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巫”字探源

 游神2005 2016-03-26


巫字,在中文里表达的是一门行业。不过,它在各时期表达的行业功能不尽相同,其行业功能大致分四个时期。
1、        甲骨文时期
2、        金文时期
3、        小篆时期
4、        许慎到现代时期
从小篆—许慎—现代,巫字的字意是清晰的,表达的行业是无误无疑的。巫:男觋女巫。根据现代男觋女巫的功能和做的事,这一行业的功能可分为:
1、        装神弄鬼。
2、        用身体功能给人医病。
3、        预测功能,即对人、事的过去未来测量。
现代的男觋女巫除了装神弄鬼是骗人外,用身体功能治病的能力是真实的,能预测过去未来也是真实的。
用身体功能治病不是男觋女巫能请神邀鬼弄来的功能,它是用气的功能治病,这种气治病在气功界明确展现出来。气功中的一种功法自发动功的动作,与男觋女巫中起乩神鬼上身的动作差不多。颤抖、无节律舞动、跳动、唱歌、口念念有词等等。刨除男觋女巫请神邀鬼这骗人把戏给人治病功能,就是气功治病。
一般练气功有得者,也是有预知功能,只是功能不稳定,男觋女巫的预知功能也是不稳定性的。预测不出来,就采用术算界惯用的辨颜观色忽悠问事的事主。
金文时代,巫与甲骨文差不多,字体没有变化,但是其行业功能与医师有了交并。
比如: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这个“巫医”有的解作巫师和医师,其实它就是一种职业,医。在金文时代,巫己经发展到巫与医结合一门行业。
“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
——<内经灵枢五十八篇。贼风>
金文后期的巫字也发生很大的变化,是医巫结合体。
金文有 ,毉、醫。金文的医字是三个字组成的,说明它的功能较多。医、殳、巫(酉)三合一。
甲骨文时代,医与巫是分离的。它们虽然同是治病救人,但是,所用方法不同。同样,治病的科目不也不同。
医字甲骨文: attachimg]10793[/attachimg]

匣里盛着矢簇,意思取出的矢簇之类盛在匣里。指的是治疗刀伤剑矢的医生,这是现代的外科医生的职能。
甲骨文时代的疾、病是内外对应。
甲骨文没有“病”字,是“疒”。
甲骨文疾:

   
箭矢刺在人的身上,说明是外伤,现代医学上的外科。
甲骨文疒:

   
人躺在床上,或人躺在床上发汗。说明人的五劳六损疾病,是现代医学上的内科。
甲骨文殳:

很明显是一个人举着仪仗,金文后殳成为一种兵器。没有刃,以撞击或前导作用。这样击中人体就使人产生内伤,与大锤功能相近。
金文时期的医:毉、醫。
医,治外伤。殳,治内伤。巫、酉,治五劳六损病患。
酉:指盛酒的器具,上古认为酒能治病。<内经>“素问”十四篇<汤液醪醴论篇>,就是描述制酒材料和方法,酒浆治病功能。
这样金文时期的医师是指治疗内外伤科、内科职能。它与甲骨文时期有较大的分别,甲骨文时期内外伤科是医师的职能,内科是
的职能。
从金文的“毉”字里可以看到巫字的痕迹,说明金文以前巫是有医的成份。从西周到战国时的文献,也可以看得巫与医直接相联,甚至巫就是医,比如医学经典文献<内经>“先巫者”,就是把医与巫直接挂钩。
但是,巫治病救人与医治病救人不同。
巫是用身体功能治病救人,从现代的男觋女巫治病方式也可以看到上古时巫的治病方式。这种功能是气的功能,现代气功利用外气治病救人一样的功能。
医是用药物、针石治病救人。
药物、针石治病救人应与上古
时代一起形成,药物治病救人不是秦汉后才有的。很多医学文献认为中医药学<神农草本>是汉时作品,那么大一本药学专著,汉时的出品,这个人必然著名,且会在史料记载,因为秦汉后记史己经普遍性了。<神农草本>应是上古时的药学专著,与上古医师同时代出现,上古己经有医师,也就有药学了。上古的 治病救人与药物、针石治病救人是分离的,相同的职业,不同的治病救人方式。这种同职业不同诊治方式到现在一样分离,比如现代的气功师治病救人与医师治病救人,同工不同方式。殊途同归也,但是,他们的理论核心是一致的,即以气为生命构成,治病方式是理气、补泄气。剥除现代男觋女巫装神弄鬼成份,其治病那部分也与气功师治病方式一样,发外气施于人疗病。

