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小说《倾听桃花开放的声音》鉴赏

 杏坛归客 2016-03-25

              倾听桃花开放的声音

                                                   伍中正

  天气渐渐暖和起来。

  天气一暖和,村庄就暖和了。游桃的院子里有一株桃树。桃树不高,是女人那年走进游家的门槛后栽的,一枝一枝地开着花,要是静下心来,就能听到桃花开放的声音。那花红红的。远看近看,似桃树的衣裳。

  那株桃树坚定不移地守着游桃的木屋。木屋是跟着村庄一起暖和的。女人没有出远门,守着游桃留下的木屋,守着木屋里走过的日子。

  游廊的光线格外强烈。女人坐在游廊上看那些桃花又红。有一只青鸟,体型不大,无序地飞来飞去,翅膀上是春天响亮的阳光。青鸟有时不小心,擦下一片两片的薄薄桃花来,轻轻地落在地上。

  地上是女人精心喂养的一只母鸡。女人起初喂过两只的,那一只小的时候,让外村疯癫跑来的狗,龇牙咧嘴重重地咬了几下。她从狗嘴里拉出来的鸡,三下两下动弹后,死了,外村的狗再没来,另外的母鸡就活了下来,单纯地活到现在。

  母鸡的腿黄黄的,黄黄地走来走去。在母鸡的眼里,悠闲纷撒的桃花,像一粒粒熟透的食物,母鸡就咯咯叫着跑过去,张开嘴猛啄几下,衔在嘴尖上,又快速吐掉。

  女人看了,觉得好笑,就傻傻地一笑,院子里就她一个人的笑声。

  女人看过一阵后,想起一件事来。这件事对别人不重要,对女人重要。她弄不明白,男人到底在外面是不是有了一个四川婆娘?两年了,也不回来一次。

  女人想到了离开,并且这想法如开着的桃花,越来越强烈。

  屋内的光线照样明亮。女人起身进屋,用手打开了一口旧的箱子。

  女人不显一点粗糙的手很好看。纤细的手指,美丽光洁。只有女人自己知道,开了春,她的手还没挨过简单的活儿。要是以往,这手在山上不知翻弄了多少柴,在灶膛不知捧了多少灰,说不定开了些口子。

  女人打开的箱子,是她陪嫁来的。当年就是为这口箱子,她在城里的土地上咸咸淡淡地做了两个月的饭。包工头见她人好,走的时候,除了给满工钱外,还送了一口箱子,她就用它做了像样的嫁妆。

  箱子像一张张开的嘴。

  女人把一双鞋拿在手上。鞋是女人买的。鞋是红色的,鞋面上还起了白色的花,花不多,就一只一朵,像巧手用了心描上去的。买的时候,游桃还对她说,穿上这鞋好看,肯定好看!

  女人相信游桃的话没有错,相信他的眼力不会错。女人就要了鞋。

  女人记得游桃看她穿过时间很短的一次,就走了。以后,女人穿这鞋的时候,仿佛少了点什么,至少是少了点话语,少了点笑声。

  女人端详了一会儿。她闻了闻鞋子,然后,轻轻地把鞋放在了箱底。箱子张开的嘴,干净地吃到了鞋。

  女人又在床上拿了些柔和的衣服。那些衣服,曾经是女人穿过几水了的,拿哪些不拿哪些,心里有底。那些衣服,有女人自己买的,也有游桃买的。

  女人的手抽出得快,才没让箱子吃进去。

  总算扎了满满一箱。女人把箱子一盖,两手搁箱盖上,散开的手指干净好看。

  女人锁好箱子,提在手上。女人就觉得自己提着一个家,一个住处。

  女人提了箱子出来,走到游廊上,阳光射在箱子上,看不出任何的旧来。

  女人坐下来,在游廊上又打开箱子,一件一件地掏出那些柔和的衣服。掏得细心,掏到那件蓝色的衣服,女人的手停了下来,再不往下掏。女人决定不要了。

  蓝色衣服是游桃买的。有一次,游桃天没黑从外面回来,从怀里拿出一件蓝色衣服来,在女人面前花朵一样晃动。嘴里还说,给你买的呃。

  女人很细心,晚上躺在一起,问他衣服是哪里来的?游桃说,自己买的还有假?

  女人再问,衣服不是你游桃买的,是喜欢你游桃的女人买的?

