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抑郁症研究重大突破:都是基因惹的祸?

 昵称31452680 2016-03-24

在得知结果之后,没有人能比弗林特(Jonathan Flint)更惊讶了。

18个月前,弗林特所主持的寻找与抑郁症有关基因序列项目,出现了成功的迹象。他一向知道胜算渺茫:在此前,一个针对9000人的重度抑郁症(MDD)研究没有出现任何成果,他还听了说此后一项针对17000人的后续分析结果也遭遇挫折的传闻。

“我当时想,可能是黔驴技穷了。”这位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遗传学家在接受《自然》杂志采访时说。

好消息是,弗林特证明了自己之前的想法是错误的。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他的团队在一片遗传学论文报告中揭示,中英科学家们联手确定了两个和重度抑郁症高度相关的遗传变异位点,通过低覆盖全基因组测序揭示了第10号染色体的两个区域和重度抑郁症有关。

如果这一研究发现得到科学证实,将可以指导生物学家生产新药,并可能有一天会被用于帮助诊断;尽管这一研究结果还亟需得到进一步可复制分析,在未来,弗林特的研究可以作为一个研究框架,在数万人中继续收集数据,做出更深远尝试。

抑郁的根源或是基因

全球约有3.5亿人患有抑郁症,在其中重度抑郁症是一种特别严重且极易复发的形式且病因不明,长久以来,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都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

在此前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基因对于抑郁症有影响:重度抑郁症已被认为是患者个体内染色体上的遗传基因片段存在异常、以持久自发性情绪低落为主的一系列症状,但是其中的归因性分析并不清晰,特别是在早期研究中,当进行到仔细推敲阶段,与抑郁症相关的基因序列的相关性线索就消失了。

因此,弗林特知道他需要大样本进行研究,从而降低样本中疾病变异的概率,而大样本则意味着中国。

来自牛津大学的弗林特同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精神病学家肯德勒(Kenneth Kendler)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联合医学院许琪、中国华大基因的王俊和相关研究团队在中国进行了研究:中国不仅人口众多,而且有一种看法即中国的抑郁症诊断不足。

目前在全球的3.5亿抑郁症患者中,据估计美国患者在其中占比达到4.45%,瑞士为6.16%,而中国患者占比仅为3.6%。

本文中所提及的各位精神病专家都提到,可能由于东亚文化的原因,抑郁症患者并不愿意就医,因而造成了中国患病数字的低下,但是这也意味着真正就医的人群所患抑郁症程度更加严重。

弗林特表示,他的理由是,在中国被确诊的人群,有可能都是严重抑郁症的患者。

北卡罗莱纳大学精神病遗传学家沙利文在《自然》杂志的文章中评论道,在决定如何研究方面,这些研究者做了一些非常聪明的决定:他们认为,更严重患病的人群会有更清晰的遗传信号——这一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人类遗传学,以尽量减少复杂疾病中的异质性。

因此,这一研究团队采取了一系列方式来增大实验成功几率:在中国仅对妇女进行研究(其团队认为遗传变异在性别之间并不共享,只有45%的概率),并选择复发率较高的患者进行研究。

在2014年早期,这一团队研究了5303位患有抑郁症的中国汉族女性(其病证复发次数在5.6左右),并建立了一个一组5337名非患者人员的控制组。

如弗林特所预期,在研究中85%的患病人员都患有重度抑郁症中一种重症忧郁症(melancholia),这种忧郁症通常会剥夺人感受快乐的能力。

在研究中,通过低覆盖全基因组测序,揭示了第10号染色体的两个区域,和重度抑郁症有关。

其中,在两个区域其中的一个区,接近一个名为SIRT1的基因,已知它和被称为线粒体(mitochondria)的微小能量生成结构的生产机制有关,这暗示了线粒体可能和抑郁有所牵连。另一区域是同一段DNA中一个功能码尚不完全清楚的酶相关。

目前上述两套相关性关系,已经在另一对包括3000名抑郁症男女患者以及3000名非抑郁症患者的对比组中得到了证实。

更多遗传变异尚未发现

在上文所提到的17000人分析样本的研究分析作者之一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精神病学家莱文森(Levinson)。他对弗林特团队的研究结果最感兴趣的是他们如何设计实验的方式。

莱文森所在的精神病基因组协会(Psychiatric Genomics Consortium),的确如同弗林特所听说的那样,在分析了17000位抑郁症患者之后,并没有发现任何同遗传有关的迹象。鉴于弗林特的结果,目前该协会中的研究者们同意汇集基因数据,将调查限制在那些患有重度抑郁症的患者数据上,并希望研究是否这将能会改变研究结果。

此次,弗林特和他们的团队,通过限制一定的研究范围,从而增加了发现遗传变异的机会。研究人员关注有重度抑郁症的中国汉族女性的基因。

不过,弗林特与其团队在论文作者中推测,应还有其他的遗传变异尚未被发现,研究者人员仍在寻找任何和疾病高度相关的、实验可重复的遗传变异。

北卡罗莱纳大学精神病遗传学家沙利文也在文章中照例提出批评性建议,即有一种可能性是,这种基因变异的确是严重抑郁症的致病原因,然而只是针对中国患病人群。虽然目前作者也在其他测试中发现了重叠证据,但是应该进行进一步更为精细的分析。

莱文森则认为,在其他基因链接出现之前,研究工作需要更多的样本,他期待英国、荷兰以及澳大利亚在未来五年能够提供数万人的基因样本来供研究使用。希望是,如果可以发现更多同抑郁症相关的遗传链接,这将令科学家可以确定影响某些细胞功能的蛋白质群组,这些途径则可以作为研究药物的靶点,使得抑郁症得到更明确诊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