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学之思》

 昵称1297235 2016-03-25

 应当说,这是一本解读阳明学很有深度的著作。作者从心体与性体、心与物、良知与德性、人与我、本体与工夫、知行合一、言说与存在等关系和范畴出发,深入剖析了阳明哲学的内在蕴涵,引人入胜、拓人思路。

 

阳明学与朱子学同属“希圣之学”,与朱子不同的是王阳明的关注点由性体转向了心体,强调心体的重建,强调个体及其情感、意志的作用,强调人应当在自身存在与世界的关系中来考察世界,强调化天理为良知、化良知为德性、化德性为德行。

 

心与理:理主要是外在于个体的天道与人道,它作为超乎个体的规定具有普遍的品格,与之相对的心则是内存于主体的个体意识。“心即理”,一方面理向心内化,一方面,心外化为理,即表现为“在物”的过程,两者形成普遍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心与物:意之所在即为物,是通过心的外化赋予存在以某种意义,由此建构主体的意义世界;所谓心外无物,是指本然之物进入意义世界、相对于主体才具有现实意义,是一个本然的存在成为意义世界中的存在的过程,强调的是主体(我)在意义世界建构中的作用。一为“自在”,一为“为我而在”。

 

良知与德性:完善的道德行为总是理性的判断、意志的选择、情感的认同之融合。如果说更改的评判赋予行为以自觉的品格、意志的选择赋予行为以自愿的品格、那么情感的认同则赋予行为以自然的品格。

 

本体与工夫:先天之知只有通过后天的致知过程才能为主体所把握,致知过程又受良知的制约。再者互为前提,经过这一动态过程,先天之知(本然状态)变为后天的明觉之知(明觉状态),即“知”通过“致”方能实现其为实有诸己。从本体说工夫,必须设定本体存在,从工夫说本体,便不能把本体说成既成的存在。

 

知行合一:即良知的体认于内和良知的推行于外的统一,其基础是践行。

 

所谓本体,是指人类的精神发展形态和以真理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人类认识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