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罗马琉璃珠系列

 lee杂玩者 2016-03-24



尼罗河畔的法安斯陶

世人爱慕天然宝石自古已然,不分贵贱于富贵,男女于老少。 琉璃的前身法安斯陶,出现于远古尼罗河畔的埃及王国,它是人类史上为模仿珍贵的天然矿石而开创出来的第一个合成材质。没有法安斯陶就没有今天风行于世的玻璃艺术。

古埃及法安斯陶——木乃伊的残片

Fragment of an Ancient Egyptian Faience Mummy Net

Jamey D.Allen剖析

左图这幅串珠的年代,可追溯至西元前1000年至西元前300年之间。它是一副庞大珠饰的残片,在丧葬时被用来覆盖保护木乃伊,并且具备让身符的功能。它的脸部是采用当今美国人所谓的[一针两珠](two-drop peyote stitch)织法法完成的。底下宽领,带有鹰状造型的连接部分,则采用较普通的[一针一珠](ont drop stitch)缝制技巧。

这一类木乃伊网的制作年代,据推算始于埃及新王国时期(New Kingdom,西元前1567~1085),并一直延续至托勒密时期(Ptolemaic,建立于西元前305)。根据古埃及传统,在宽领下面应该还有其它的珠饰设计。另外,也会有开放式、带有长管状的法安斯陶珠设计,围绕在整个大珠饰的周围。

拿到这一副串珠时,虽然保存完美无缺,但却非常脆弱,随时有分解的危险。经过2500年之后的今天,这些穿戴紧的绳线早已变得脆弱无比任何不经意的碰触,都可能影响原貌。为了避免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串珠饰的主人于是要求Jmaey D.Allen重现编织。此项工程复杂,总共耗费一百多个小时才完成,并且花了相当的工夫,按照原来的方式排齐。其中有些遗失的珠子,Allen则用完全一样的老珠来取代,整串珠饰共42.5公分宽。

伟大的琉璃时代-埃及新王朝 The New Kingdom 西元前1567年埃及静如第18王朝(依据古埃及编年史,可划分为31个王朝),到了第20王朝,埃及国王连续对外发动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此时埃及的版图北达叙利亚,南抵尼罗河第四瀑布,形成强大的军事霸国。从第18王朝到第20王朝这一段时间,就是埃及史上著名的[新王国时代](new kingdom,西元前1567年~1085年)。  在频繁的远征过程中,埃及王公贵族不断劫掠畜生、奴隶,并聚集大量财富。由于国势的强富,埃及贵族阶级开始流行佩戴各类璎珞宝珠,并大规模生产以琉璃或法安斯陶为材质的珠饰。就以著名的图坦卡门(Tutankhamen,约西元前1352年)古墓为例,它曾出土材质多样的各类珠饰。这一期间的琉璃制品,造型变化极大,如耳当、耳环、心型辟邪物、扁平眼珠坠饰、斜纹眼珠、及简单的双层眼珠等,件件是高度巧妙组合的上乘之作,令人目不暇接。  埃及人喜爱珠子的程度于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除了上述作为穿戴之用,他们也经常于衣服、领巾,甚至草鞋上编上各色的琉璃珠或法安斯陶珠。新王国时代,特别是第18王朝后期(约西元前1350年),被视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黄金纪元。这一时期的琉璃极为珍贵,是专为法老与皇室量身订制的,而贵族阶级则一直到后来才得以拥有。

埃及托勒密王朝与琉璃之都  The Ptolemaic Dynasty 埃及在新王国(New Kingdom)第19王朝至第20王朝之间,国内形势动荡不安,国力逐渐衰退。第19王朝(西元前1200年)结束之后,其琉璃工业急剧萎缩,到类新王国的末期(西元前1085年)就几乎完全消失。到了西元前332年时,希腊马其顿帝王西力山大大帝入侵埃及,削减了当时统治埃及的波斯王朝,结束长达3000年之久的[法老时代],并建立著名的压力山卓港(Alexandra,埃及古代首要的国际商阜),从此埃及进入[希腊化时代](Hellenistic,西元前332年~西元前30年),在各类艺术制作展开全新的里程碑。

这段时间有个托勒密王朝(Ptolemaic,西元前305年~西元前30年),它将中断了近700年的埃及琉璃工艺再度复兴。据记载亚历山卓港于是跃升为当时世界琉璃的制造中心,其重要性持续至罗马时期。托勒密时期的埃及人在琉璃珠的制作上,精美程度超越前人,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层状琉璃眼珠、凸眼琉璃珠与角锥眼琉璃珠,埃及人再度在琉璃珠史上创下了黄金灿烂的伟大时代。


