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式原型带给我们服装版师的启示

 CHq知行合一 2016-03-26

进入了21世纪,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推出第七代文化式原型,我们称其为新式原型,它是第六代文化式原型(旧式原型)的继续和完善。许多人都对两者的差异作了种种的比较,有人批其计算比例算式繁琐,不便于运用等等。私下认为:能给予最大限度揭示成年女子的体型特征,给服装的结构设计带来更加精确的借鉴数据,已是一种伟大的进步。这里我根据多年的板房工作的感触和对服装结构设计不同原型运用的感知,集思广益,另辟蹊径,对其内在的各部位的比例公式演算加以挖掘和推敲,并藉此抛砖引玉。


(一)袖笼深公式的取舍


新式原型:


旧式原型 :


说明:为了叙述的方便,这里估且把后颈点 (BNP)至后胸围线(BL线)的距离称为后袖笼深;前侧颈点(SNP)至前胸线(BL线)的距离称为前袖笼深;下面的胸围档差均以4CM为准。 (1)M码胸围取值:

新式原型: 胸围84CM,是以制作外衣为目 的的人体测量,被侧者穿着 胸罩,短裤,紧身衣的状态下进行测量的,所以胸围尺寸比新JIS尺寸要大。

旧式原型: 胸围82CM。

( 2)后袖笼深设定: 以M码为例,两种原型的袖笼深都是设计在 腋下2CM处。

后袖笼深计算: 新式原型:B/12+13.7=84/12+13.7=20.7CM

旧式原型:B/6+7=82/6+7=20.7CM

后袖笼深裆差: 新式原型:4/12=0.33CM

旧式原型:4/6=0.66CM

新旧原型M码后袖笼深的数值相同,其运用的算式基数却截然不同。别小看这小小的差别,影响可谓非常深刻。且以胸档差4CM为例,前者袖笼深档差与后者袖笼深档差,相差一倍,若放9个码,前者袖笼深只下降了3CM,后者却下降了6CM。前者放出的每个码距离腋下点位置几乎都是等距的;后者放出每一码距离腋下点,大码会越来越大且小码又越来越接近腋下点,每个码距离腋下点都不是等值,加大了相对误差。对比彰显进步。

新原型以不同胸围制作/试穿/补正后均衡的结果,崔生了时下比较科学的新原型后袖笼深=B/12+13.7CM的公式。下面是一组文化服装学院提供的不同净体胸围所对应的后袖笼深尺寸:


和国内某些原型相比,后袖笼深采用B/4-1.5CM计算,其袖笼深的各码间差值为1CM,缩放几个码后,那误差较之更是不敢想象。曾经目睹如今又耳闻了国内某知名品牌羽绒服厂家,在放缩码时装型羽绒服时,当胸围档差为4CM时,袖笼深档差还是1CM的旧习。这与时下胖体还究型的时尚大相径庭,有必要酌情调节。
勿庸置疑,对于袖笼深的取舍,我们也可以从下面英式原型所提供的测量数据中窥见一斑。


从下表中可以读到:后颈点---胸围线(及后颈点--袖笼深线)的码差都是0.2CM。

无怪乎!在海湾战争时,当人们惊羡于美国人精确制导的炸弹时,日本人有些按捺不住了,终于说出心里话:没有日本人研发的芯片,所谓的精确制导要大打折扣的。(据说精确制导十分之七的芯片来自于日本人的研发和制造。)

同样的,这里我们也推荐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放缩的码数较少,后袖笼深的档差可以用B/8=0.5CM来推码。------这合乎了中国人治学的中庸之道——和谐万岁。


文化式原型带给我们的启示(二)

(一)胸省量引出的反思

胸省量的设计:新式原型:胸省量是18.5度

旧式原型:胸省量是13.7度

说明:两者相差4.8度,主要区别在于新原型更多考虑了人们的体型变化,以及穿着补正内衣的人数大幅增加,是成年女子合体式原型。新式原型中胸围每增大4CM胸省量就增加1度(B/4-2.5度),符合了人体的体型特征。旧式原型在制作现代合体装时,特别是胸杯塑型上则需要更多的结构调节。

图一:


前面我们取舍了后袖笼深的取值,现在来看从前侧颈点(SNP)到胸围线(BL线)的算法,为了叙述的方便,这里依然称这一距离为前袖笼深。

有趣的是,我们把后胸线深的基数B/12,胸省值基数B/12(B/12-3.2),前领深基数B/24,三者相加,即B/12+B/12+B/24=5B/24,约等于B/5,加上调节数后和前胸线深B/5+8.3的算法是一致的。

下面是文化服装学院给出的数据:

以上数据揭示了一条普遍的规律:当净胸围增大时,前后腰节差同步增大,主要是以胸省量的增大方式来体现。以胸围档差4CM计算,前袖笼深档差(从SNP至BP距离)竟是0.8CM,旧式原型从SNP至BP距离和后袖笼深间的码差几乎是一样的,这是新旧原型的最大区别。
图二把胸省转到侧缝,直观得出前颈点(FNP)到“虚拟前胸线”的距离和BNP至后胸围线(BL线)距离的码差都等于B/12=0.33CM 。
图二:

从图三A图中得出,由于胸省量的增大,映射到侧缝增量每码是0.46CM(直角方向增量是0.43CM)


图三:(注:图中黑色线胸省量是18.5度 )


图四:

图四是时下多数人在胸省放缩码中的习惯手法。图中9码的胸省量15.07度,怪象出来了----15码的胸省量是13.41度,胸围越大胸省量反而越小?我们认为胸省角度值至少应该保持等值(如图三中B图那样),那么相对前腰线上方的侧缝长度变短了 ,减少的量在放码中可以通过调整相关的纵向Y值得到补偿。如下图五示例 ,放出的大小码的胸省度数便几乎是一样的。若放缩的码数多,体型变化跨度过大,胸省量仍可以新原型的胸省量增大方式加以调整。

图五:

(二)前后胸围和腰围---量的分配

上面取JIS30--40岁成年女子的腰围作为图一制图的依据:净W=68CM 。我们知道新文化式原型腰围的放松量是6CM ,即B/2-(W/2+3)。 (净B+12)/2-(W/2+3)=96/2-(68/2+3)=11CM
从图一中得出:
前B/2=24.7-0.37=24.33CM ,后B/2=23.3-1.51=21.79CM,

B=前B+后B=92.24CM,前B/2-后B/2=2.54CM=1英寸,此前后胸围差值给贴体型服装制板带来很好的借鉴。时下的女装制板中前后胸围差通常控制在2--4CM左右,年少体取前值,中老年取后值。不同人用不同的技法。

前W/2=24.7-3.8=20.9,后W/2=23.3-7.2=16.1CM



前W/2-后W/2=4.8CM,W=前W+后W=74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