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劫异说

 願隨身 2016-03-27
道劫异说


         公元1238年,不愿当官的刘秉忠辞去邢台府令史之职,前往武安山当了全真道士。那年他才17岁。观中住持蔡道长说他于世间功名与俗缘未尽,不能出家。但并不赶他走,叫他每日干些杂活,说是先“磨磨性”。秉忠心里很是不服。
      一日,山下天宁寺禅师海云来观中参访,与蔡道长品茶谈话。秉忠以初来道童身份服侍于旁,见其谈吐不凡,为在众道长面前表示自己诚心出家,就当着蔡道长的面跪下拜海云为师,请求剃度为僧!海云转问蔡道长,蔡道长手捋长髯说:“也是你二人有缘,带他去吧。”海云点点头,笑道:“你既是他的指路人,那么我就来做他的领路人吧!”两人会意地相视大笑起来。然后海云禅师即带着刘秉忠回到天宁寺,为他举行了剃度,取法名子聪。不久,刘秉忠又告别海云,前往山西参访云游。
      蒙古宪宗朝,首都在今蒙古和林。忽必烈是宪宗蒙哥的四弟,在和林有自己的府阺,蒙哥安排给忽必烈的职责是管理漠南地区,也就是长城以南的中国内陆地区。
       公元1242年,海云禅师奉忽必烈之召赴漠北讲经,路过山西云中,携其徒刘秉忠同行。见到忽必烈后,忽必烈向海云“问佛法大意”,秉忠侍侧,代师作答,应对称旨。又问一些其它方面的事,包括天文、地理、人事等等,刘秉忠皆了如指掌,对答如流,显示出博学多能的才华,得到这位蒙古王子的赏识。海云南还,刘秉忠被留在王府为书记,随时顾问,成为忽必烈最早的汉人谋士。
      忽必烈奉蒙哥皇帝之命南征,刘秉忠随行。到了汉地,驻军于燕京之东。忽必烈希望身边多一些有学识的汉人,刘秉忠就向他举荐了自己的同学王恂、张文谦和张易。这天,早年降蒙的张德辉又向忽必烈举荐了当时金朝最有名的大儒元好问。忽必烈对元好问的到来感到特别欣慰,因为元好问是当时中原著名儒士,他的归顺代表着中原儒林向蒙古势力的投诚。
      元好问一家当时被蒙军拘押看守,得到忽必烈重视后,一家人才获得自由。但元好问不愿在忽必烈幕府当僚属,召见后不久就回到自己当时的住处打算颐养天年了。而张德辉、刘秉忠、王恂、张易等群儒都来元好问“府上”拜谒,元好问自然也安排家宴款待众人。当时元好问的小女儿元严在盘山当道士,听说父亲获释,也回家看望父亲。
       席间,年轻的张易见元严长相漂亮,举止文雅脱俗,便心生爱意,想娶她为妻,但不好意思直说。从元好问家回到幕府驻地,张易把张文谦叫到一边,请求文谦代自己去元家说媒。文谦应允了。
       第二天,张文谦就再次来到元家,将此事向元好问说明了。元好问先是犹豫了一下,然后夸赞了张易一番,说他风流倜傥,又才华横溢,有主见,能办大事,将来必得朝廷重用等语,最后话锋一转说:“严儿在家中排行最小,娇惯坏了,有些任性。再说严儿如今已经出家当了道士,恐怕没有还俗之念。此事我不能做主,仲一(张易字)若真心喜欢严儿,可以亲自去问哈。”
       张文谦再把元好问的话转告给张易,张易听后喜不自禁,认为自己有十足的把握赢得元严芳心。听说元严已经在第二天回道观去了,张易就专程来到盘山道观,假意上香朝拜,向值殿的小道士打听元严在哪里,说自己是她父亲的学生,与元严是“诗友”,自己有新诗找她讨论。小道士告诉他:“元师兄和高师兄等人在药王殿修补天花板呢。”张易就快步来到药王殿,见几位年轻的女道士有的在梯子上,有的在地上,正在修补棚顶几块开裂漏雨的天花板。见客人到来,众人停下手中的活计,问张易来有何事。张易礼貌地学着道士的样子打了个稽首,说自己找元严道长有事。元严在父亲家见过张易,因为张易当时注视过自己,所以对他印象很深。她拍打着身上的尘土说:“说吧,找我何事?”张易说:“听说元严妹妹诗写得非常好,特意前来讨教。不知可有新作一示?”元严略带讥笑地看着他说:“有啊——这里没有纸笔,我念给你,想听吗?”张易见元严冲自己微笑,以为事情有了进展。马上应到:“没想到妹妹才华如此了得,还能口占,更不用七步成诗啊!想听,想听!”
