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癌重在清热解毒 现代医学认为“癌症和炎症因子相关” 不幸确诊恶性肿瘤,先做手术放化疗,这些手段都不凑效了,才寄希望于通过中医中药延长患者生命。似乎在癌症治疗领域,中医始终在扮演“绿叶”角色。湖北省中医院教授罗秀丽称,中医并非癌症患者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清热解毒治疗癌症的中医理念,和现代医学“癌症与炎症因子相关”不谋而合。 中药外敷10厘米肿瘤消失无踪 68岁的殷大成因患膀胱癌,2005年、2009年和2012年做了三次手术,膀胱全切。医生给他做了尿流改道。 2013年11月,老殷左腿疼痛,做CT发现癌症骨转移,股骨头病理性骨折,已不能下地走路。做了一次放疗,效果不明显,家属推着他找罗秀丽求助。 罗秀丽用自制药“消肿1号”给老殷外敷,三个月后复查CT,老殷股骨头的骨折居然长好了,转移癌病灶也缩小了。到目前为止,殷大成的病情控制平稳,带瘤生存。 去年春天,70岁的安季侯因胸痛喘息到医院做检查,发现直径10厘米的中央型肺癌,伴心包积液,手术已经没有意义了。家属得知实情,瞒着老人把他带到罗秀丽的诊室,要求吃中药减轻痛苦,让老人少受点罪。 那时,安季侯靠大把止疼药艰难度日,住院后开始用“消肿1号”外敷。后来他向医生反映,胸痛没那么厉害了,止疼药用得越来越少。罗秀丽安排他做CT复查,发现10厘米的肿瘤消失无踪。 在罗秀丽接诊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晚期患者,已发生脑转移、肺转移或腹腔转移等,无法耐受手术和放化疗。她给予纯中医药治疗后,生存期超过10年的共有20多例,其中10余例患者目前仍健在。 中医治癌重在清热解毒 罗秀丽说,中医把肿瘤叫做“岩”,认为内因是免疫力低下、肝气郁结所致,外因和六邪侵体、饮食环境有关。 她介绍,“岩”可能出现在任何人体部位,如肺部为上焦;胃、脾、肝为中焦;膀胱和卵巢为下焦。中医治疗“岩”,以鳖甲、海藻、莪术、三棱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药物为主,根据发病部位不同治疗方案略有不同。2014年美国癌症大会上得出共识,肿瘤和炎症因子有关,而大量临床试验证实中医清热解毒可以清除体内炎症因子,这一点与现代医学不谋而合。 出身中医世家的罗秀丽,家里堆满了祖传的古书,其中有不少手抄的孤本。2000年她父亲去世,她在清点遗物时,在一本书中发现父亲手写的“包块方”。 “包块方”组方并不复杂,只有三四味药材。罗秀丽按照处方调配药物,在临床尝试使用,发现药方消肿止痛效果出奇地好。后来,她根据反馈不断改良,形成了针对肿块和疼痛的消肿1号和针对腹水、水肿的消肿2号,如今这两副药已成为肿瘤科一块金字招牌。 罗秀丽说,无论手术、放化疗还是中医,都对特定的人群有效。即便在中医医院,医生也不会“一刀切”,一律用中医手段进行治疗,而是评估患者病情,推荐最科学的治疗方案。从这个角度,中医治癌不是患者最后一站,也不是唯一一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