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让王阳明仅仅成为一枚“网红”

 崔竣豪 2016-03-26

都说人比人气死人,在互联网时代,没有什么比成为一枚“网红”更能迅速功成名就的了,多少人为此不惜使劲浑身解术来搏出位却不可得。可你看看人家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死了几百年的人了,这两年硬是突然如坐火箭般在网络上窜红。无数穿越小说、历史畅销书,都纷纷来抱王阳明的大腿,文艺青年们也是张嘴闭嘴不离阳明心学。对于王阳明的走红,我们自然乐见其成,也希望因此而推动国学的传播与光大,但同时却也不得不担心,大家仅仅把他当成一枚“网红”而已。

笔者的担忧绝不是杞人忧天,不信的话回忆一下早前杜甫当“网红”的那段日子。那时候,“杜甫很忙”成为了网络上人人无法忽视的热门话题,可结果呢?“网红”杜甫仅仅是满足了大家恶搞的心理和娱乐的趣味,又有多少人真的去研究杜甫的诗歌?有多少人去探究唐诗的精髓?有多少人去回味盛唐的气象?不客气地说一句,恐怕在当时很多人眼中,杜甫不过是一个跟芙蓉姐姐和凤姐差不多的“网红”罢了。事实也证明,容易健忘的互联网很快忘记了一度红得发紫的杜甫,转而寻找“新欢”去了。

王阳明如今的走红同样存在类似的隐患。别看现在大家都以谈王守仁说王阳明为时尚,但又真的有多少人会去深入探究阳明心学呢?有多少人会因此而去研读明史?有多少人会因此而成为国学的发烧友?有多少人会致力于借“王阳明热”而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扩散传播?如果仅仅让王阳明做一个“网红”,仅仅把他当作一个标榜自己“很文艺”的道具,那么眼下的“王阳明热”就是不折不扣的“虚假繁荣”,当这股泡沫散去,留下的仍旧是传统国学乏人问津的尴尬和一地鸡毛。这将是国人的遗憾,也是一种坐拥宝山却不知珍惜的不争气与不上进。

因此,对于眼下的“王阳明热”,媒体也好,学者专家们也罢,不妨且保持审慎的乐观态度。先别急着大喊什么“阳明心学的新时代到来了”,更别急着玩命地出书,以求搭上这班车赚点快钱和名利。而是应该借这样的天赐良机,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实实在在地培养一批国学爱好者,营造一种在民族文化精华中“淘宝”的氛围。只有这样,才不会让这股因王阳明走红而引发的国学热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才能够让这股热潮即便退去也给我们的文化和社会留下足够多的宝藏。

当然,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乐于看到历史文化名人成为“网红”的,我们也希望中华文明史上数不清的名家先贤纷纷成为“网红”。当他们各自拥有一批痴迷的粉丝,何愁国学不兴?何愁文化不强?何愁传统不续?只不过我们有那么一点点“贪心”,希望这些“网红”不仅仅是大家眼中的“偶像派”,更成为“艺术生命”持久至永恒的“实力派”!

原标题:莫让王阳明仅仅成为一枚“网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