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种鉴定达人是如何记住哪么多物种的?有没...

 pgl147258 2016-03-25

分类学学好的基础就是“记”字,离开了这个字,啥也做不成。但是也得有些技巧,否则光我国的高等植物就3万多种,都记住,不太可能(当然,不排除天赋异禀的人)。

第一,最最最起码的,知道植物各部分的名称。分类是对比的学问,如果都不知道,哪是鼻子哪是嘴,那还怎么认识一个人。如果,一说花瓣、萼片、花托你就晕,那还是去看看艺术插画吧。

(你知道这个苔藓每部位的名称吗?)

第二,你得记住科的特征。科是个很重要分类阶元。每个科都有自己的特征,比如天南星科的佛焰苞(红掌那个花瓣),比如兰科植物的合蕊柱,十字花科的四强雄蕊,木犀科的二雄蕊。只有判断了是哪一个科,才有可能继续往下查。否则,植物志就是本废书。


(油菜花上有明显的四强雄蕊,是哪个科的?)

在我刚刚接触植物学的时候,从零开始用植物志的检索表,把不认识的植物,从纲检索到种。结果发现,根本就检索不下去。
务必记住,植物志只是一个佐证的工具,并不是智能检索系统。通常是在属以下鉴别时,植物志才真正有用。

第三,要熟悉周边的植物。知道它们的科属。这是你以后鉴别时重要的参照物。比如,给你个狼的图,你自然把它先往狗身上靠,而不是分到“喵星”去。利用这个参照物,我们通常会将植物定位到科,甚至是属,这样就很容易检索下去了。


(月季花超常见,所以到野外看见此类花,八成就是蔷薇科的)


第四,经常翻植物图鉴(或者泡论坛),没事的时候就随手拿来翻,让里面的名字和图,在你的脑子里建立联系。翻着翻着,就熟悉了。


第五,有机会经常去实践。实践出真知,这话在植物分类学上也一样正确。看图,查植物志,都不及看看实物有用。有些植物有特殊的触感或者味道,会让你一下子深刻认识这种东西的。


(这些酢浆草就在你门外,凑近两次,你就再也忘不掉了)


这是一个非常长期的积累和实践过程
从我刚刚熟悉昆虫分类 到后续的考察 认知 至今算起来都有七年了

先列一个数据 世界已知植物(包括细菌在内)的已知种类为33.5万种左右
鸟类9000多种 昆虫300-1000万种 数据还在增加
而中国植物约三万种以上 鸟类1200多种
昆虫至少在100万种以上 数据也还在随着研究迅速增加

昆虫鉴定的难度 疑点在哪里
又要如何去认识 我先挖个大大大坑 晚点再补图文的

继续说哈~由于我自己并不是昆虫分类学方向的
所以还真觉得有点愧对“鉴定达人”的称号
而真正的昆虫分类大牛木有我这么闲泡在网上回答问题。。。
昆虫这个庞大的家族种类多到什么程度呢
可以看看中国昆虫爱好者论坛做的分类概述(是在完善中的,目前还没做完)
http://www./index.php?act=classify
共收录了30多个目
比较齐全的是鞘翅目 可以点开鞘翅目前的那个+号 逐层展开
最后你会发现竟然这一个目下面就有多达118个分科(实际数量会更多点)
鳞翅目下面有88个分科 科下的种更是恐怖
仅鳞翅目夜蛾科 中国动物志就收录了502个种。。。
所以研究昆虫分类的研究生有时候做昆虫一个属就够毕业的了
一个厉害的昆虫分类研究学者 会对自己做的科属比较了解
但绝没可能对其他所有科属都了如指掌 哪怕有时候分科都会出错
毕竟昆虫太变态了 有的互相模拟 有的奇形怪状超乎想象(这也是我喜欢昆虫的最大原因,永远能发现你没见过的,永远给你惊喜)
这里突然想到了变态 变态也是鉴定昆虫的难点 随便拍到的照片还不一定是成虫
有的是幼虫 有的是若虫 有的是稚虫 有的幼虫突然到了末龄会变样。。。都给鉴定增加了新的难度

说到这 估计很多人都有“救命啊,怎么学啊”的感觉。。。
正儿八经的分类学你学不来的 也别指望了
让我去对照动物志夜蛾科对蛾子的生殖器我也会抓狂的。。。
对于多数人来说 基本上达到博物爱好角度的认知就差不多了
简单说 就是拍到了 看到了 基本知道是什么种类范围内的就OK了
那既然昆虫那么多类 又从何认起呢 歇会 继续挖坑