确认了巫、 以身体功能治病,它是一门职业。这样就可以容易分析“ ”构字的理义和源流了。

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兩褎舞形。與工同意。古者巫咸初作巫。凡巫之屬皆从巫。——许慎<说文解字>“巫”字。

这是“巫”字解字标杆,所有学者解“巫”字都是从许慎释“巫”原理发展,然后找理由附会许慎的“巫”解。
许慎解“巫”,是以小篆解“巫”的。
“巫,小篆之仍古文者也。古文不从小篆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这里段氏就加注说明,许慎的“巫”是以小篆解字,许慎说文解字叙也说到是从小篆解字。
但是,民国以后,甲骨文的发现,“巫”甲骨文与小篆相差甚远。不用专家分析点评,常人也看得出它与小篆不同一个字。
许慎与甲骨文时代相差1000多年,许慎时代是见不到甲骨文的,甲骨文在上世纪20年代左右才出土。许慎时代能见到的是小篆、大篆(古籀文)、金文。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所说的小篆前的古文是古籀文,古籀文的“巫”字与小篆“巫”相差很大。
小篆的“巫”与古籀文的“巫”不相同,金文的“巫”与甲骨文的“巫”相同。那么,用许慎解“巫”的释词来解甲骨文的“巫”字是牛头不对马嘴的。

1、巫与舞佯谬
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 。
——<周礼。春官>
<周礼>一书作者虽为周公,但是,其传世却在西汉。那么完整的一部官方结构书籍从周公著述到西汉才出现。明显西汉人写的托周公的名,这是中国古代使书重要得以传世的惯用方法。且西周时是封建制,官僚体系很简单化。其<周礼>却把西周的官僚体系分为六官制。大小官员七十多,在封建是没有这么宠大的官僚体系的,只有秦后的中央集权制才有六官体系。
所以,“帅巫而舞雩”不会是周时的事情。同时,春秋以前的所有文献,也没有在祭祈中有巫师带领群巫舞蹈的记载或是巫舞的记载。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
<论语>时代有“舞雩”,但是,它不是巫舞,是青年、童年的集体舞。即春秋时官方求雨仪式是有青年、童年人集体舞蹈这一步骤。
很明显“舞雩”这词是<周礼>抄袭<论语>。
同样,在甲骨文时代官方求雨仪式也有舞蹈这一程序,
辛巳卜賓贞乎舞从有雨——甲骨文卜辞
勿舞河亡其有雨——甲骨文卜辞
舞岳雨——甲骨文卜辞
这些卜辞和<论语>都没有说到巫舞。
“象人两褎舞也”许慎<说文解字>以小篆的“巫”认为“工”字中间是两个袖舞的人,这是许慎眼拙了。小篆“巫”字中间是两个是“人”字,不是袖舞的人。
甲骨文舞:
  

     
动态的人戴着饰器,也就是戴着饰品的人处在动态中,意思是舞。
戴着饰物跳舞现在广西、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仍流行,有些少数民族女孩戴的饰物重达22斤。每年少数民族节日,男男女女都会穿着新衣,戴着饰品载歌载舞。
袖舞现代也仍保存在各种戏曲中,比如各类戏曲水袖舞,丝带舞等。
饰品、水袖、丝带等是为了增加舞蹈的美感、舞蹈的节律感,增加欣赏性。
可以说,舞与巫根本不沾边。巫与舞发生关系是许慎老眼昏花,把小篆“
”字“工”中间两个扭“人”字说成是水袖舞的人。小篆“巫”中间那两个扭曲的“人”字,就是给小孩看,也看不出是戴着水袖的人在跳舞。
郭沫若从甲骨文中考证:“巫”和“舞”是一回事。甲骨文中的 哪里能看得出舞?
这更是无中生有的考证,任谁看甲骨文的 ,也看不出有一丝舞的痕迹来。小篆的 字还能看得出些少扭动的痕迹,甲骨文中的 字,一点舞的样貌也没有。郭氏竟然一点论据也没有就非常肯定地说“‘巫’和‘舞’是一回事”,这是官老爷做惯了说一不二的口气,却留给学术界笑话。
男觋女巫的跳大神是与舞有本质的区别,虽然同样是跳动。跳大神的跳动是诡谲的、邪门的、妖魔的、何无节律的。让人看了阴森森的、冷颤颤的如同妖魔鬼怪乱舞。
舞蹈的跳动是有节律性的、有韵味的。它是一门艺术,让人看了赏心悦目,一种美奂美仑感觉。
从跳大神、气功自发动功的动态看,他们的动作相近的。动作扭曲,扭来扭去,抖动,有些动作匪夷所思。还有嘶叫,唱歌,口念念有词等等,何无规律性。这些动象,何无舞蹈的节律、韵味,与舞蹈是不关联的。
甲骨文祝:

