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周君王世系表

 阿辉_4752 2016-03-24


姜嫄
姜,姜水(居地名);嫄,本义为“起初”。“姜嫄”是后人对先祖的一种后加称谓,体现人类的尊母情怀。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姜嫄是炎帝的后裔,帝喾的元妃,周宗室的始祖“弃”的生母。她“出见大人迹而履践之,知於身,则生后稷”,这和《诗·大雅·生民》中记载基本吻合。这种“受灵而孕”的说法在宗教中经常出现。这表明,由于记载者所处时代的局限,无法查考先祖的渊源,出于崇圣的心理,就假借神灵来美化,以天意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观念或血统,以求统治合理的目的。
  
后稷
一般专指周宗室的始祖“弃”。“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史记·周本纪》),史书上还记载:“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而在帝舜时期,弃作后稷。”因此,后稷就成了“弃”的另外一个称谓,这也符合中国传统的称谓习惯,以官职代指某人。
 
“后”本义为号令四方,与“司”相对。“稷”为种植五谷,“后稷”也就是种植五谷的主管负责人。后稷是“农官之君”,相当于主管;农正为“后稷之佐”,相对于是副主管;农师则相当于办事员。
  
不窋[zhú]
《国语·周文》中记载:“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弗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之间”。“不窋用”本义为“不用出门”,引申为“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史记》中又记载,“不窋”时,已经是“夏后氏政衰”,从弃到“不窋”,其间相差十几代(夏朝存在400多年,共传14代17王),因此,“不窋”是弃儿子的说法不成立,应该是最后一位担任后稷的周宗室的先人。
 
鞠[jū]陶
《史记》记载为“鞠”,是“不窋”之子。
 
公刘
刘,本义是斧钺一类的兵器,引申为“征服”。《诗经·大雅》中记载:公刘“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他长途跋涉,自漆、沮两地渡过渭水,伐取木材以供使用,人们的生活都靠他好了起来,大家迁来归附他。也就是说,“周”部族在这个时候开始形成,而公刘就成了这个部族的首领。后又因经常受到戎人、狄人的侵扰,迁至豳(bīn,同“邠”)地。可能是因为他的伟大,所以被称为“公”。
 
庆节、皇仆、差弗、毁隃
《史记》中记载,庆节、皇仆、差弗、毁隃(《世本》作“伪榆”)四人依次是父子关系。
 
公非
非,本义为“违背”,史书记载公非的文字不多。
 
高圉
圉(yǔ ),本义为“受控禁区”。《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十五年,命邠侯高圉”,《春秋经传集解·昭公七年》记载:“二圉,周之先也。为殷诸侯,亦受殷王追命者”,按商朝体制,邦边境和邦境内的君长,被分别称为侯、伯,这也说明,此时的“周”部族已经受命于商邦(即商朝),称“邠方(即方国)”。卜辞亦有“侯邠”的记载。
 
《世本》云:“高圉侯侔”,“侔”可能是“邠”字的讹传。
 
亚圉
商朝时期,亚服是武官。《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十九年,命邠侯亚圉”,《世本》云:“亚圉云都”。
 
公叔祖类
叔祖类,本义为“叔祖父们这一代”,指多位的周族领袖。可能亶父的父亲去世早,周族在这个时候,由亶父的叔叔们共同摄政。    
 
《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十三年,西戎来賔,命邠侯组绀”。《世本》云:“太公组绀诸盩”。太公,是后人的追尊,专指亶父的父亲,“诸盩”应解为“多人共同执掌政权”,后来被史学家代指亶父的父亲(人名)。
  
亶父
本义为“多谷之父”,这不是他的名,应该是尊称。他奠定了周灭商的基础,所以后来又被追尊为“周太王”。《史记》及受其影响的文献中常称他“古公”、“古公亶父”,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周自公季以前,未有号为某公者”(崔述《丰镐考信录》卷一),且在《商颂·玄鸟》中,有同样的句式“古帝命武汤”,所以,“古”字应作“从前”的意思,而不能解为“号‘古公’”。先秦和汉初的文献中,也不曾称“古公”。 
 
《诗经·绵》中记载:“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这说明“周”部族在亶父的领导下,开始在岐山之下定居,并逐步走向强盛。又因广施仁政,令不少部落归附。“武乙六年,邠(同“豳”)迁岐周。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竹书纪年》) 
 
太姜
周公亶父的妻子。 
 
太伯
公亶父长子,一作“泰伯”,荆蛮领袖,吴国先祖。“太伯”是他的谥号。
 
在商周时期,一般只有长子才有资格继承父业,然而,“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泰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史记·太伯世家》)。太伯到了荆地之后,带来了中原文化,受到了当地人的尊敬,从而归之。后来的吴国,就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后人称他“吴太伯”。
 
仲雍
字仲雍,公亶父次子,荆蛮领袖,吴国先祖。与兄太伯同避荆地。武王灭商后,因其后人分别受封于“吴”和“虞”,故后人又称他“吴仲”、“虞仲”。
 
季历
字季历,公亶父少子,周族首领,商朝牧师(即地方长官,掌管西部地区的征伐之事),故尊称“公季”。公季伐戎有功,商王文丁忌惮,先嘉其功而后监禁之,遂死。周武王灭商后,又追尊“王季”。 
 
太任
公季的妻子,挚国次女。《诗经·大明》说: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太任有身,生此文王。
 
文王
姬姓,名昌,公季长子,周族首领,商朝西伯(即西方诸侯之长),故尊称“伯昌”或“西伯昌”。伯昌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曾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武王灭商后,追尊为“文王”、“周文王”。
 
太姒
文王的妻子。《诗·大雅·思齐》:“ 太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伯邑考
名考,字伯邑,文王长子,周族储君,在文王之前去世。也有学者认为,“邑”是官位或封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