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去的贡院(图)

 老刘tdrhg 2016-03-24
 

010年06月09日 09:10

 

清代地图

 

 

    贡院是科举时代举行乡试、会试的场所,我国自隋朝开创科举考试制度,以后各朝均沿袭其制,直至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初四(1905年9月2日)清政府正式下诏,宣布废止科举,兴办学堂。历史前进的车轮使实行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永远地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而贡院也随之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位于建国门内大街路北的贡院是明、清两代的考场,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万历二年(1574年)扩建。贡院坐北朝南,院子四周建有高大的围墙,四角有瞭望楼。贡院的大门叫“龙门”,取鲤鱼跳龙门之意,院落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五魁祠、明远楼以及主考官居住的聚奎阁等,其东西两侧是一排排低矮的考棚。考棚也叫号舍。据记载,贡院当年共有考棚56排,号舍9000多间,每间号舍大约“三尺宽、四尺深”。明、清两代,每三年在贡院举行一次会试,考生参加会试时,在这里连考三场,每场3天。每个考生一间号舍,舍门上锁,在考试的9天8夜里,考生吃、住都必须在这个狭小的号舍里——考生答题的地方是上下两块木板,上面的当桌,下面的为凳,晚上再把两块板子拼成床铺。由于贡院的考棚一间连着一间,考生为御寒点燃炭火时稍有不慎就会失火。明天顺七年(1463年),考棚的一次大火曾使90多举子葬身火海。为防止考棚发生火灾,张居正任丞相时,曾对贡院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并将板棚改建为砖墙瓦顶的号舍。

    据考,贡院规模最大的一次修建是在清代乾隆年间。贡院修葺完工时,乾隆皇帝还亲赴贡院题诗,并刻在石上。其中,“从今不薄读书人”一句广受当时文人赞誉。

    贡院进行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是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甲辰恩科殿试,这年7月4日,共有273名经过礼部会试后的贡士参加殿试。考试按殿试成绩分为三甲排名,这次殿试的状元是刘春霖、榜眼是朱汝珍、探花是商衍鎏,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沈钧儒,在甲辰恩科的这次殿试中曾获二甲名次,他也是新中国国家领导人中惟一一位清末进士。

    随着封建科举制度的废除,贡院渐废。到了民国时期,因政府财政拮据,贡院所属的官产大多都被变卖,此后,贡院逐渐变成民居,但留下了贡院东街、贡院西街和贡院头条、贡院二条等地名。现在,贡院早已旧迹难觅,原贡院旧址上相继建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楼、贡院六号公寓楼、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大楼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