     
金文的祝:

我们看祝字从甲骨文到金文的变化,甲骨文祝:人跪在祭台前。金文祝:张牙舞爪的人在祭台前妖舞。
大篆的“巫”字
字是两人伏拜在“巫”字下面,说明古籀文时代的 己经向巫祝、男觋女巫变化,且巫祝地位在较高的位置。
从大篆的 和 字,可以看到先秦时期的祭祈情景。祭祈台前男觋女巫在跳大神,祭祈的人伏跪在祭祈台四周。
“巫者,祝也”。这是战国后期到秦汉,男觋女巫粉墨登场,装神弄鬼。在祭祈、医疗系统、人事预测(占卜)大行其道。践踏了金文、甲骨文时期 的高尚职业。
甲骨文人:


      
金 文 人:


      
小 篆 人:


        

“人”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小篆的“人”更拧扭些。
小篆中“ ”工字中间哪两个扭曲的“人”字是从甲骨文、金文传承下来的,它们是一脉相承的。“人”字造字是根据人的劳动姿势、坐姿、跪姿等动作简画出来的,到了小篆是艺术化拧扭些,但与甲骨文、金文相差不大。笔划拧扭是小篆的普遍用法,“ ”字中间两个拧扭“人”是小篆“人”字写法。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籒(大篆)文。象臂胫之形。
   ——许慎<说文解字>人字
许慎在“人”字部释字“象臂胫之形”,指人字是象形字,它的字由人的手臂和脚组成。许慎释“人”也没有说到舞。许慎释“巫”字的“象人兩褎舞形”就是臆造了,何无根据,而且与他本人释“人”字自相矛盾。
小篆的“
”字是从大篆的“
”简化而来,就是去掉下面两个伏拜的人,工字中间的交叉(有些两个交叉、有些四个)以小篆的“人”字写法代替。寓意巫是古代百工中的一种行业,这与男觋女巫是一种职业相同。这样,小篆的“
”是会意字,不是许慎说的象形字。小篆里的很多字是大篆简化而来,但是从带人伏拜的"
”到没有人拜的"
”,是否也说明巫祝从被崇拜到被鄙视的演变过程?

无论是甲骨文时期、金文时期、大篆时期、小篆时期以及现代,巫与舞都没有联系的。那些把中国舞是从巫祝跳大神中脱胎而来的各种专家研究成果、学者专著都是无稽之谈,完全是为了附会许慎的解说。
我们把中国舞与跳大神或自发动功对照,它们有相同之处吗?何无相通的。现在各少数民族的舞蹈,却与传统中国舞有很多相通之处。说明中国舞蹈是独立传承下来的,它是一门艺术,与跳大神、巫祝狂妖乱舞不同范畴的。
现在青少年流行一种快闪舞,也叫拽步舞,鬼步舞。它的舞姿也是扭来扭去,但是,那是有节律、有规律舞蹈,看了让人一种暴发力、速度的美感。当然,它不是脱胎于跳大神,而是从街舞、霹雳舞、太空舞等舞蹈演变成的。它的传承脉路清晰,没有争议。

巫与舞的联系,纯粹是许慎的臆造之念、无中生有之说。后世也一路错下去,1500年来没有一个人出来否认许慎这个错误,反而引经据典地继承发展这种错误。现在很多长篇大论巫舞的学说,简直要成为一门专业的学问了。特别民国来甲骨文 的发现,更好辨认“巫”与“舞”何无关联。但是,甲骨文 字的发现不仅没有制止这种现象,反而助长这种错误。这是古代汉语一种怪现象,这可是只要稍为注意就能识别的错误啊。

2、巫与工悖论
與工同意。
——许慎<说文解字>
许慎解字是以小篆为基础,小篆“巫”是工部,我们现在查字典查“巫”字也是工部首。“巫”在小篆时期是一门行业,古代百工之一。
许慎的“与工同意”是对的。
但是,现代研究甲骨文“
”也附会许慎的“与工同意”就望文生义了。
他们是把甲骨文“
”是两个“工”字十字交叉造的字这样解,这是犯了甲骨文低级错误,是关公战秦琼。