       元严仰头看了看还没补好的天花板,朗声念诵到:“补天手段暂施张,不许纤尘落画堂。寄语新来双燕子,移巢别处觅雕梁!”
 张易听后,脸色立刻涨得通红。他一时间无言以对。见张易没有反映,几个女道士们拍手叫好,大笑起来。
       张易略一提神,心说:我并没有直接向她求婚,从她的诗句看出,她已经明白我的来意了,一定是她父亲已经向她说过此事了!于是厚着脸皮吱唔着说:“好诗,好诗!”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因求婚而遭到了“诗辱”,张易作为文人,感觉此事既失了面子又有损于声望,于是就耿耿于怀,打算寻找机会进行报复。
       星移斗转,时事变迁,公元1260年暮春,蒙哥皇帝驾崩后,忽必列继蒙哥登基称帝,至元七年(1270),张易当上了中书省平章政事,与阿合马同为宰相。因为当时蒙古刚刚入主中原,战事频仍,太多的重要事情一度淡化了张易的个人私怨,不过他却从来没有忘记前嫌。但凡有佛、道两教相争事件,张易都会站在佛教一边,没少说道教的坏话。当时天下还没有统一,忽必烈以安定人心,稳定社会这个大局为重,无意挑起宗教事端,所以张易官报私仇的念头仍未能实现。直到至元十七年(1280),蒙元军队灭亡了南宋,才终于有了报复的机会。起因是道教的《老子化胡经》,因为忽必烈自己就是胡人,而且在他没有当上皇帝之前就负责管理漠南汉人居住地区的军政事务,他采纳汉人的意见、用汉人当官管事,尊崇汉人的儒教等等,这些都与“化胡”暗合!做为皇帝的他,最不想听人说自己是被汉族人给“化”了!所以在身边的番僧国师和像张易一样对道教有私仇和偏见的臣僚们的共同怂恿蛊惑之下,忽必烈才决定要惩治道教。张易向忽必烈奏报说:“除《道德经》外,整部《道藏》全是伪经!宜统统焚毁!”忽必烈听信其言,下令全国各地道教庙宇焚毁《道藏》,须连同刻版一起焚毁,如有私藏者,死罪!于是全国各地的地方官员和蒙元执法军队联合起来,焚烧《道藏》。据野史记载,焚烧当日是仲冬十月,京城的闵忠寺内的闵忠塔却被雷电击毁(至今没有修复),还说番僧祥迈等人也在这次异常的雷暴中被击死。详见《菽园杂记》和《三才图会》。有无此事,这里不予考证,只接着说本故事的下文。
       张易等人还向忽必烈奏请裁减道士数量,控制道教发展。忽必烈俱予准奏,如法施行。
       再说此时的元严已是四十余岁的老道长了,她的道观也被恶徒占据了,道众们还俗的还俗,逃离的逃离,她也到南方某地大山深处的小庙里避难了。不过她和同道们一样,时常向道祖和神明祷告,祈求惩罚恶人。
       番僧某国师事后回到西域,不久暴病死掉了;另几位当时助恶的大臣也得了重病,很快也死去了。张易倒是没有得病,可是就在第二年十月,临近焚经一周年的日子,因为有人谋杀了宰相阿合马,他也参与到事件之中,被忽必烈弃斩于市。
       此后,忽必烈略有悔悟,即使有僧人报奏某道观私藏《道藏》与刻版,忽必烈也权当没听见,硬把事情压下去了。他还赐封了道教的全真七祖,并赐封道教诸神新的名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