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病的时候妈妈最难受,真的希望能够代替他啊,尤其是那么小的宝宝难受也不会说,生病的时候不好好吃饭不愿意喝水,当妈的心都要碎了。宝宝发烧的时候妈妈就更担心了,除了要护理宝宝,还得抗住焦急的家人的支招,腹背受敌心好累……
#一起来玩萌芽科普群#之会跳舞的蒲公英群的学霸博后@萌萌妈用她超强的信息整合能力,综合了十多篇知名儿科医生关于发烧的文章,梳理出这篇超全面的宝宝发烧护理要点,对付发烧这头小怪兽,看这一篇就够了!
一、发烧是什么?宝宝为什么会发烧?首先明确一点,发烧不是病,而是疾病的一种症状,更准确地说,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因为病毒和细菌等微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把繁殖的最佳温度定在了人类的正常体温范围;而人类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进化出了发烧的功能,发烧的时候体温升高,不再适宜病毒和细菌大量繁殖,因此发烧反而是人体对抗感染的防御措施。 不用一看到宝宝发烧就手忙脚乱贴这个绑那个擦澡打针挂水,其实反而是在帮倒忙。给宝宝吃退烧药只是为了让宝宝舒服一点,吃过药退了烧几个小时后又烧起来了也很正常,不是因为退烧药没用,而是病程还没有结束,身体需要用发烧的手段继续对抗病毒和细菌的侵袭。 参考资料: 《孩子发烧与淡定》@京虎子 http://weibo.com/p/1001593901370683007555
二、发烧护理的十大误区1、关注体温多于精神状态
!精神状态最重要! !!精神状态最重要!! !!!精神状态最重要!!!
温度高低并不代表疾病的严重程度,低烧可以是一场普通感冒,也可以是可怕的细菌感染;高烧可以是纸老虎般的幼儿急疹,也可以是传说中“烧傻了”的脑膜炎(但并不是发烧引起了脑膜炎,而是脑膜炎引起了发烧哦!)。无需过于纠结传说中需要喂退烧药的38.5度,相比温度计的示数,宝宝如果能吃能睡能蹦跶,那就不用怕;如果精神萎靡,呼吸困难,可能38度就要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2、酒精擦浴降温
千万不能给宝宝酒精擦浴!不管是工业的还是医用的,酒精经过婴幼儿皮肤吸收和呼吸道吸入都会导致酒精中毒,有致命的风险!另外,温水擦浴也不推荐,因为宝宝在发烧时候本来就觉得冷了,再脱光了擦身会舒服吗?
参考资料: 《孩子发烧首选物理降温?》@小儿外科裴医生 http://weibo.com/p/1001603748631797757514
3、自行交替使用退烧药
不建议家长自行交替使用两种退烧药,有可能导致喂错药而导致药物过量,引发潜在的药物副作用。记住一点:吃退烧药是为了让宝宝舒服一点,不是为了退烧而退烧! 参考资料: 《交替使用退热药物?No!》@请叫我二喵居士 http://weibo.com/p/1001603884952621043241 4、把睡着的宝宝挖起来喂退烧药
除非是41度以上的超高热(极少见),不需要把睡着的宝宝弄醒喂退烧药。吃退烧药的目的是为了让宝宝舒服一点,多休息也有助于身体健康的恢复。
参考资料: 《AAP Issues Advice on Managing Fevers inChildren》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https://www./en-us/about-the-aap/aap-press-room/pages/AAP-Issues-Advice-on-Managing-Fevers-in-Children.aspx 5、贴退热贴、湿毛巾裹腿
退热贴是传说中的智商税产品,就这一小块凉凉的凝胶能退烧?更何况还有导致皮肤过敏的风险。“德国妈妈都会”的湿毛巾裹腿大法倒不至于过敏,而且还能给家长带来一种“起码我做了点什么”的心理慰藉,只不过……并没有什么用。 参考资料: 《退热贴能退热吗?》@小儿外科裴医生 http://weibo.com/p/1001603747200764147360 《“湿毛巾裹腿退烧”为何如此神奇?》@小儿外科裴医生 6、灌肠退烧
不要再去小诊所给无辜的宝宝灌肠退烧了!!!