藏珠之乐绕着地球跑

The Bead Society

目前在,珠子的收藏于研究仍属比较冷门的领域,虽然市面上已经陆续推出一些相关的中英文著作,但是尚未有任何较具规模的团体或博物馆,投注于这方面的努力于发展。其实在国外,美国尤甚,早已成立不同的组织,专事古珠的研究、史料蒐集、著述、鉴定、展览、收藏、于买卖等。各个团体之间且有往来,透过可行管道,如便利的电脑网络等,相互切磋讨论珠子的所有让题。

其中规模最可观的应属美国的[饰珠协会]The Bead Society),它于美国各州及世界重要都市均设有分支机构。这里的服务开放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制珠工艺家、珠饰设计师、和珠史研究学者等,随时提供他们一切有关珠子的咨询,譬如新书的出版介绍、其图书馆新进的书籍、各地举行的展览于活动、和与其网络连接的其他团体等。

[饰珠协会]是一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成立多时,今年并于底下设有[饰珠博物馆](The Bead Museum)[饰珠研究中心](Ten Bead Study Center),先前均位于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D.C.),目前迁移到亚利桑那州。最值得一提的是,大约每隔四年于华盛顿特区举办为期六天的[国际饰珠研讨会](International Bead Conference),全球的爱珠者于此共创盛举,分享研究珠饰学者于专业上努力的成果,同时在会场外也举办[国际珠饰博览会](International Bead Bazaar : Collectors Cornucopla),提供收藏家采取的绝佳机会。

犹太人祖先的琉璃珠

人类发现琉璃珠之后,珠史迈向更加辉煌的新纪元,那就是琉璃珠史的开始。在远古北非的腓尼基,琉璃珠业欣欣向荣,百珠齐放,其制造技术于风格,堪称极盛一时。犹太人的祖先腓尼基民族并将此成就随其经贸航线,带往其他文明角落,分享世人,其人头珠表情灵活灵现,造型立体,教人发噱。


产量最多的珠种 不论如何,这个时期产量最多的玻璃珠,胎体呈黄色或土耳其蓝,而表面则带有深蓝色与白色的层状眼睛。图中的项链,便包含了许多这类珠子。这串项链取自一位考古学家,他在20世纪初时曾在希腊科琳斯(Corinth,古希腊的商业与艺术中心)地区工作过。但是这串项链的正确出土地点已不可考。  双胞胎 编号6这颗珠子相当奇特,它是由两颗大小相同的琉璃珠黏接而成。请同时比较编号7那颗风格相近黄胎琉璃珠的尺寸大小。编号5的这串项链是经过allen重新整理编串而成。

凸眼琉璃珠 本单元的玻璃眼珠中,凡眼睛纹饰凸起于胎体之外者,学者一律称为[凸眼琉璃珠](raised eye)。自古以来,人类便相信带有眼睛纹饰的琉璃珠,具有驱邪避鬼与降魔降灾的能力。而凸起状的眼睛纹饰,比起一般平面的眼睛纹饰,更具强烈的抵抗功能,甚至拥有攻击的法力。  许多凸眼琉璃珠,目前已知是来自于托勒密王朝(Ptolemaic),这是埃及再希腊统治下的一段黄金时期。凸眼琉璃珠盛行的区域,就是以埃及北方的地中海域为主。除了埃及之外,人们相信腓尼基这个古代航海民族亦擅长制造凸眼睛琉璃珠。  

分布在古代地中海域周边的著名琉璃珠重镇,共计有腓尼基的三处殖民地:赛顿(Sidon)、泰耳(Tyre)、迦太基(Carthage),与埃及的亚历山卓港( Alexandria)。那个时候他们采用[卷轴玻璃]与[贴附技法]来制造凸眼睛琉璃珠,这些技法耗时费工,加上传说的特殊辟邪功能,使得当时人们格外珍惜这些珠子。  到了西元前100年左右,埃及亚历山卓港的琉璃工匠与赛顿的腓尼基工匠相互竞争,制造初更先进的琉璃技术,并将之传播四方。

腓尼基

Phoenicia

腓尼基(Phoenicia)是地中海域一系列城邦的总称,主要集中于地中海东岸的狭长地带,以目前的黎巴嫩为中心。她存在于西元前1500年至西元前677年之间,相当于中国殷商以至秦朝初期。