1、初阶
回想自己06年刚刚在实验室接触昆虫分类的时候,源自师兄在福建梅花山考察几个月带回的一堆标本。那堆标本真是开了我的眼界,那个时期我连步甲都不认识。根据老板介绍。我们请来上师大参与编写《多彩的昆虫世界》一书的师兄来给我们指导。他来看标本,他说名字我来记录。然后就有了最初阶段的认知。

《多彩的昆虫世界》是初阶阶段最适合的一本读物。全彩图,分类详细,鉴定靠谱。可以有个最直观的认知,每个目的昆虫大概都是什么样,有哪些科和种。

昆虫的认知,应该是从目开始的。比较直观的是螳螂目、蜻蜓目、蜚蠊目(即小强)、虱目、啮虫目等。然后能知道甲虫属于鞘翅目,白蚁是等翅目(前后翅一样),蚂蚁蜜蜂是膜翅目(翅膀透明膜质),蝽蚜虫蝉是半翅目(蝉过去属于同翅目,现在已经合并到半翅目),苍蝇蚊子是双翅目(后翅退化成平衡棒)。。。类似的,不列举了。基本上就能划定它的大方向,为下一步的认识提供最基础的资料。

这个阶段如能在基本知道的情况下配合野外观察是最好的,如果野外观察还有对昆虫一定了解的朋友一起带着会更好。或者带上相机,多角度镜头记录再回来问。07年全年我因课题需要在崇明进行了每月一次的昆虫多样性调查,同行的还有上师大的另外一位师兄,有他的指点,迅速提高了我对昆虫的认知。再就是中国昆虫爱好者论坛,专业人士多,板块明晰靠谱,多看看精华帖能学到不少。

这里推荐一下朋友肘子(不是方舟子)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几年记录的昆虫整理的视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t6cxxSvRd4/?resourceId=0_03_05_02。虽然鉴定也很简单,图片也是简单记录,但贵在坚持观察和发现身边的各种生物。

另外能知道一些昆虫习性,也能初步鉴定昆虫。举个例子吧,植物上或者墙壁上常会出现的小土包,这个就是蜾蠃(念果裸)的巢,它是一种蜂,属于蜾蠃科。诗经里有“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即古人认为蜾蠃会帮一种螟蛾喂养它们的幼虫。当然事实并非如此。蜾蠃是在产卵期筑巢,然后衔来蛾的幼虫塞进巢里喂自己的幼虫。

配合多信息,蜾蠃这个物种印象就深刻起来了。

最常见且近似种不多的昆虫是可以对照图鉴,看图片鉴定的,比如半翅目蜡蝉科的斑衣蜡蝉

特征十分鲜明,成虫翅灰色上有黑色斑点。1-3龄若虫黑身白点,4龄若虫红色嵌黑白点。

在观察记录加看书的情况下,如果能对部分科有印象。能判定昆虫的科,已是一个大大大的进步。有的昆虫科的特征是很鲜明的。如鳞翅目的天蛾科。图上是芋双线天蛾和夹竹桃的幼虫,可以发现它的尾部有一个尾突,这就是天蛾科幼虫共有的特征。看到有一根尾突的幼虫,谷歌天蛾科幼虫或许就能发现是谁了。且这两种幼虫都好认,一个是黑色上有黄点。一个是黄色头上有荧光蓝两大点。

另外天蛾科成虫都是身体粗大,翅呈三角形平铺,形状都差不多,还是列芋双线天蛾和夹竹桃天蛾的成虫说明。

2、进阶
之前说认到科就已经不错了,事实上普通爱好者认到科也就差不多了,科名基本上可以给不认识的人一个基本认知。如:这个是虎甲(虎甲科),这个是锹甲(锹甲科),这个是蛱蝶(蛱蝶科),这个是扇蟌(扇蟌科),这个是蜾蠃(蜾蠃科)。。。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已经觉得很厉害了有木有~

定种来说,之前说了,初阶可以看照片辨识一些常见数量多和近似种不多的物种。
如果你达到了初阶,那切记不可仅仅看照片就来定昆虫的种。
举个例子吧(图片部分来自网友sunwenhao90)

