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声音】“周大地:推进天然气机制改革 消除不确定性”等三则

 ixhixh 2016-03-24


编辑丨董宣

傅成玉:应对新能源做好产能规划


现在新能源发展很快,国家应提早对电动汽车、风能等新能源行业产能做好规划,避免出现新的产能过剩。


【策评】全国政协委员、中石化集团原董事长傅成玉6日在参加政协经济界别小组讨论时建议,尽早对新能源行业做好产能规划。他还称,石油行业炼油产能过剩比钢铁行业还严重,此前预计柴油需求的高峰期在2018年出现,结果在2014年就出现。对于汽油的需求预计2025年达到峰值,但估计在2020年就会出现。


市场竞争背景下,正常范围内的产能过剩是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然而超过正常市场竞争范围的产能过剩会对产业本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化解产能过剩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问题。


针对新能源产业特点,抑制产能过剩的再扩张。对于海外市场前景较好的过剩新能源行业,可以结合海外援助、国际合作项目,通过海外建厂的方式发挥企业生产能力,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减轻或抑制国内新建产能压力,为该类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使得国内过剩产能向国外转移;由于国内或国外原因导致市场需求骤降的产能过剩的新能源行业,可积极培育市场,如扩大光伏发电和分布式电源。从中国光伏产业的回暖可以看出,该措施能有效缓解该类短期的、暂时的产能过剩。而对于低水平重复发展的产能过剩,在没有核心技术之前不能盲目攻关、实行产业化,这只会导致更加严重的产能过剩。应在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下,加快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快创新、提升质量,调整产业结构,这样才能有效解决该类绝对的和长期的产能过剩。


周大地:推进天然气机制改革 消除不确定性 


中国天然气发展大有前途,我国各项天然气消费量指标都偏低,2014年中国人均天然气消费量135立方米,而全球人均水平为467立方米,OECD国家人均天然气消费量1242立方米。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2014年仅为6%,远低于全球平均24%的比例。。


【策评】据一财网近日报道,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判断,中国天然气发展大有前途,不过要在价格机制等方面继续推进改革,消除不确定性。中国天然气消费目前处于相对偏低水平,2015年我国天然气全年表观消费量为191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创近10年新低。目前天然气消费量已经有回暖的迹象。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运行快报数据显示,2016年1月份天然气进口量76亿立方米,增长22.6%,天然气消费量223亿立方米,大幅增长17.6%。


天然气价格改革还在进行,国家发改委还推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最终实现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价格改革的同时,天然气市场主体也进一步多元化,除了传统油企,民营企业和非有国企业进入到国内页岩气、煤制气,以及国外天然气领域,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李遥:中国今年原油日进口量可超美国


在补充库存需要、汽油需求强劲和燃料出口畅旺的推动下,中国今年原油日进口量可能增加逾80万桶。中国今年可望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


【策评】4日路透报道,北京一家咨询公司--思亚能源的总裁李遥表示,在补充库存的需要、汽油需求强劲和燃料出口畅旺的推动下,中国今年原油日进口量可能增加逾80万桶。中国2015年平均每日原油进口量触及671万桶的纪录高位,较前一年增加8.8%。同时,近期获得进口牌照的独立炼油商成为中国原油需求增长的一大推动力,他们对低硫原油的偏爱可能导致委内瑞拉和中东损失市场份额。出于产品收得率的要求,而且由于独立炼厂青睐低硫原油的成本优势,中国原油消费将转向含硫更低且更加轻质的品种。


根据《光明日报》、一财网、新浪财经等媒体相关报道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