腓尼基人是当时国际贸易的领导者,以经商、航海和移民著称,其葡萄酒、橄榄油、琉璃制品、及染料行銷至航线所到之处。据说他们制造并出口的一种紫红色不了,在地中海地区广受欢迎,而希腊文称紫红色为[腓尼基](phoenix),此即腓尼基人名称的由来。他们在宗教、文化、艺术上深受两河流域的亚述人、北非埃及人与希腊人的影响,因而承袭这些地区慎重埋葬死者的习俗,将琉璃坠和琉璃珠作为陪葬品。

到了西元前第8世纪,腓尼基人位于北非沿岸的殖民地迦太基(Carthage,今北非突尼西亚)已经成为国际重要的贸易枢纽,以当地人所制造生产的琉璃珠和琉璃坠文明于世。西元前第6世纪至第4世纪之间,腓尼基城邦一一被新巴比伦王国(New Babylon,建立于西元前625)征服,后又长期臣服于波斯于罗马而帝国,终于与其他民族逐渐融合。腓尼基人创造了22个字母,世界各种拼音文字可以说逗师从腓尼基文演化出来的。腓尼基人并且是犹太人的祖先。      


藏珠小百科

七星文琉璃珠

Seven-star Rosette Beads

6个蓝、白双色的同心圆套环,园绕中央1个蓝、白双色讨还,依照这种环状排列的方式,就形成了著名的[七星文]纹饰,而带有此纹饰的琉璃珠则被类为[复眼琉璃珠](compound eye)。七星文图案宛若一朵绽放的花朵,深受日本收藏家的喜爱,它于西方典藏多半称为[园花纹饰](rosette)

七星文纹饰主要流行于西元前第6世纪到西元前第4世纪的西亚地区(伊朗、叙利亚、巴勒斯坦),并且包括北非的埃及与地中海域。这一时期的七星文琉璃珠,搭配的胎体以湖蓝色为主,有趣的是,图中所示的七星文琉璃珠,曾透由间接的方式,在西元前第4世纪左右流传到东方的遥远国度----中国。

究竟如何传入中国的呢?至今没有确切的答案,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北非的埃及到亚洲的中国,这条路的确相当遥远。由此可以证明西亚琉璃珠体很小,非常易于携带。而对于古代中国来说,它容易被视为具有极高价值的舶来珠饰,更是东西贸易交换的最佳商品。在古代琉璃珠又经常被佩戴者赋予特殊的政治、社会、宗教意义与表徽,自然而然便提升为物质文明中的要角,同时在人类历史上肩负起文化传播的任务。  

相传眼睛纹饰琉璃珠拥有神奇的魔力 自古各民族即视之为珍宝护身符 无独有偶,早期中国也出现过做工精美无与伦比也的战国琉璃珠 其造型奇特,纹饰复杂多变,材质独树一格 堪称带眼琉璃珠中的极品, 令人不解的是 为何它空前绝后,独独出现于战国时期呢?

古代战国琉璃眼珠 Ancient Chinese Warring States Glass Eye Beads 这三颗珠子的年代,可追溯到西元前400年的战国时代,是中国早期琉璃珠制作的巅峰时期,相较于石头、陶瓷及金属,琉璃很少被认为是重要的材质,唯一的例外是在琉璃珠的制作上。  

对于中国琉璃珠的来源,部分学者认为是经由与波斯王帝国进行贸易时取得;也有可能是西方的琉璃工匠移民至中国,而在当地制造生产的;或者是他们在当地训练了一批中国琉璃工艺匠。不管采用哪个说法,结果都产生非比寻常的战国琉璃珠,也许在造型上,它们与西方原始的眼珠有相同之处,但却又是绝对自成一格,绝对的中国。

三种制法】 图中所示,是三种不同风格的战国琉璃珠。最后面一颗不全然时琉璃制品(如图A),因为其心芯是由法安斯陶所制,在与表面饰以彩色玻璃,并于中间穿越极大的孔口。中间偏左的一颗,带有层状纹饰的眼睛部位,其排列方式与后面那颗类似,材质同属琉璃,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是胎体部位已由前述的法安斯陶改变成琉璃。(编号B).  前方为首的角锥眼珠极为罕见(编号c),是中国古琉璃珠中人人竞相拥有的一种。这种造型的琉璃珠,表面带有六个突凸起胎体甚多的角锥眼(honrned eye,凸出胎体甚多宛若动物兽角状的造型)、三个微凸的复眼圆花纹饰(compound eye,数个圆圈图案围绕中央的一个圆圈图案)、 及四周一些较小的角锥眼。精准的比例及完美的工艺技术,在此将琉璃珠艺术带到极致的高点。据说,它来自洛汤,直径2.5公分。