  游桃不吱声。

  你游桃要不说,我就不穿!游桃女人很淡地一笑,就差生气了。

  游桃还不吱声。女人问急了,游桃憋不住了,就开了口,说了你要穿,是城里的四川婆娘让我送给你的……

  女人再没说什么,坐起身子,把蓝色的衣服很自然穿在了身上,生动地晃着游桃的眼睛。

  游桃女人的眼睛湿了,游桃没有发现……

  女人极自然地甩了蓝色衣服。衣服歇在地上,不再生动,像一圈散开来干了好些日子的蓝漆。

  合上了箱子,提在手上,女人两腿轻轻地走向桃树。

  那只在树上飞来飞去的青鸟,一下飞远。黄腿母鸡尖声唱着曲儿走一边去。女人站在桃树下,倾听桃花开放的声音,听着听着,脸色就暗了下来,果然流了泪。

  女人说了一句,游桃,院子你自己来守!

  头上无意落了暖和的花瓣,三四瓣的样。女人不知道。

  擦罢眼泪,女人细细的两腿轻轻地跨过院门。

  走不多远,女人回头,看见了那只陪她在院子里短暂生活的母鸡,看见了那株桃树上浓密的花,淡定在一幅画里。

    女人迅速地掉转头,身后是桃花的呼唤和无尽的温暖。

 

【杨晓敏鉴赏】

    《倾听桃花开放的声音》是伍中正的代表作。桃花开放真的能听得见吗?作者告诉我们,能。当然得有前提,那就是极度的敏感和寂寞。一位农家女子独自守着一个院子已经两年了,进城打工的男人也不回来一次。故事背景如此简单又如此常见,不寻常的是,作者用情景交融的笔法,展现了人性中的无边无际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有两层含义:一是生活中的,丈夫一去两年不归,年轻的女人形单影只,守着一个桃花盛开的农家院,她笑,“院子里就她一个人的笑声”。她哭,谁能听得见呢?另一层面的孤独是精神上的,女人特有的敏感告诉她,丈夫已经变心,有一个城里的四川婆娘。结婚时栽的象征爱情的桃树开花了,女人只有流着泪倾听桃花开放的声音。这是一种凄美哀怨的悲歌。女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离开——“院子你自己来守!”可是,身后是桃花的呼唤和对爱情的留恋。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感情越发粗糙和功利化的今天,已经很难读到像《倾听桃花开放的声音》这样含蓄细腻的爱情挽歌了,它使我们蒙尘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涤,让我们懂得,即使是偏远乡村的农妇,也有着极为丰富的情感诉求,也会和黛玉一样寄情花草,吟唱失落的爱情。

   读伍中正的小小说,让我们感到,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语言气息,人物和故事反而隐在了后面。他的语言是感性的,抒情的,色香味俱全,和人物的内心情绪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尤其那种简洁、明朗、多义和质感的句子,会不时地粘住读者的眼睛。

              倾听桃花开放的声音

                                                   伍中正

  天气渐渐暖和起来。

  天气一暖和,村庄就暖和了。游桃的院子里有一株桃树。桃树不高,是女人那年走进游家的门槛后栽的,一枝一枝地开着花,要是静下心来,就能听到桃花开放的声音。那花红红的。远看近看,似桃树的衣裳。

  那株桃树坚定不移地守着游桃的木屋。木屋是跟着村庄一起暖和的。女人没有出远门,守着游桃留下的木屋,守着木屋里走过的日子。

  游廊的光线格外强烈。女人坐在游廊上看那些桃花又红。有一只青鸟,体型不大,无序地飞来飞去,翅膀上是春天响亮的阳光。青鸟有时不小心,擦下一片两片的薄薄桃花来,轻轻地落在地上。

  地上是女人精心喂养的一只母鸡。女人起初喂过两只的,那一只小的时候,让外村疯癫跑来的狗,龇牙咧嘴重重地咬了几下。她从狗嘴里拉出来的鸡,三下两下动弹后,死了,外村的狗再没来,另外的母鸡就活了下来,单纯地活到现在。

  母鸡的腿黄黄的,黄黄地走来走去。在母鸡的眼里,悠闲纷撒的桃花,像一粒粒熟透的食物,母鸡就咯咯叫着跑过去,张开嘴猛啄几下,衔在嘴尖上,又快速吐掉。

  女人看了,觉得好笑,就傻傻地一笑,院子里就她一个人的笑声。

  女人看过一阵后,想起一件事来。这件事对别人不重要,对女人重要。她弄不明白,男人到底在外面是不是有了一个四川婆娘?两年了,也不回来一次。

  女人想到了离开,并且这想法如开着的桃花,越来越强烈。

  屋内的光线照样明亮。女人起身进屋,用手打开了一口旧的箱子。

  女人不显一点粗糙的手很好看。纤细的手指,美丽光洁。只有女人自己知道,开了春,她的手还没挨过简单的活儿。要是以往,这手在山上不知翻弄了多少柴,在灶膛不知捧了多少灰,说不定开了些口子。

  女人打开的箱子,是她陪嫁来的。当年就是为这口箱子,她在城里的土地上咸咸淡淡地做了两个月的饭。包工头见她人好,走的时候,除了给满工钱外,还送了一口箱子,她就用它做了像样的嫁妆。

  箱子像一张张开的嘴。

  女人把一双鞋拿在手上。鞋是女人买的。鞋是红色的,鞋面上还起了白色的花,花不多,就一只一朵,像巧手用了心描上去的。买的时候,游桃还对她说,穿上这鞋好看,肯定好看!

