富等等级制中都有恰当的地位。

【“礼”涵盖的意义】

结合文化和礼的起源,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一、礼之本意为敬神,后引申为表示敬意所应具有的态度,即礼首先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人对己的尊重和敬意时的态度;

二、礼是一系列动作,是使内在敬意的态度外在表现化的动作,即通过一定的动作表达自己内心对人对己的尊重和敬意;

三、礼是一种程式或仪式。通过多样性的仪式,表现出行礼人对人对己的敬意、爱戴和重视;

四、礼还是用来表示庆贺或敬意的物品。

【礼文化需现代人传承和学习】

礼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礼记》上说:“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礼尚往来所崇尚的是彼此有礼,互相尊重。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孔老夫子两千年前念念有词,以礼治国、以礼服人,打造谦谦君子之国。古人云:“礼兴人和”,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重形象,讲礼义。

我们生活在“礼仪之邦”的文化氛围中,一直受到礼文化的影响,它给我们以规范和指引,身体的一举一动都不仅是个人的行为,而是一种表达对他人的礼仪,影响人际关系的社会行为和文化符号。小到个人行为,大到社会文明,每个人都应当懂得礼文化,而且礼文化的精髓需要我们更深入的探讨和普及。

— —以上内容版权属良心网所有,任何平台转载须注明出处!— —

我们常说,只要你真心想要做成一件事情,就一定能够做成。这就叫做:心想事成!愿天下人都能幸福圆满!心想事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