西亚与战国琉璃珠之别 Differences between Beads from Ancient Western Asia and Chinese Warring States 事实上琉璃珠的蜻蜓眼图案不属于中国传统的纹饰。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代,玉器制品常见的纹饰,它们与蜻蜓眼纹饰迥然有别,合理的解释是后者乃由国外输入。所以许多战国时期中国本土制的琉璃珠,其设计理念应该起源于西亚的纹饰。就以那个时期的七星文琉璃珠为例,它是模仿西亚图案自行制造的一个明显例证。  

胎体颜色的差异】 中国与西亚的七星文琉璃珠到底有何不同呢?  传统的西亚七星文琉璃珠。它的胎体多呈湖蓝色,珠身的纹饰多数仅含单一的七星文图案,只有少数腓尼基地区带有黄色小凸点,   中国七星文琉璃珠,胎体呈深蓝色,有别于西亚的湖蓝色,胎体表面的纹饰变化也极为丰富。

七星文结合不同的眼睛纹饰】 于七星文图案之外,加上其它眼睛纹饰,如此添增丰富而复杂的图案组合,是中国琉璃珠独一无二的特色。专攻琉璃收藏的[天理大学附属天理参考馆](Tenri University,Sankokan Museum,日本奈良县天理市)即可发现大量此类的琉璃珠。本单元Albert Summerfield先生的收藏品也是很好的例子,其珠身上除了七星文图案之外,又添加了大小不同的角锥眼,产生形制更为复杂的图案分布,这是绝大部分的西亚古珠不曾出现的类型。  

创意的突破,网格小白点】 起初战国琉璃珠只是依循西亚图案制作而成,随后才发展出综合西亚与中国风格的琉璃珠,并制造出世界独一无二的纹饰。其中连续性小白点纹饰(simple spot)或依次组成的[菱形网格],就是此一时期发展出来的特殊纹饰,它们达到中国制珠技术前所未有的细腻与精致,本单元展示的其中两颗珠子就是这类琉璃珠的代表。  这种小白点菱形图案的琉璃珠,堪称战国琉璃珠的最经典范,出土主要集中于中国湖南省如长沙、湘乡等地,而洛阳也有数起出土报告。带有这种图案的珠饰,依不同的材质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型(如有图上)所选用的材质,无论是表面的眼睛纹饰和胎体的部位,都是琉璃。第二类型(如右图中)则是以陶土作为胎体,而表面的眼睛纹饰以釉药图绘而成。另外第三类型(如右图下)的材质,是琉璃眼纹饰与琉璃胎结合陶胎的综合体。一样的图案,不同的材质,由此可知这是当时最受欢迎的琉璃珠。这种以细腻精致的小白点所编织成的几何图案,不曾见于西亚琉璃珠。所以只要发现此类网格图案,几乎就可以判断是出自于中国,这是区分东西方琉璃珠的要诀之一

角锥眼战国琉璃珠 Horned-Eye Chinese Warring Atates Glass Beads  就眼睛部位而言,属于立体造型的凸眼琉璃珠(raised eye)较平眼(flush eye)少见,此外还有更罕见的类型—角锥眼(horned eye)。这颗层状眼睛的层次多,并且突出于胎体之外甚巨,予人动物兽角般的视觉效果,故称[角锥眼]。美国纽约州的康宁玻璃博物馆(The Corning Museum of Glass)即收藏了一颗角锥眼的战国琉璃珠,相信是世界上最精致的古代琉璃珠之一,其结构复杂,图案细腻,难以笔述。此外,多伦多安大略博物馆(The Royal Ontario Museum)也有极为细致的角锥眼战国琉璃珠,据闻来自于洛阳金村。这是1929年考古学者怀特先生(White,William Charles) 于河南省发现,而后他返回加拿大全数捐赠给安大略博物馆。

