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说张祖庆的“习作赏评课”

 sdlcdcj 2016-03-24

2015-05-14 06:44:45|  

       


最近张祖庆老师提出了“习作赏评课”的教学概念,我觉得在小学阶段,这种提法是合适的,原因有二:小学是儿童学习写作的起始阶段,激发儿童的写作兴趣首当其冲,而“赏评”就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其次,对于儿童的言语,身处成人世界教师最好的姿态就是亲近与赞赏,让儿童的语言在童年世界里“多飞一会儿”,柔软地走向“规范表达”。

但是,我以为,“赏评”不应该代替“讲评”,两者从逻辑上看是属种关系,“讲评”相对于“赏评”是一个更为上位的概念。“赏评”应当包含在“讲评”之中,“赏评”只是“讲评”的一种方式而已。

根据张老师的理解,“赏评”的核心是“赏中有导”——“ 师生真诚欣赏,发现习作亮点,提炼写作方法,在‘欣赏’的过程中,孩子们明白了习作方法。”这就意味着,在张老师的倡导的“习作赏评课”中,只能关注儿童“习作亮点”,旨在“亮点”中探求背后隐藏的写作知识和技能。可是在《一个有魅力的人》案例中,张老师主题先行,出示了第三个知识“小贴士”——“让主人公张开自己的嘴巴说自己的话”时,随之呈现了这样一个习作片段:

“戴老板”还真有能耐,一声不吭。马健达用出了他的杀手锏——“不烂之舌”。重复地吼着:“赔钱!赔钱!赔钱!”边说还边做着鄙视的手形。戴老板终究是人,忍耐度也是有限的。总算站起来,摇摇手,摆摆手,说:“服了你了!”说完,极不情愿地交出了三十元钱,换得一时的安宁。马健达笑开了花,终于不再纠缠。

紧接着他抛出了这样一个讨论话题:“‘赔钱!赔钱!赔钱’,难道这六个字就能写出他的不烂之舌吗?”教学似乎不是从“欣赏”开始的,而是从“问题”入手的;教学也不是由“赏”走向“导”,而是由“导”走向“评”。实践表明,“赏评”只是张祖庆习作讲评课的一部分,不具备“赏评课” 的完整课型;“赏评”只是张祖庆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姿态,并不能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张老师认为,“模式化的作文讲评课,最大的问题是‘文体特征缺失’”,我深以为然。如果用此观点来观照他的《一个有魅力的人》教学案例,我们就会发现“文体特征”在“赏评课”的运行中,也没有得到足够的凸显和重视。纵观这堂课,张老师主要围绕这样三个教学内容展开的。

“赏评”只是“讲评”的一种方式

叶黎明在《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一书说:“写作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的主要落点,应该是真实而具体的文体写作知识”。诚如斯言,那么这三个“小贴士”就是张老师在本节课上指导的“主要落点”,那是否具备“文体特征”?先看贴士一,“写作第一美德:通顺、明白、简洁”,这是每一篇习作的要求,与文体、学段无关,再说在小学高年级,还将文从字顺这样基础的要求作为教学内容来教,的确有些失当;再看贴士二、三,“用鲜活的材料写人:事例、细节、语言,让主人公张开自己的嘴巴说自己的话”,从意义层面看,这样表述在逻辑上有些混乱,“让主人公张开自己的嘴巴说自己的话”从属于“语言”,而“语言”从属于“细节”,张老师在本课富有“文体特征”的教学内容其实可以融合成两点:一是事例,二是细节,这样更清楚,更简练。当然有些吹毛求疵,但如果从“文体特征”这个宏观视野走向一篇习作的微观世界,我觉得仍显笼统,假如换成《我的妈妈》、《我们班小能人》、《一个令我感动的人》同类体裁的习作,“赏评”肯定不出左右,同样适合。那么,对于《一个有魅力的人》在共性的“文体特征”知识之外,是否还具有围绕“有魅力”这个中心的个性写作知识?在张老师在本节习作赏评课中语焉不详,似乎没有更确定的、更针对的教学指向。可以看出,他在一篇习作的赏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陷入到一类习作的教学内容“模式化”建构中了。

尽管张祖庆老师提出,“习作赏评课”的核心价值不是“规范、修改、提高”,而是“唤醒、激励、鼓舞”——让每一次习作讲评课,成为鼓舞人心的“庆功会”,而不是“批斗会”。那么在他旗帜鲜明的“赏评课”之后,必定还紧随着为了“规范、修改、提高”的另一种尚不知名谓的习作讲评课,否则,习作教学就不能面向全体儿童、面向不同言语走向的儿童、面向不同言语境况的儿童;否则,“习作赏评课”就会让一部分儿童失去言语和精神的成长契机。

任何一种教学理念或教学方式的诞生,都应当基于一定的学理依据和逻辑推论,加之一个阶段的教学实践验证,方可提炼成型。“习作赏评课”未必不能成为一种鲜明的教学走向,但光凭一堂缺乏开阔背景、前后不相关联的教学观摩课,试图建立一种具有普适价值的课型,还显得有些孤立和单薄。我们拭目以待,坚信张祖庆老师一定有这样的能力和勇气,去完成一种内外圆融、体系完整的“习作赏评课”的建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