工字甲骨文:

壬字甲骨文:


巫在金文、甲骨文里两个壬字十字交叉而成,要弄清巫字的字义,先要理清壬字的意思。
壬:说文解字,壬,位北方也。陰極陽生,故《易》曰:“龍戰于野”。戰者,接也。象人褢妊之形。承亥壬以子,生之敘也。與巫同意。

壬字甲骨文一般认为是绕线的工具,金文壬中间有个点(金文“
”),认为是绕着一些线,不过也有学者认为金文的直笔常加点,不是缠绕着的线。后来的小籇中间一横长于上下二笔,是绕线绕得鼓起来。也有理解成孕妇怀胎,肚子大大鼓起的模样。所以,从许慎以来,壬字是象形字。
甲骨文 “
”看着确实象绕线的筒子,但是,如果这个“
”确实是绕线筒,它上下二横应该长度一样,两边也应是齐头的。即上下二横的两头会刻划齐整或刻成绕线筒的圆弧型,因为绕线筒两头的圆盘边一般会刨成圆弧。甲骨文的壬字上下两横长度不一样,有上长下短,有上短下长不等,两横两边没有齐整的。这不是刻字粗造或忽略,是它本来不是绕线筒。

“壬,位北方也”。
“百礼既至,有壬有林。”——《诗经·小雅·宾之初筵》这里的壬“大”也,“壬”字是“紝”字的原字。原义是绕线的工具,绕线则线团不断增大,所以就引申为“大”之义。

从以上两种“壬”的字义解释,“壬”不是象形字,应是会意字。

甲骨文中的上下一横是代表天地,中间一竖是代表贯通天地。为什么壬代表北方?在甲骨时代,人类定方向最基本最普通是以北极星定方向,也是唯一只能用北极星精确地定方向。用太阳的东升西落大致能定方向,但是,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方位会变化,不能精确定方向。人类最早、最普通、最基本沟通天地是北极星,“壬”甲骨文是沟通天地,寓意为北方也。我们看方向的“方”字甲骨文“
”,是人肩扛着个横着的“
”。这是人类早期找方向要寻天地固定点,比如北极星是固定不变,这是人类最早定方向的点。不象现代人找方向有指南针,有全球定位系统等等。从方向的方字甲骨文字形也侧面表明“
”是贯通天地的意思。


金文时代壬中间加一字,寓意是人。因为沟通天地需要人,加一点代表人。人对于天地来说是渺小的,所以,以一点代表人。中国传统文化北极星在天空中固定不动,为众星拥护,被视作群星之主。北极星就常作为帝王象征,后来的皇帝坐位座北向南也是这种意思的延伸。帝王为大,“有壬有林”的壬字引申为大这样出来的。

小篆的壬中间一横为什么变长?
在金文后期的老子时代,己有“天大地大人亦大”(老子二十五章)之说。到了小篆前期有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人的地位逐渐变大,所以“壬”字中间那横到小篆变成长过上下两横。中国古代有“人命大过天”之说,这是“人定胜天”思想在小篆时期逐渐形成。

壬字的字形,从无人到有人,从有人到大过天地,代表中国古代人文思想的澎涨。

巫字金文甲骨文是两个“
”十字交叉而成:
。有些解说“
”沟通天地,横贯的“
"是沟通四方,
是沟通天地四方。还有解说横贯的“
”代表人,但是,如代表人,应与后世金文、小篆那样,用一横来代表。因为天地是用一横代表,没理由人再要用个带天地的“
来代表。
中间横贯那“
”确实是代表“人”,但不是一般的人,是能沟通人的人。把天地贯通的“
”横贯于“
”中间,代表这个人不是一般的人。整个 寓意是沟通天地人的人,既能沟通天地又能沟通人的一种职业——医,医人的一种功能,一种职业。

从沟通天地到沟通人体, 的整个含义是沟通天地人的人。后世中医学虽然脱离了身体功能诊病、治病、疗病,但是对患者也是先进行沟通再施针砭、药物。中医学诊断方式望、闻、问、切就是医者对患者沟通过程。现代西医是没有这些医患沟通程序设计的,西医的诊断是丢给光电仪器、化学实验室的。
所以
字是会意字,不是象形字。
巫医具体功能和诊治方法我在<巫医原貌和起源>有详述。




