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学用:隐藏在《道德经》中的幸福人生密码

 道德经学用 2016-03-26

《道德经》第十三章《天下如已》: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以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老子在本章中构勒了宇宙最给力的哲学图:人活在世上,都很难说是为自己而活着——爱财之人为财而活,爱欲之人为欲望而活;爱虚荣之人,总怕别人对他不够重视,这样的人活得物化、欲化、虚幻化。

第一段共九个字,即“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这一段主要讲述的是,人类所有的问题概括为四个字,即“宠辱若惊”——就是遇到好事或者坏事,受到抬举或者侮辱,人的反应就是刺激激动!为什么呢?毛病就出在太看重自身了!甚至于,许多人重视功名利禄这些身外之宠辱,远远超过自身的生命。

这一段主要讲人的尊严问题,强调“贵身”的论点。

第二段共四十九个字,即“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以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这一段主要讲述的是,不少人宠来了就高兴,宠走了就失落;辱来了就伤心,辱走了就如释重负,一颗心随着毁誉飘来荡去。所以有惊恐之感,是因为有荣辱观念、名利之心、贪欲之争……为了这些身外之念,人类的身心能不累不苦吗!

所以,人类所有的兴奋或埋怨,都是内心世界有不和谐的映射;人类很多不舒服,是内心世界有阴暗面的隐患。人类很多灾难,是非常重视身外之物的结果;人类不少的宠辱,都是名利心在作怪!

这一段主要论述了宠辱对人身的危害,同时画龙点晴的告诉我们,圣人不贵己身,故无患;圣人无宠辱之心,故能远离怖畏。

第三段共二十三个字,即“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这一段主要讲述的是,如果您能够像看重自身一样去看重他人,那他人就接受您的管理了,如果您像关心爱护自身一样地关心爱护他人,那他人就可以委托您照顾了。

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人类心中有大我无小我,就可承载天下。

幸福人生密码

《道德经》第十三章主要论证了人生荣辱、贵贱、上下、得失的辨证关系,说明贵吾、爱吾的人有惊恐之灾,丧身之祸。而贵民、爱民的人能得天下之贵、天下之爱。其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幸福人生密码!

第一,“宠辱不惊法则”。

告诉我们:要摆脱一切困扰人的枷锁,就要明白宠辱的哲学核心——因失宠而感到耻辱的都是奴仆;因得宠而感到幸福的人,实际上同样是获得了奴仆的身份。所以,宠辱若惊就是人的无知在愚弄您自己。

第二,“贵身天下法则”,主要是突出天下同一体的主题——人类只有爱护动物、生物和地球所有资源的整体和谐,而不是掠夺、奴役他们;只有当人们把世界整体存在视作自我存在时,人们才能肩负起整个世界赋予自身的寄托与使命,整个世界才能成为人类安居的幸福家园。

“宠辱不惊法则”和“贵身天下法则”,这是老子给我们这个时代最远古最超越最给力的经典法宝!

注:原文摘自赵妙果老师《道德经学用.第十三章回信》

作者:赵妙果

编辑整理:道德经学用编辑部

版权所有,作者授权代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