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奕娜|道德面前,如何呼吸?

 灵石水华 2016-03-25

【德不孤 必有邻】


作者:奕娜教练/【奕路有你 06】

 


  

■ ■ ■ ■ 


教练11项核心能力思考01


参加完今年第一场iCoach,回家的地铁里看到一则报道:

《国家地理》杂志报道,去年夏季,研究员在加拿大北部北极圈考察时,罕有拍下了巴芬岛(Baffin Island)一只雄性北极熊追赶和残酷捕食幼熊的影片,据说可能与气候变化导致北极熊食物短缺有关。


影片中,茫茫的北极冰面上,一只北极熊妈妈带着幼熊拼命逃跑,雄性北极熊在后面紧紧地追赶。没用多久,雄性北极熊追上来,抢过幼熊,只几秒种便交其撕开。北极熊妈妈焦急但却无助,为了保命,无奈地离去了……

新闻的下面的留言无不在震惊骇人地表达对公北极熊的愤怒,觉得这简直太不没人性了!

 

2016年北京iCoach的每月主题聚会,主题将围绕着国际教练联盟ICF关于教练的11项核心能力展开。首发主题正是11项核心能力的第一项:教练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这篇报道顺着研讨后的思索轨迹不由得滑进了我的脑海。


那么,什么是道德?


忽然觉得,这跟问“什么是空气”一样,我竟愣住无从找到入口。因为,道德与空气都一样,无处不在,又处处都在,看不见,也摸不着……又都是人的生存之本……我们每天赖以生存的东西,但竟然无法用句子准确地描绘!一路灵魂出窍地在良知深处寻觅着属于我自己的答案……此刻,就允许我尝试着娓娓“道”来吧。

 

 道如空气,无处不在

道·德


道,道可道非常道,且放下各种悬而又悬的生涩说辞,我所理解的道,就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大大小小的宇宙万物、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各种规律、规则、法则、理论。如春耕、夏作、秋收、冬藏。如四季轮回、生老病死。甚至你个人的规律(模式)也不完全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我们在过去生成的反应模式中不断轮回,所以你有你的道,我有我的道,而他也有他的道。

 

我们常说:顺着这条道走,就能到达目的地。好简单,顺“道”办事,才能获得可预测的结果。逆行,则危险丛生。

 

可是!道如空气,无处不在:天道、地道、自然道;人道、鬼道、畜生道、地狱道、阿修罗道、菩萨道、佛道;商道、政道、成名之道;男人道、女人道、两性关系之道、婚姻道、育儿道;我(们)的道、你(们)的道、他(们)的道;居然盗亦有道……


要弄清楚和顺利通过这一道“道”坎儿,谈何容易?!所以,如果连道都弄不清,最终的行动应该顺着谁的道来才算有“道”德呢? 


教练关系中,有教练自己的个人小道、有客户个人的小道、如果是企业客户,那一堆利益相关人之个人小道、和企业之道、承接业务的公司还有它的道……考验的就是教练们要在这么多条纷繁复杂的道上,依然可以超越,而遵守着ICF的教练会谈之道,做一个有德的教练。

 

德像呼吸,纯属自然

道·德


有谁呼吸,不是靠自觉的?!德字拆开,就是十目一心,一条道,于双人之间。十只眼睛看着自己的良心,如呼吸般,无需经过思考,就能自觉守道。这道于我,如同空气,不呼吸,就得死——这,才能算作真正属于你内心的道!守着此道,如呼吸般无需费力气,人前人后,一个样子,那才能说:在这条道上,我是“有德之人”!

 

能够如呼吸般守道的,在我心中一直存着这么个人,这么个故事……


老师的书桌旁有棵树,枝繁叶茂,已随了他们十多年。


十几年前,老师的办公室搬迁,师母陪老师去新址。偌大的尘封的场子很久没有人气了,只一颗栽在盆里的树孤单单站在屋子的一边,通身灰尘,枯枯的却极有气质,显然是上一任租户搬走时丢下的。师母取了水,趁着工人也在清洗地面的机会为它透透地洗了一个澡。在心里跟它说,走也走得干干净净的吧!师母交待工人们只去清扫这棵树以外的所有地方,无论如何请先不要碰它。

 

我想,这一棵通身是灰的枯树若有知,生命之道在这刹那得到的尊严,也足以去往极乐净土。

 

大概一周后,师母为帮着老师选家具第二次去了已经打扫干净的房间,树竟然奇迹般地长出许许多多的新芽,竟然活了过来!那以后,这棵树越长越好,全然地享受活着的喜悦,我和师母笑说:这棵树里,一定住着树精灵。

 

每次念叨起这个故事,我浑身的能量都把皮肤撑得涨涨的;每每去老师家做客,看着这棵树,心头都会升起对生命的敬意,更加感念师母带给我这样一份生命能量被召唤的感受,虽无法用言语表达,但我知道那感受,它一直在我心里。此刻,我恍然明白:那树的精灵,不正是天地人之道么!师母如呼吸般自然地在点滴言行之间敬畏着生命之道,于是,这棵有道德的树,同样以德报德,用舒展的昂然绿意指引着我们感应那超越万物的美妙的生命之道。

 

教练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工作,我必须如同呼吸空气般,呼吸着ICF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抱持着对客户生命的无限敬畏,相信每个人内在的智慧,一定能自内而外地焕发出独有的生命光华,而我们只需要信任、陪伴、拭去那沾在叶子上的灰尘……做一个“有道德的教练”!