  女人相信游桃的话没有错,相信他的眼力不会错。女人就要了鞋。

  女人记得游桃看她穿过时间很短的一次,就走了。以后,女人穿这鞋的时候,仿佛少了点什么,至少是少了点话语,少了点笑声。

  女人端详了一会儿。她闻了闻鞋子,然后,轻轻地把鞋放在了箱底。箱子张开的嘴,干净地吃到了鞋。

  女人又在床上拿了些柔和的衣服。那些衣服,曾经是女人穿过几水了的,拿哪些不拿哪些,心里有底。那些衣服,有女人自己买的,也有游桃买的。

  女人的手抽出得快,才没让箱子吃进去。

  总算扎了满满一箱。女人把箱子一盖,两手搁箱盖上,散开的手指干净好看。

  女人锁好箱子,提在手上。女人就觉得自己提着一个家,一个住处。

  女人提了箱子出来,走到游廊上,阳光射在箱子上,看不出任何的旧来。

  女人坐下来,在游廊上又打开箱子,一件一件地掏出那些柔和的衣服。掏得细心,掏到那件蓝色的衣服,女人的手停了下来,再不往下掏。女人决定不要了。

  蓝色衣服是游桃买的。有一次,游桃天没黑从外面回来,从怀里拿出一件蓝色衣服来,在女人面前花朵一样晃动。嘴里还说,给你买的呃。

  女人很细心,晚上躺在一起,问他衣服是哪里来的?游桃说,自己买的还有假?

  女人再问,衣服不是你游桃买的,是喜欢你游桃的女人买的?

  游桃不吱声。

  你游桃要不说,我就不穿!游桃女人很淡地一笑,就差生气了。

  游桃还不吱声。女人问急了,游桃憋不住了,就开了口,说了你要穿,是城里的四川婆娘让我送给你的……

  女人再没说什么,坐起身子,把蓝色的衣服很自然穿在了身上,生动地晃着游桃的眼睛。

  游桃女人的眼睛湿了,游桃没有发现……

  女人极自然地甩了蓝色衣服。衣服歇在地上,不再生动,像一圈散开来干了好些日子的蓝漆。

  合上了箱子,提在手上,女人两腿轻轻地走向桃树。

  那只在树上飞来飞去的青鸟,一下飞远。黄腿母鸡尖声唱着曲儿走一边去。女人站在桃树下,倾听桃花开放的声音,听着听着,脸色就暗了下来,果然流了泪。

  女人说了一句,游桃,院子你自己来守!

  头上无意落了暖和的花瓣,三四瓣的样。女人不知道。

  擦罢眼泪,女人细细的两腿轻轻地跨过院门。

  走不多远,女人回头,看见了那只陪她在院子里短暂生活的母鸡,看见了那株桃树上浓密的花,淡定在一幅画里。

    女人迅速地掉转头,身后是桃花的呼唤和无尽的温暖。

 

【杨晓敏鉴赏】

    《倾听桃花开放的声音》是伍中正的代表作。桃花开放真的能听得见吗?作者告诉我们,能。当然得有前提,那就是极度的敏感和寂寞。一位农家女子独自守着一个院子已经两年了,进城打工的男人也不回来一次。故事背景如此简单又如此常见,不寻常的是,作者用情景交融的笔法,展现了人性中的无边无际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有两层含义:一是生活中的,丈夫一去两年不归,年轻的女人形单影只,守着一个桃花盛开的农家院,她笑,“院子里就她一个人的笑声”。她哭,谁能听得见呢?另一层面的孤独是精神上的,女人特有的敏感告诉她,丈夫已经变心,有一个城里的四川婆娘。结婚时栽的象征爱情的桃树开花了,女人只有流着泪倾听桃花开放的声音。这是一种凄美哀怨的悲歌。女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离开——“院子你自己来守!”可是,身后是桃花的呼唤和对爱情的留恋。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感情越发粗糙和功利化的今天,已经很难读到像《倾听桃花开放的声音》这样含蓄细腻的爱情挽歌了,它使我们蒙尘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涤,让我们懂得,即使是偏远乡村的农妇,也有着极为丰富的情感诉求,也会和黛玉一样寄情花草,吟唱失落的爱情。

   读伍中正的小小说,让我们感到,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语言气息,人物和故事反而隐在了后面。他的语言是感性的,抒情的,色香味俱全,和人物的内心情绪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尤其那种简洁、明朗、多义和质感的句子,会不时地粘住读者的眼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