看照片我觉得都是一种,你们觉得呢?如果手头有简易图鉴,很多图鉴中都会出现黑白相间的中环蛱蝶。那是不是就不假思索的定为中环蛱蝶了呢?
实际上图片上是四个种,分别是断环蛱蝶、卡环蛱蝶、娜环蛱蝶、小环蛱蝶
这种情况看一张倾斜角度的照片能定吗?没有《中国蝶类志》级别的工具书敢定吗?
但是如果你能知道这些都是蛱蝶科,如果能知道环蛱蝶(属)就已经很厉害了。
《中国蝶类志》是目前蝶类最齐全权威的一本参考书,有上下两册,价格不菲。
如果你实在对蝴蝶很有很有很有很有兴趣,可以去买一本。
如果想对蝴蝶简单了解,《常见蝴蝶野外识别手册》《香港蝴蝶》也可以。
如果想了解蜻蜓,简单的可以买《香港蜻蜓图说》,目前看到的比较靠谱的图鉴
说实话 昆虫种类繁多 优秀的专门类别的彩图鉴很少 港台的普遍做的比国内信息准确又精美 就是难买一些
对于博物爱好级别的来说,有靠谱的图鉴比较重要。专业的动物志,看描述和内容还有手绘特征图你都能晕了,除非你是已经对某一类群了解很多很多,想深层次研究搞懂级别的。
另外在彩图鉴缺乏的情况下,好帖子也是要推荐一下的
比如:常见星花金龟识别http://www./bbs/viewthread.php?tid=59411&extra=page%3D1 从这个帖又可以看出看图鉴定种的不靠谱
白星花金龟和凹星花金龟外观非常像,体色变异多,不同产地颜色有挺大差别。分清楚不仔细看实物是不行的。
北京蜻蜓目索引:http://www./bbs/viewthread.php?tid=13509&extra=page%3D1
北京天牛生态图系列专辑:http://www./bbs/viewthread.php?tid=857&extra=page%3D1%26amp%3Bfilter%3Ddigest
脉翅总目分类概述http://www./bbs/viewthread.php?tid=37827&extra=page%3D1%26amp%3Bfilter%3Ddigest
其他的自行搜索吧

如果到了进阶阶段,身边的物种已经满足不了好奇心了。可以走出去,走走周边的保护区或其他山区,会有很多惊喜。这就是我08年至今一直持续做的事情,走了百山祖、天目山、猫儿山、天童山、尖峰岭、南岭、支提山等地方,每个都能给人新的惊喜。只有见得多了,直观用眼去认识了,感受了,才会留下深刻印象。亲眼见过查过的种类更容易被记住。

话说我兴趣很杂,所以什么都想了解,多认识点。所以不限于昆虫,其他比如植物两爬蜘蛛也能认点,只是没有那么专业。方法都差不多。
总之,多观察、多记录、多看书、多看好贴、多自己搜索,持续积累下去。


11 1

fengfeixue0219植物分子生物学博士

2012-05-28 00:01

头一个就是@的我,结果是最后一个回答,好汗颜啊。

其实最主要的上面几位高手都已经回答了,的确也像他们所说的那样,累积和实践是重要的。

就拿我个人来说,其实我本身也不是做分类的,而是做分子生物学的,分类对我来说主要也是一个爱好而不是专业,“鉴定达人”这个头衔也实在是配不上。我觉得,就一个爱好来说,重要的是一个培养的过程,不要一开始就想的太难,或者一开始就目标定的太高,这两个极端一个开始就造成畏惧感,另一个容易造成挫折感,都不利于培养好这个爱好。

我对分类感兴趣是从高中开始的,最初的动力就是觉得能认清周围的动植物的属性和归类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试想一下让它们一个个坐到它们应有的位置上的感觉)。最开始是生物竞赛培训过程中有老师带领着认,从校园花坛里最常见也最少的几十种植物认起(当然需要有一些理论基础的,比如各部分名称之类,这个是很重要的),分清和记清常见的科的特征。然后开始学习用一些工具,比如检索表之类,将不认识的植物查清,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归纳和理清科属特征。一些口诀也是可以参考用的~

上面主要是纸头上的工作,在做好上面几点之后,就可以走出去,认识自己所在城市甚至近郊的物种,同样可以采用上面的步骤,看-认-查-记。一步一步归纳起来,逐渐系统性的累积起来(分类学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学科了)。
当然最后最好看到一种物种,就能根据其特征直接反应出它所在的阶元(植物认到科、动物认到目),然后用好的工具书进一步向下查,最后确认到属或种。此外,如果能做认清阶元这一点,在网络上(特别是google搜索)上,也能来进行图片搜索,查找最接近的物种,这个方法稍不精确,但更方便。

最后就是多交流啦~特别是上面那些专业人士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