 

 道德面前,如何呼吸

道·德

 

影片的一段解说引发了我的思考:同类相吃并非北极熊独有,河马、虎纹钝口螈及懒熊等动物,为求生存都会自相残杀和吃同类。从母熊和小熊的反应中看,这种现象在北极熊间似乎并非罕见,只不过很少有人亲眼目击而已。北极熊捕吃同类多发生在每年夏季和秋季,因为这段时间它们的主要食物海豹较稀少,致使北极熊向小熊下手的可能性也就增多。加拿大环境部及阿尔伯塔大学生物学家斯特林(Ian Stirling)认为,气候变暖使北极海冰缩减,可能正在令北极熊吃同类的事件变得频繁。2015年更是30年来海冰最少的一年,因而令北极熊的栖息地和猎食海豹的范围缩小,从而被迫猎食幼熊……

 

野生动物世界,杀死并吃掉自己的同类这种惨剧所发出的频率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一些动物几乎已经进化成所谓的“同类残食者”,在上演这一惨剧时,它们中的一些代表似乎不顾一切,铤而走险,甚至在其一生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制造这种悲剧:雄性红背蛛为交配献身;咸水鳄会以小鳄鱼充饥;螳螂交配后将夫君吃掉;沙虎鲨幼鱼子宫内互相残杀;人类的近亲黑猩猩,母猩猩会上演杀婴行为……似乎动物们为了种族的繁衍而总热衷同类相残,在人类看来,相残杀可能是大自然制造的最为怪异也最为恐怖的现象之一,实在是骇人听闻,不可思议。

 

影片中的公熊之道,的确已经穿透了人道的底线,所以当想进入熊道去思考公熊到底讲不讲道德时,我感觉受到了人道良心的煎熬,不得不定定神才能继续思辨:找不到吃的,小熊必死无疑,如果成年熊也饿死了,熊族灭绝,是不是熊道?老天为什么安排公熊干这个残忍的事情?也许是因为让母熊吃自己的骨肉,更不熊道,所以相对于母熊吃子,公熊吃似乎更熊道一些……我心中暗暗祈祷,但愿熊族的繁衍之道,能够告慰小熊在天之灵和悲痛欲绝的小熊妈妈。

 

在人类谴责公熊不道德的时候,人类对动物界的不道德已然无法控诉。周星驰的作品《美人鱼》中,美人鱼本应刺杀伤害鱼族的无良商人男主角,却因爱而放过了他,为了保护他,还用刀把正在勒死仇人的章鱼同族的触角砍成两段。美人鱼自知自己对鱼族没讲道德,于是想用同一把刀自绝于鱼类。人鱼长老用它那威力无比的大尾巴一扫,打掉匕首救下美人鱼,说:“爱超越了一切规则和界限”,那一刻,我流泪了。

 

道德面前,如何呼吸?我似乎有答案了——一道更有一道高,如何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知“道”选择?

 

 道德与否,相对而言

道·德

 

至此,我想说道德与否,是相对的。对于熊族的种族生灭大道,小熊和妈妈牺牲了自己的小道;对于超越种族的爱之大道,仇恨必须让路;英雄与枭雄,同样杀戮,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战的被称作英雄,为自己的欲望而战的,是枭雄。如U理论说到的“利益相关人”以及“系统的边缘”,每一个利益相关人的小我之道,都是一个小系统;每一个事件、每一个行动,每一个小系统,构成了大系统。大道在上,小道服从大道。

 

在教练会谈中,教练自己的个人利益与喜好之小道,必须服从于“教练行业”这一大道;甚至教练还要陪伴客户理解和明白“教练会谈之道”是超越彼此的,是在教练与客户之上的,连客户的小我之道,在“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条大道上,都得给自己让道!而在生命更美好这人道面前,各利益相关人的个人小道、甚至企业生存之商道,统统都得敬畏让道。因为,教练行业,是服务“人道”的。

 

道德于心,知行合一

道·德


道与德,是选择;是选择前在道与道之间权衡的起心动念,是选择后如呼吸般的知行合一。

 

我愿能在每一次选择前,都能看到大大小小的系统边缘,悟出自我的小道、他人的小道、及时觉察和放下并超越彼此的小我之道,在更大的系统中看见共赢之道,来到集体之人道;进而超越人道,遵循自然之道、宇宙万物之道;并且一旦选择了这条道,必将这道视如空气,如呼吸般自觉地遵守,那,我就敢说我总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基于此,我战战兢兢,汗不敢出,因为我心里清楚地知道:在做出选择之前,我断然没能力穷尽而懂得各家之道,因而也就断然没能够站在最佳的“道”上做出选择和行动。我也清楚地知道,即使我明了大大小小的道理,无论我多努力放下小我,我也依然不能做到每次都能超越我人性中的弱点做出无私的选择。

 

好在大道至简。既然我们能在呼吸中感知空气的存在,在呼吸的轻重缓急中听见自己的心跳。那么作为专业教练、作为人,我们同样也能在不断精进的觉察之中,于起心动念、言行举止之间,在良知微漾的刹那,自我照见“我是不是道德的!”,于是我就可以在每一次选择面前扪心叩问,谨择慎行,不断地靠近和成为一个更有道德之人。

 

仅以此文,感谢二月聚会当天的所有小伙伴,是大家对场域的真情投入,引发了我的思考、收获与自勉。愿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同享受并走在遵守道德的快乐大道上。那道,如空气,在我们之间,无需多语,只要闻一闻,吸一吸,就知道是不是自己人。□(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奕娜Ena教练,自我觉察、知行合一的践行者。乐于通过体验式的学习设计,以教练方式陪伴客户轻松连接自有经验与新目标,享受自主改变的过程,提高职业与生活幸福感,让生命更喜悦。拥有20多年职业历程,曾任职和服务于外企、国企与民企,涉及多个行业领域,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内控、营销、投资管理等跨职能经验。



这里,是一群喜欢读书的人谈谈自己感想的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