药物灌肠可能造成穿孔、出血等肠管损伤,还可能改变肠道正常菌群环境,诱发肠道感染,长时间保留大量液体灌肠还可能导致孩子水电解质紊乱,甚至死亡! 参考资料: 《扒一扒'灌肠退烧'》@小儿外科裴医生 http://weibo.com/p/1001593805119450878980
7、为了预防热性惊厥喂退烧药
热性惊厥和宝宝的体质有关,主要发生在体温的变化阶段。事实上过去“高热惊厥”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并不是高烧引起惊厥,相关的临床研究也没有证据支持吃退烧药可以预防热性惊厥。 参考资料: 《详解热性惊厥》@卓正儿科陈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c89fb9d0101vawq.html 那万一发生热性惊厥了怎么办?看图学习: 图片来自@医生妈妈欧茜
8、上医院要求打退烧针、打点滴
常用的退烧针有三种: (1)赖氨匹林针,可能导致致命的瑞氏综合征(Reye syndrome)。 (2)复方氨基比林针,因为潜在的造血系统毒性,大部分国家早已淘汰。 (3)地塞米松针,属于激素,虽然能迅速降温,但它会抑制免疫功能,使致病菌趁机生长繁殖引起感染。
参考资料: 《儿童不要打退烧针!》@翟医师 http://weibo.com/p/1001603789420514923915
打点滴主要适用于无法进食、严重的脱水及细菌感染等情况,输液不会让病好得更快,切记: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
参考资料: 《孩子发烧十大误区,你犯过几个?》@小儿外科裴医生 http://weibo.com/p/1001603871126903455822 9、自行购买抗生素服用、吃中药
自己购买抗生素喂给宝宝,吃中草药、中成药都不可取。发烧不是一种病而是疾病的症状,很多能自愈的病也表现为发烧,其实并不是中药起了作用,而是宝宝自身的免疫力在战斗。
抗生素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事实上即使是细菌感染也不一定要使用抗生素,而中药并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毒理研究,副作用、禁忌、不良反应等都是“尚不明确”,这样的药还是不吃为好。
10、不淡定
在发烧面前,最重要的其实是保持冷静,着急忙慌扛起娃就送医院不可取,去医院反而可能感染其他病毒。 国内的实际情况是,到了医院,人挤人不说,排了几百号终于等到了,医生不分青红皂白就来个抗生素 抗病毒药 中成药 输液(甚至输中药注射液)的大包围治疗,花了大笔冤枉钱不说,娃还平白无故受罪,更承受了很多没有必要的药物副作用。所以一定要保持冷静,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事实上除了后面说的几种必须去医院的情况,大部分发烧都可以先在家观察护理。 三、发烧的家庭护理 1、多休息,多喝水,提供充足的水分(6个月以下的宝宝多喝奶,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选择喝水、稀释的果汁或者口服补液盐)。 2、不要捂汗,少穿少盖,太热可以开空调。 3、如果宝宝烧高了难受可以给退烧药,药物退烧是首选。 四、必备工具1、体温计
常见的体温计有耳温枪、电子体温计、水银温度计等。由于存在汞中毒的风险,不推荐使用水银温度计。
耳温枪适合喜欢乱动的熊孩子,但是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哦! 一岁以下的宝宝需要把耳朵往后拉,一岁以上的宝宝则需要在往后拉耳朵的同时向上拉耳朵,才能拉直耳道,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电子体温计的准确性最高,但由于测量需要一定时间,如果宝宝不配合就不容易测准。四岁以下的宝宝不适合采用经口测口温的方式,可以选择经直肠测肛温和经腋下测腋温的方式。
测腋温比较简单,测肛温可能家长就发怵了,呃,我不敢啊,肛温怎么测啊?
测肛温的方法:在电子体温计的尖端和宝宝的肛门口抹一些凡士林,让宝宝趴在膝盖上,将体温计插入肛门约2.5厘米。如果是小于六个月的宝宝,插入1-1.5厘米即可。扶住宝宝和体温计直至测量完成。
参考资料: 《宝宝发烧怎么办——儿童发热的家庭护理》@培儿屋儿科医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96b5d5201011zrp.html 还是要多说一句,与其纠结于怎么样才能精准地测量体温,不如多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如果宝宝能吃能玩,就不用管现在到底是38度4还是38度6。
2、退烧药
退烧药的选择很单一,只有两种可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如果宝宝在呕吐的情况下无法口服退烧药,可能需要使用直肠栓剂。要选择成分单一的退烧药,不要给宝宝吃复方感冒药。
3个月以上宝宝可以应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应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按照说明书,根据宝宝的体重来决定用量。但频繁呕吐、腹泻、明显脱水的宝宝不适合吃布洛芬,以免造成肾脏的损害。
五、发烧的异常情况最后,强调一下必须去医院的几种情况:
1、不到三个月的宝宝,体温高于38℃; 2、宝宝精神状态不好,对周围事物表现淡漠,眼神呆滞、呼吸困难等; 3、宝宝发烧的同时有头痛、颈部僵硬、抽搐、喉咙痛、耳朵疼、身上出皮疹,反复呕吐、腹泻等症状; 4、2岁以下的宝宝持续发烧超过24小时(持续是指吃退烧药也无法降温),2岁及2岁以上的宝宝持续发烧超过3天; 5、体温反复超过40℃。 6、尿量大幅度减少、哭泣时没有眼泪。 7、皮肤出现紫斑,嘴唇、手指、脚趾发黑。 如果出现了家长无法判断的情况,还是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