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伯辨1--“奔吴”何处?

 苏迷 2015-02-03

泰伯辨1

我楚狂人

泰伯姬姓,周太王之长子。周太王古公亶父生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季历的儿子名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姬昌)。昌从小就聪明异常,有王者风,太王以为“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史记·周本纪第四》)有传位意。泰伯窥知父意,遂有“奔吴”让国的举动。

泰伯事迹,《尚书》无载,对泰伯的记述,最早见于《论语》。《论语?泰伯第八》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这是我们见到的最早对泰伯的赞美,也是千古定论。孔子的话就是泰伯在后世被尊为“至德”的由来,也是文字上第一次见到的“三让”。《左传?哀公七年》子贡答吴太宰噽时有这样的内容:太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这是最早提及“断发文身”的事情。而最早以史实记载泰伯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中把《吴泰伯世家》列为“世家第一”,理由就是立国的泰伯是“周之长宗”。

由于年代久远,资料匮乏,泰伯留下了不少谜团和争议,本文试图就其中比较重要的问题作一辨析。

一、“奔吴”何处?

泰伯“奔吴”,“吴”在哪里?是不是就是现在的吴地,也就是泰伯开创的“勾吴”?

“吴”,在中国古文字中就是一条鱼的图形。因此只要与“鱼”有关都可能是“吴”。江南在泰伯南奔之前,并没有“吴”的称号,是泰伯命名他的新国家叫做“勾吴”。因此,泰伯奔吴指江南有点不合情理。事实上,古人都说泰伯奔江南,称之为投身“荆蛮”。

司马迁的《史记·吴泰伯世家》这样说:“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乃饹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饹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太伯。”这里明确是“饹荆蛮”,“自号句吴”。

那么,还有地方称“吴”吗?有。

西镇吴山坐落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也就是说与周人的定居地周原相近。吴山,曾有岳山、千山、吴岳之称,是上古吴帝后裔太岳部族与吴回部族发祥之地,也是我国祭祀吴帝、皇帝最早的祭祀地。周天子认为这是吴山护佑之功,便将其封为西岳。吴山山势巍峨,群峰排空,山高林密。南北长约13公里,东西宽约9公里,最高海拔2096米。

从周原到吴山,近在咫尺。但是,山高林密,是隐居的好地方。所以后世学人认为“奔吴”是躲进吴山。我看是合理的。

《韩诗外传》卷十:太王亶父,有子曰太伯、仲雍、季历。历有子曰昌,太伯知太王贤昌,而欲季为后也。太伯去之吴。太王将死谓曰:我死,汝往,让两兄,彼即不来,汝有义而安。太王薧,季之吴,告伯仲,伯仲从季而归。群臣从伯之立季,季又让,伯谓仲曰:今群臣欲我立季,季又让,何以处之?仲曰:刑有所谓矣,要于扶微者,可以立季。季遂立而养文王,文王果受命而王。……”

这样看起来,太王亶父与季历都是能找到泰伯的,距离并不很远。这样,就只能理解“奔吴”是隐居今日宝鸡境内的吴山,而“饹荆蛮”是后来的事情。

泰伯辨1一、“奔吴”何处?
整修中的苏州泰伯庙前。下同。
泰伯辨1一、“奔吴”何处?

泰伯辨1一、“奔吴”何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