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年下半年高级劳动关系协调师教材练习题解答(一)

 manmanlee 2016-03-25

 第一章、劳动标准实施管理

 

一、劳动标准的概念

    劳动标准是指对劳动领域内的重复性事物、概念和行为进行规范,以定性形式或者以定量形式所作出的统一规定。


二、影响用人单位劳动标准实施的主要因数

    影响用人单位劳动标准实施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点:

    1、劳动监察的力度

    劳动监察是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制止、责令改正和给予处罚的具体行政行为。劳动监察监督检查现行劳动法律法规在用人单位贯彻落实的情况,是保证法定劳动标准得以实施的重要手段。

    2、劳动标准的制订

    (1)劳动标准的制度过程:要科学、民主、合法,充分汲取员工的意见,采用由下至上的方式,要得到基层员工支持 ,标准更容易落实。

    (2)劳动标准的可操作性:制定的劳动标准在实用,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的劳动标准,内容要具体,员工能理解,制定要严谨。

    3、用人单位的经营情况

    用人单位的经营情况:企业经营效益好,劳动标准执行情况就比较好,经营差,很难有效实施劳动标准。

    4、劳动力供求关系

    供大于求→用人单位处于优势地位→实时状况不好;

    供小于求→劳动者处于优势地位→实时状况好。


三、我国基本劳动标准的地方差异

    (1)最低工资标准的差异:

    我国于2004年3月1日施行的《最低工资规定》第七条有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不同行政区域可以有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实际执行中,我国各地最低工资的数目及最低工资中包含的项目都有差异。

    (2)假期及加班工资支付的差异:

    对于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地方的规定也不同,有的采用劳动合同约定工资,有的采用标准工资,有的采用实际工资,有的采用全勤工资的70%。

    (3)休息休假的地区差异:

    目前我国劳动者享有的假期有10种以上,其中除法定节假日国家有明确规定外,其他的休息休假都 给了地方制定标准的权力,因此各地的标准 不一,其中婚假各地差异多达3倍。


四、简述全球化的概念及影响

    全球化的概念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 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溢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全球化对用人单位标准的影响:

    (1)降低劳动标准的竞争:全球将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转移,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我国一些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出口加工业往往依靠降低劳动标准来获得竞争力。

    (2)提高劳动标准的压力:在全球对国际劳工标准、社会责任、全球契约等国际标准更多地承认和施行的大趋势下,迫使各国的劳动标准不得不提高,这对于我国的用人单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五、简述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影响

    概念:在一定时期社会赋予企业的经济、法律、伦理以及人道主义的期望,包括尊纪守法、保护环境 、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劳工基本权利和人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它使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关注客户、社区、员工、政府、股东等利益相关方的需要。

    影响:是一把双刃剑

    1.迫使用人单位提高劳动标准,给企来带来更多的订单和贸易机会,促进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的提高,能更好的吸引人力,留住人才,提高绩效。

    2.不利因素,会提高国际市场的准入条件,形成新的贸易壁垒,提高企业营运成本,削弱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六、简述用人单位必须修改或调整劳动标准的情形

    (1)法律法规的修改:

    国家法律法规的修改导致强制实施的劳动标准发生变化,为防止违法风险,用人单位的劳动标准也应作修改。

    (2)不符合用人单位的发展需要:

    ①劳动标准直接影响用人单位的人力成本,劳动标准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②企业初期,求生存,劳动标准水平较低。

    ③企业发展期,求发展,健全劳动标准体系,保持自身的内外部的竞争力。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当劳动标准不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时,必须及时修改和调整劳动标准以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七、简述单位发展战略或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方法

    定义:单位发展战略是指用人单位根据环境的变化、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其制定和实施方法是:

    (1)开展内外部战略环境分析。

    战略环境分析是战略制定的基础,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能力分析两大部分。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宏观环境分析和行业环境分析。内部能力分析主要是对单位的内部价值链进行分析,确定内部能力的重大提升方向。

    (2)制定总体战略目标与思路。

    在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单位中期战略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形成中期发展目标后,明确实现单位发展目标的手段和途径,最终确定综合战略思路。

    (3)编制战略措施规划。

    思路确定之后,制定落实思路的关键措施并进行措施的规划分解。战略措施规划就是将目标实现的关键方面层层分解为战略行动,包括战略关键措施、主要工作、主要行动。


八、简述用人单位劳动标准与单位发展战略规划之间的关系

    (1)单位发展战略为制定劳动标准确立了核心思想。

    单位发展战略描述了用人单位的发展目标,行动向导,引领制定劳动标准的方向。

    (2)用人单位劳动标准是实现单位发展略的重要保证.

    劳动标准通过规范员工的行为,营造良好的内部工作环境和秩序,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创造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是实现单位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