图中所示乃Mr.Albert Summerfield的收藏品,它就是一颗光彩夺目的角锥眼战国琉璃珠,其珠身共含6个大角锥眼。战国角锥眼琉璃珠最大的特徽是在角锥眼之外,有时还会搭配其它的眼睛纹饰,这种情形甚为壮观的巨大角锥眼,层数颇多,作工精巧。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顶层属深蓝色,而底下的玻璃薄层则以白、灰两色交替呈现。它总共10层:分别是1曾蓝色、5层白色、与4层灰色。整颗珠子共有6个这类型的角锥眼,其制作困难,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些古代工匠,以卓越的琉璃技艺,耗时费心制造出如此巧夺天工的琉璃珠。


中国琉璃成分 Chem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Glass 约莫西元6世纪到西元前4世纪之间的春秋末战国初时期,中国出现了所谓的战国琉璃珠和仿玉琉璃器,由此谱出中国琉璃制品的起始乐章。但是,中国的老琉璃毕竟不同于一般。西方老琉璃一直以钙钠玻璃(CaO-Na2O-SiO2)为主。其制成原料是石英(quartz,主要成份)、碳酸钠(sodium nirate,助溶剂)、与石灰(lime,作为稳定之用);而中国古代的琉璃则以铅钡玻璃(PbO-BaO-SiO2)为主,也就是说它的氧化铅与氧化钡的含量较高。西方老琉璃就算有铅的成份,也只是微量;事实上,西方是到了19世纪才发展出高钡成份的玻璃。

可是为何中国出土的玻璃含铅钡成份呢?其作用又是什么?铅钡一来可当助溶剂,降低玻璃的熔化温度,方便工匠的制作;二来它可以增加玻璃的光泽,产生如玉般的鲜润效果。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爱玉如痴如狂之程度,有其渊源流长的历史,这也同时说明为何玻璃于中国古籍上另有其它诸如五色玉、药玉、罐子玉、水玉等的称谓。

昔日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工艺匠们无不穷极所能 推陈出新各种琉璃技法 以期制出一颗又一颗鲜艳夺目的珠子 供世人佩戴与瞻仰 巧夺天工的人面珠便是如此的产物 它的造型逗趣可爱,面容刻画惟妙惟肖 将高难度的米洛费欧丽技法发挥尽致 没看过人面珠,就不算真正见识到古代琉璃工艺之美

罗马时期的古埃及米洛费欧丽人面珠 Millefiori Face Beads from the Roman Period of Egypt  这5颗奇特的人面珠,年代可追溯到西元100年前或更早。它们常被误认为是[罗马风格的埃及珠] (Roman-Egyptian) 或[埃及风格的罗马珠](Egypto-Roman) ,而忽略掉犹太工匠才可能是真正制造者, 以及其风格深受希腊文化影响的事实。话说当时罗马人征服了埃及,便也一并接收亚历山大卓港(Alexandria)的玻璃工业。而埃及又曾被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的希腊王国统治,长达数百年。因此这些珠子所呈现的风格,既非罗马亦非常埃及的传统。  米洛费欧丽 米洛费欧丽(millefiori ,俗称的千花)的制造过程,包括运用彩色玻璃杆(rod),制造出人像或肖像,再熔合成一根较粗的玻璃棒(cane)之后,将它拉长,使图案变得非常小巧。然后将这只玻璃棒切成小段,再穿洞制成珠子;或者,切成一片片后,在黏贴于玻璃胎身的表面,作为装饰。

人面珠是这个时期图案最复杂的琉璃珠之一,在现今市场上它的售价也是最为昂贵。请注意珠身上的细部图案仅占0.5公分的空间。除了左上角(44)的那颗人面珠属男性肖像之外,大多数女性脸孔经常搭配有趣的特徽,譬如头上所佩戴的项链。

一般而言,人面珠呈椭圆形或扁圆形,也常有平板装的造型,但不一定都有特殊的图案。一般大小约直径1.5公分。造型非常类似于同时期更为精致,并且可能用来装饰家具与建筑物的人面纹饰。

口红与项链

Rouged Lip and Necklace

马赛克技法(mosaic,就是米洛费欧丽技法是将成串的多彩琉璃棒,熔合之后变成细长状,产生样式相同的[缩小图案],而这些图案都非常的细腻精巧。在日本的冈山市立东方美术馆,即收藏许多这种特殊的琉璃珠。这些珠身胎体上经常带有女性面孔,偶见男性面容,成为人面珠。非常不可思议的是,依目前出土报告的统计,这些珠子直径最小仅1.1公分,最大不过是1.7公分,但是脸上的瞳孔、嘴唇、鼻孔以及颈部的项链,均清晰可见,这是贴附技法所无法达成的。

