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史系列· 第五篇拜占庭艺术

 七紫 2016-03-25

话说这是一个五句话的曲折坎坷的历史故事……

330年,多次内战胜利后成为罗马帝国唯一统治者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将罗马帝国中心从罗马转到君士坦丁堡,又名拜占庭。

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约公元272-337)

393年,基督教发展壮大,确定为国教;

395年,罗马帝国不堪外敌侵扰“分而治之”将帝国一分为二,由此罗马帝国分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和西罗马帝国两部分。

476年西罗马被打成植物人,基本宣告死亡;

经过战争夺权的东罗马,采取中央集权和工商业发展,孕育了拜占庭文化。

 

今天我们来聊聊,被称作罗马古典文化和文艺复兴桥梁的拜占庭艺术。看拜占庭艺术在早期、中后期、末期的具体表现和作用。

拜占庭艺术的总体特征

古希腊艺术和罗马艺术的融合(见第二篇、第四篇),具有东方的寓言色彩,象征主义明显

作品中强化基督教元素。

基督肖像是拜占庭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图中的基督身着黑袍,左手食指和中指上扬祝福着什么,右手拿《圣经》 ,背后圆弧形的图案,好似太阳,又像基督自身散发的光芒。

基督普世君王图标(公元500年)圣凯瑟琳修道院-西奈山-埃及

位于西奈山,圣凯瑟琳修道院另一幅基督肖像。这幅图中,基督左手的两个手指上扬手势更清晰,右手中的《圣经》被翻开显示出神的旨意,象征神的预言。

具体来看,拜占庭艺术大致分为3个时期

迁都至7世纪初,为拜占庭艺术的初期的黄金时期;

841-1261年,经历了宗教偶像破坏运动后形成了中期艺术;

随后一直到1453年东罗马灭亡,都属于晚期艺术的繁盛时期。

拜占庭艺术在珠宝、绘画、雕塑、建筑等各个领域绽放光彩。

珠宝:做工精美的拜占庭艺术手环(约公元500-700)

绘画:现存于拜占庭研究所的壁画

雕塑:青铜雕塑皇帝君士坦丁碎裂复原的“巨型手”,高5英尺(约152.4cm),继承了罗马艺术的宏大视觉效果。

建筑:教堂是考察拜占庭艺术的重要证据,不论是墙上的浮雕、壁画还是建筑造型风格,都可以最大程度真实的向我们反映东罗马生活水平和思想精神。

维塔莱大教堂(SanVitale 音译 约527拉文纳-意大利)

由于中后期区分痕迹不明显,可以将拜占庭艺术主要分为早期和中后期,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特点:

古典主义的写实再现,让位给抽象和装饰性的新风格。

    这个在早期教堂建筑及其壁画,装饰雕刻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小块彩色玻璃和石子镶嵌而成的建筑装饰画,是教堂内部主要的装饰形式,不拘泥具体的现实再现,从形式感和整体构图考虑,华丽的颜色和象征手法被大量运用。

圣维涛教堂镶嵌画(查士丁尼一世主建)

光亮透过教堂的玻璃,散射出金色耀眼的光芒,犹如置身神界,给人好似圣人渡着金光马上要从中走了出来的遐想,以此有助于基督教教义传播

如此似梦非梦的“仙境”,仿佛世间真有神的存在,统治者坚持以教堂为媒介,促进基督教的传播,稳固统治。

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教堂。在拜占庭雄厚的国力支持之下,由物理学家米利都的伊西多尔及数学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设计的这所教堂在公元537年便完成了其建造,为当时世界最大教堂。

索菲亚大教堂(公元532建造)

教堂四处可以看见基督教的符号标记,柱子上圆饼形上的图案尤为明显。

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在教堂内,一观教堂整体风情。

颜色是拜占庭艺术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紫红色暗示基督的权威,同时也是皇族服饰的颜色。

画面中的女子头戴珍珠、钻石制成的华美饰品身份尊贵,衣服为皇族特有的紫红色表明为皇室贵族。

提奥多拉(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妻子约500-548)


中后期特点

拜占庭艺术精神内涵中包括一种强烈的秩序感和等级区分意识。

 

秩序感:东罗马时期,研究数学和纯粹几何学为科学的至高门类,精准的对称和谐被认为可以调和并整合基督教体系中相冲突的观念,达到精神和灵魂的协调统一。

可以看到下面的三折浮雕,第一、三折的神采取“四对四”人物对称形式,主折中以十字架的基督为中轴线,受难的执行者,见证者以及基督头顶的天使都有序排列。

在这幅雕像里,我们也可以看出“精准的对称”美。

延伸到女性形象,“精准的对称”也十分明显。

等级区分意识:主要体现在基督的形象渐次变化和圣像两点上面。

基督的形象渐次变化指基督面部胡须逐渐增多、更显成熟并直视观者。

期基督形象(约5世纪前)

13-14世纪左右基督的形象,较上一副5世纪前的画相比,面部胡须明显增多,五官立体,目视前方,人物更显成熟、坚韧。

另一个等级区分的重要作品形式是圣像,圣像一词来源于希腊语eikon(肖像),在拜占庭艺术中指人类和神界的关联物,常用于各种礼拜仪式。

典型代表作《天堂之梯》,将梯子在画面中构成一条对角线,顺着梯子的上方和下方,可以看见天堂和地狱,寓意在基督教信仰面前,动摇的人将被恶魔捕获坠入地狱,而坚定的人将获得基督引领,进入天堂。

《天堂之梯》(约12世纪圣卡特琳娜修道院-西奈-埃及)

12世纪开始活跃的俄罗斯诺夫哥罗德画派,延续了拜占庭圣像技法传统,并使用了平面形式和更亮丽的颜色,材料创作也由木板与颜料拓展到象牙、大理石、金属和仿制品。

现存于俄罗斯博物馆(14世纪晚期-15世纪早期


画面采用了橘、黄、红,绿四种鲜艳的颜色,同时基督教徒的服饰也由黑变成绿色和红色鲜艳颜色为主的色系,极大改变了之前颜色的使用方向。

拜占庭艺术时期,象牙是最受欢迎的贵重材料。不仅用于宗教,也服务于世俗,被制成圣像、圣像匣、执政官任职铭牌、首饰盒等。

圣像(约10世纪中期)

战士和舞者的棺材(约11世纪)

书籍(约14世纪)

工艺品

拜占庭艺术末期,出现了乔瓦尼·契马布耶(约1240-1320)之类的画家,背弃继承传统,转投自然主义。代表作《圣母怀抱圣子》,追求人物表情姿态更自然。

《圣母怀抱圣子》(约13世纪末

拜占庭艺术是统治阶级宣传基督教义的强大工具,前期政治较稳定,兴起抽象风和装饰性风格,后期战局不断,政治风雨摇摆,渐渐加强秩序感和等级区分意识,企图用艺术钳制人民的思想。同时伴随着基督教的发展,宗教活动的延伸,传入俄罗斯形成新的流派。末期出现的自然主义,反映了艺术家内心渴望自由,关注人本身,关注生活的思潮萌芽。

 

这是一个王朝的陨落,也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而艺术永垂不朽,生生不息。


(备注:耶稣是《圣经》中所预言的救世主,又称基督,是神的儿子,常被称为“耶稣”。耶稣和基督为同一人,为方便读者阅览行文中一律使用“基督”的名称


行文有误之处,还望勘误、指正。

 

(资料图片部分来源网络)

本期编辑:意匠工作室 Starr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