—巫
巫字从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字型一路变化,反映出巫行业功能也不断变化。

在殷商甲骨文里,大量出现巫字。后世研究者也把这个“巫”与“筮”等同,认为是簮草占卜。
簮草占卜是一种简单占法,就是拿根草把草叶摘下问卜。比如占卜“他是自己的朋友吗”?摘一片叶说“是”,再摘一片叶说“不是”,到最后摘那片叶“是”、“不是”为准。如最后那片叶“是”,所占的“他是自己朋友吗”就是“是自己的朋友”。
这种简单化的占卜方式是一般民众随手沾来卜些简单的生产生活事情,与龟卜、卦卜等复杂象数推算天壤之别,不可能进入专业的占卜体系。

“龟,象也;筮,数也”。——<左传>
这里的数指易卦占卜的数筹,用蓍草做成的蓍筹。
后世是把民众用簮草占卜引申到数卜,用数学方程推算方式的一种占卜,比如卦爻推算。

为什么医学上的“巫”会引申到“占”、“卜”、“贞”的意思?
巫:沟通天地,沟通人体的一种高功能的人。<巫医原貌>
后世的中医师不是用气诊断、治疗,它通过望、闻、问、切也能诊断患者过去患的什么病,现在患的什么病,以后病患会怎样,即知道患者过去未来病患状况。
这跟四柱算命术、麻衣相法一样,通过术算和相法,能知道人的过去未来。
远古“巫”治病需要达到沟通天、地、人的境界。
占卜,也是沟通天、地、人的过程。占卜是预测未来,它需要沟通天、地、人才能获得未来准确信息。
庄子曰: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
从“巫”字沟通天、地、人的意思,引申到“占”、“卜”、“贞”意思是切合实意的。
从殷商时的大量卜辞也能看得出“巫”是“占”、“卜”、“贞”的意思,而不是筮草占卜方法。

庚戌卜旅贞王宾执福亡祸。
丁丑卜王贞余勿父占余戬三月。
癸亥贞今日帝于(?)巫九豕犬。
辛酉卜宁风巫九豕。
癸酉卜巫宁风。
壬午卜巫帝。
辛亥卜帝北巫。

中文很多同义字和近义字,以及同义词、近义词,这是为了行文不重复,使行文更鲜明表达意思、更有可读性。所以,中文表达出来的意思比字母文字表达意思更准确、更富感情、更有可读性。
比如“卜宁风巫九豕”,跟“建房造楼”表达意思一样。“卜”与“巫”、“建”与“造”意思一样。如果用“建房建楼”行文,就没有“建房造楼”行文飘亮,读起来爽口。同样,“卜宁风卜九豕”行文生硬和读起来拗口,没有“卜宁风巫九豕”那么好读和好记忆,读起来也没有那么顺畅、有力、鲜明。
从殷商的卜辞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文风就是白话直说,与我们现在说话、行文一样。反而后世的行文变成隐晦难懂,这应是官方语言与民间产生分离。官方为了标榜与世不同,把文书弄得朦朦胧胧。

所以,“卜宁风巫九豕”里的“卜”、“巫”用的占卜方法是相同一种占卜。
现代殷商甲骨文卜辞研究把“卜宁风巫九豕”解为:用龟甲炙卜到宁风,用筮草巫到九豕。解为不同的占卜方法占出不同的卜辞,这是错误的。

“宁风”、“九豕”是卜辞,它们是某种占卜法中固定用来代表吉凶的词组。就象易卦中的卦用卦象套入大自然的形象,比如乾代表天,坤代表地等等。又如四柱算命术中的六亲代表法,偏财代表父亲、正印代表母亲等等。
“宁风”、“九豕”是殷商时的一种占卜法的象理卜辞,所以“卜宁风巫九豕”是一种占卜方法,非龟卜、筮巫两种占卜方法。
因为它是一种占卜方法,卜、巫是同义字,“卜”、“巫”在殷商时期表达的就不是不同的占卜方法,是同义字用法。
同样,“卜旅贞王宾执福亡祸”、 “贞今日帝于(?)巫九豕犬”、“卜王贞余勿父占余戬三月”等句子中的“卜”、“贞”、“巫”、“占”这四字明确表达的同一意思,即预测未来吉凶。不是“卜”、“贞”、“巫”、“占”各用不同的占卜方法卜出不同的吉凶。

贞、占、卜、巫在甲骨文时代,意思相同:用各种数理象方式预测未来吉凶。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