女性容颜

1.长发披肩

2.这些马赛克片,片与片之间紧密连接

3.除了人面图示之外,还带有间隔绽开的花朵

4.面部表情细腻,明显可见眉毛、口红、嘴唇、甚至鼻孔

5.颈上的黄色珠链,做工精致


男性容颜

1.除了人面以外,同一个珠子上面,还会饰以多彩的斜格纹饰

2.这种多彩斜格纹饰经常应用于当时的玻璃器皿

3.发型多变,甚至于了额头表现出凹凸锯齿状的刘海

4.贵族气派的红色环颈围巾


米洛费欧丽

Millefiori

米洛费欧丽(millefiori)语出意大利文,愿意是[一千朵花],后被用于形容马赛克玻璃(mosaic glass)中,带有重复花卉圆纹的设计风格。今天一般人谈到米洛费欧丽,多泛指马赛克玻璃,事实上它是马赛克玻璃制法中至为复杂的一种,最早出现与西元前1500年位于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即今之中东伊拉克与叙利亚一带)

其原理是将事先制好的有色玻璃桿(rod),以平行排列的方式组合成串,于横切面产生以图案后,加热熔融软化,再于前后两端用力拉长,此时横切面的图案模样维持不变,只是缩小了许多。在还用这种带有图案的玻璃棒(cane),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产生米洛费欧丽珠,譬如将玻璃棒切成片状后,镶嵌于预先准备好的玻璃胎体上;或直接将带有图案的薄片,予以加热软化并全卷成圆环状。

到了罗马帝国时期(西元30~395),叙利亚人和埃及人将此技法加以改善,并透过航海、经贸、文明的交流,带到世界各地。在北欧的斯堪的那维亚地区(Scandinavia,包括今之丹麦、瑞典、挪威、冰岛等国),亦曾发现米洛费欧丽珠,这是西元第8到第10世纪横行与欧洲西岸的盗维京人(Viking)所遗留下来的。它们带有强烈的叙利亚与埃及风格,极可能是罗马帝国时期的琉璃制品。罗马帝国结束后,强大兴盛的伊斯兰世界更是热衷于米洛费欧丽珠。同样与南洋的印尼,也出现过罗马时代的米洛费欧丽珠,但是因无任何迹象显示二者之间曾有直接往来,据推测应是后来由印度商人所引进的(约西元第1~3世纪),因为印度当时与欧洲和印尼均有贸易往来。

1. 美索不达米亚(BC1500)最早出现于西元前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当时用于建筑墙壁的装饰。

2. 罗马帝国(AD30~395)帝国统治下的叙利亚人和埃及人将此技法加以改善,并透过航海、经贸、文民的交流,带到世界各地。

3. 斯堪的那维亚(西元第8~10世纪)横行于欧洲西岸的盗维京人所遗留下来的,带有强烈的叙利亚与埃及风格,极可能是罗马帝国时期的琉璃制品。

4. 南洋的印度(约西元第1~3世纪)据推测应该是后来由印度商人所引进的,因为印度当时与欧洲和印尼均有贸易的往来。

5. 伊斯兰世界(AD700~900)罗马帝国结束后,强大兴盛的伊斯兰世界更是热衷于米洛费欧丽珠。



罗马化埃及

Roman-Egyptian

罗马化埃及(Roman-Egyptian),顾名思义,指的是罗马帝国(西元30年~395年)统治之下且深受其文化影响的埃及。罗马民族出现于西元前两千年,原本是居于靠近罗马地区的少数民族,后来发展成一足以支配地中海与欧洲的王国。与其辉煌时期(约西元100年左右),他的领土东起今之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一带,北至德国、英国,南达北非埃及与毛里塔尼亚。


罗马化的埃及在艺术、文化、语言上,大体而言承袭了希腊文化的传统,(Hellenistic Culture)。在亚历山卓港( Alexandria),即曾发现属于古代希腊文明的工作坊,相信是罗马皇室珠宝的制造中心。又根据历史记载,亚历山卓港在西元前300年至西元100年间,是举世闻名的玻璃重镇,并且大量制造马赛克琉璃珠。有趣的是,截至目前为止,人们尚未于该地发现任何玻璃工厂。后来亚历山卓港的玻璃工匠纷纷迁移至罗马省城境内,建立工厂,并将其琉璃技术与风格,随着罗马帝国势力所及散播至各地。


亦有人将罗马时期于埃及制造,或\u001d沿用埃及技法和风格的琉璃珠称为[埃及风格的罗马珠](Egypto-Roman Bea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